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若云
【摘要】盲校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充分重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很多教師都認為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嚴重影響了教學進度,然而,從另一方面看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某種意義上卻是教學的財富,使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提升。特殊教育更應當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使每個不同特點的學生都能夠在原來的基礎上得以發展和提高,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盲校? 差異化
【中圖分類號】G633.3;G7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037-01
盲校學生的語文教學與普通學生一樣,既要面對全體學生,也要兼顧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但是盲人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差異化情況較普通學生則更為明顯,他們不僅有來自智力方面的因素,還有殘疾時間及致殘原因方面的因素,以及成長環境的差異和心理健康因素等,使盲人語文差異化教學變得更為復雜。本文從課堂提問、作業、合作討論教學三個方面探究如何在盲校語文課堂中實施差異化教學策略。
一、課堂提問,引發思考,發現差異
提問作為一門藝術,既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又能夠促進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內化為語文綜合素質,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從學生的回答和表情中發現學生對于該問題的掌握情況,發現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而展開差異化的教學,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問題難易要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
課堂中所提的問題,必須經過精細挑選,從數量和質量上進行嚴格把關,其難易程度更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層次,設計使他們跳一跳能夠回答的問題。因此,我們在設計問題時更要注重難易程度的掌握,引發各個層次的學生的思考。比如在學習《望岳》這首詩時,我們可以先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這是杜甫在哪個時期的作品?這首詩中那一句詩描寫了泰山的整體形象?這時我們看到有很多學生舉起了手,我們可以選擇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回答,調動他們參與課堂積極性的同時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隨著講課的不斷深入,便可以提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達出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此問題一出,班級內一下子安靜下來,表明學生對詩的理解還不夠,于是我便進一步進行講解。
2.問題設置要有一定的藝術性
提問要講究策略,要想實現有效課堂,就必須通過藝術性問題的設置,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思考。比如,在學習《丑小鴨》一課時,我便針對盲人孩子目前的特點,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通過對丑小鴨的學習,你從中學到了什么?要求每個人必須回答。如此,不僅使學生對《丑小鴨》這一課有了深入的認識,同時也引發了他們的共鳴,開啟了對人生的思考。鼓勵他們無論自己處于何種境地,只要努力,只要堅持自己心中的信念,就一定能夠成功,從而促進了有效課堂的實現。
二、關注學生能力差異,設計差異化語文作業
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學習能力不同,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在布置作業時,我們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以此來調動學生主動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以目前我所教學的班級為例,班級內共計有11名學生,我將他們按照學習能力以及原有已掌握的知識分為了A、B、C三個層次,其中A層學生摸讀和書寫盲文的能力較強,語文基礎知識較好,B層學生雖掌握了摸讀和盲文書寫,但是速度較慢,C層學生則剛初步掌握摸讀和書寫盲文。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往往設計三個層次的作業:基礎性作業、選擇性作業、提高性作業。比如在學習完楊絳先生的《老王》后,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一是基礎作業(必做題):(1)掌握文中重點的字詞;(2)將文章整體摸讀3遍并背誦最后一段。二是選擇性作業:(1)品位并抄寫文章中重要的語句;(2)借鑒文章中對老王外貌以及形態的細節描寫,寫一段200字左右的人物介紹。三是提高性作業:(1)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人物介紹,分析為什么作者會感到當年對老王的行為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并以此為題寫一篇800字的作文。如此由易到難,分層設計的作業,給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的機會,使他們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三、尊重差異,開展小組合作討論式教學
合作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尤其是作為盲校的學生,由于先天的不足,很容易產生自卑、自暴自棄的心理,這時我們更應當加強對學生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的培養,以便他們更好地走向社會。組建合理的學習小組是小組合作討論式教學成功的關鍵,我們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之間的差異。比如在教學《傷仲永》一課時,我便組織了這樣一場小組討論:文中仲永父親的做法有哪些不對,是否可以原諒。于是小組內比較活躍的成員便首先開始發言,認為方仲永父親的做法不值得原諒,因為他為了利益斷送了自己孩子的前程。后來,性格比較內向的同學也加入到討論中,認為仲永的父親雖然不對,但是仲永后來慢慢長大,應該已經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責任不應當全在父親身上,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自身的努力還是最重要的。他們在不斷的交流、討論中增加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既能充分發掘個人內在的潛能,又能增強他們相互交流的能力,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總之,作為盲校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要正視并且尊重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差異,理解孩子的智能傾向和興趣,使學生的優勢智能得以發展,并與他們一起去尋找更能適合他們個性發展的學習習慣及學習方式,讓差異成為盲校語文課堂教學中一朵盛開的花,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顧文君.新課程標準下盲校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淺顯探究[J].新課程(上);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