【摘要】體育課程可以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增強體魄,甚至可以培養學生長期鍛煉的習慣,養成終身體育的生活方式。如果體育教學存在問題,其提升學生體質的教學效果很難被展現。本文對現有體育教學情況進行分析,并將體育健康模式應用于高校教學中,以期達到理想效果。
【關鍵詞】健康體育課程模式? 高校體育改革? 應用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043-01
一、當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教學模式單一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以教師為教學主體,主要是以教授運動技能為主,整節課由教師教授學習內容,學生被動接受信息,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的積極性較差,接收效率低。
(二)教學內容死板,教學方法單一,考核標準高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多種體育運動項目為鍛煉手段,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發展運動技能,增強體質為主。但運動項目多為傳統體育項目,像籃球、足球、排球、田徑、健美操、網球、乒乓球等為主,新興體育項目如瑜伽、攀巖、跆拳道等開展較少,主要也是與器材場地少,資金不足有關。其次,教學方法多為教與學,集體教學與分組練習為主,缺乏創新性教學方法。考試內容主要是運動技能為主,有硬性的考核標準,對于一些身體素質差,缺乏運動能力的學生來說,這種考核標準難以及格,學生畏難情緒高,也不有助于學生的心理發展。
(三)學生身體素質差,運動時間少
學生素質逐年降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不僅與學生沉迷網絡,手機有關,而且也有學生缺乏運動鍛煉有關。盡管大學時間較高中充裕,但沒有好的教學模式,學生提不起興趣,那肯定不會喜歡體育課。
二、健康體育課程的定義
健康體育課程要求每一節課需要給予學生持續運動的時間為一節課總時間的75%以上,不管是運動技能還是體能的練習都要保證一定的運動負荷。每節課的運動技能學習時間應該保證20分鐘左右,專門的體能練習10分鐘左右,運動技能的學習以活動和競賽為主。
健康體育課程最早是由季瀏老先生提出的,并在中小學進行試驗,并取得成果。這種也適用于大學體育課程,將這種模式應用于體育教學,從學習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課堂氣氛、評價方式入手并提出若干建議。
三、健康體育課程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的建議
(一)體育課程注重實用性
體育課的最終目標也是幫助學生強壯體魄,增強體質。不同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不同,有些同學喜靜,有些同學喜動,有些同學喜歡室內課,有些同學喜歡室外課,有些同學以后的工作是在戶外,有些同學可能是辦公室一族,但所有的體育項目都是為了學生的需求服務。因此,針對高校學生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需求,可以嘗試進行不同體育項目的健康體育課程模式。在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初衷就是讓學生樹立健康的意識,培養體育鍛煉的行為,體驗體育鍛煉的樂趣,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而傳統的體育課過多的注重運動技能的學習,以及成績的考核,學生不僅身體壓力大,心理負擔也重,將本來應該充滿歡聲笑語的課堂變成哀聲怨道的場所,失去了體育課的意義。因此,新的體育教學模式,將健康作為體育課之本,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作為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優化教學內容,方法和考核標準
健康體育模式作為體育課教學的一種新模式,并不是說只針對某些體育項目實用,而是一種體育通用模式,針對不同體育項目。在這個大模式下,教學目標應以滿足學生健康需求為主要教學目標,加強運動技能的學習,教學內容豐富多樣,教學方法不再單一,以活動和比賽為主,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互動感與參與感,同時評價手段不再以考核為主要目標,將平時表現與學生自我感覺相結合,更加人性化考核。
(四)加強師資力量,場地器材建設
高職院校的文化氛圍較本科院校稍弱一些,體育作為很好促進校園風氣的一項運動,可以將體育作為營造校園文化的強頭兵,建議跟學校社團,共青團等組織聯合舉辦體育文化節,體育項目的比賽,爭取更多的同學參與。同時,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作為一項新型教學模式,需要教師不斷的鉆研其模式的精髓,更好的應用于教學中。建議定期進行調研活動與培訓學習。
參考文獻:
[1]劉海元.美國體育課程模式對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啟示[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25):106-112.
[2]張晉峰.西方“植入式”健康體育課程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啟示[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3):87-90.
作者簡介:
郭敏(1988-),男,漢族,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游泳教學與訓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