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雅瓊
【摘要】數學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訓練學生推理獲得可靠的知識和培養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數學課程作為傳播人類文化的基本方式之一,應該也能夠對人的全面發展發揮更大的促進作用。我校創建新優質學校以“人人出彩”為引領項目,引領學校課程建設,積極開展基礎課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新的時代呼喚著新的數學教育觀。數學教育也理應克服只見概念規律不見人的偏見。在教學過程中,科學地、全面地看待學生,給予每個學生創造、表現、成長的機會,把人的持續發展作為課程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新優質學校? 課堂教學? 學習態度? 學習動機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127-02
一、從數學的角度看世界,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必然是一個有道德堅守,勇于創新,擁抱未來的人,這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堅持全面發展。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要求相一致。數學課堂豐富學生直接生活經驗和間接生活經驗,引導學生以數學的角度觀察感知這個世界。
筆者在學校開展的以“汽車”為主題的STEAM課程中,開展了以“汽車中的數字奧秘”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課程。課程的重點部分,圍繞“在何處拿到作業”問題,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實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教學內容,使他們能體驗從實際情境中發展數學的過程,經歷“再創造數學”的過程,體會數學的價值。
通過系列主題的學習,加深了學生數學知識的積累,同時對生活中的汽車有了深刻的認識。17年9月由筆者所帶領學生實施的STEAM課程有幸參加了全國教育均衡現場展示,獲得參觀領導一致好評。
二、從世界的角度看數學,使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確立向往學習的意識。
人的生命是由多維度構成的,那么人的學習也需要從各個維度去完成。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學生通過從數學的角度看世界,再從世界中看數學,完成哲學上從抽象到具體,再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的第二次飛躍。筆者分享自己的兩個借助技術實現教學的經驗:
一是在教授學生認識“可能性”中,在采用課本例題的基礎上,吸取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SMART白板制作的課件,實現了學生與課件、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使學生從實際生活的例子中體會什么是可能性,可能性中隱藏著不可能。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逐步發展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
二是帶領學生認識到自己并未認識到自己已經認識的事物。這就是心理學上常提到的元認知。在帶領學生學習相遇問題中,針對學生已近收集整理好的條件,提問:“根據掌握信息,能提出哪些問題?”使學生意識到他們提出的問題均是圍繞“路程=速度×時間”這一數量關系提出的。從而實現學生在這一知識點上的元認知。
為學生提供了開放的學習空間,他們可以自由地了解和認識世界,通過認識和了解世界中將已有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并從實際情境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三、數學課堂多維度評價學生,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學會自我欣賞的人,才能悅納自己,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近年來,關于對學生的評價問題,教育界基本已達成共識,即應以表揚為主,少批評,從而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但事實上如果教師對學生的表揚過于簡單,缺少對學生活動細節的點評,給學生的感覺往往是空洞的,無法加深學生對教育活動內容的印象。因此,簡單的表揚和肯定并不能達到教師預期的讓學生產生自信,培養學生持久學習興趣的目的,而分析性的表揚和肯定則能深入學生的內心,使學生明白自己為什么會受到表揚和肯定,從而將教師的評價內化為對自我的認可。即使是否定性分析,如果教師能掌握好語言和語氣,也比較容易讓學生欣然接受,從而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
四、利用好“新優質”平臺。
我校在建設新優質學校期間內,大力建設學校課程,尊重老師的教學意愿,提供一切學習機會,為一線教師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學習、培訓機會。特別是多媒體現代技術的應用學習,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也能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作為課程的實施者、課堂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筆者認為數學老師應該在把握好數學學科的特點,了解和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利用好國家、政府、學校提供“新優質”平臺上,要注重順應社會的需求,把握住時代的命脈,尊重學生的發展可能,利用數學課堂促進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胡興宏.《“新優質學校”追求什么》,《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第3期.
[2]孔企平等.《數學新課程與數學學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第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