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華 徐冬云 李長林
摘要? ? 武漢市漢南區區域優勢明顯,土地資源、水資源豐富,非常適合都市農業的發展,尤其是都市水果業的發展。經過調研,漢南區水果種植業具備一定的基礎,但也存在許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以推動當地水果種植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 ? 果樹種植業;發展現狀;問題;對策;湖北武漢;漢南區
中圖分類號? ? F326.13?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6-0055-02
Abstract? ? Hannan District of Wuhan City has obvious regional advantages,abundant land resources and water resources,which is very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griculture,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fruit industry.After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the fruit trees planting industry in Hannan District has a certain foundation,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so a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local fruit trees planting industry.
Key words? ? fruit trees planting industry;developing situ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Wuhan Hubei;Hannan District
漢南區,隸屬于湖北省武漢市,地處武漢市西南部,三面環水,東南瀕臨長江,與嘉魚縣、江夏區隔江相望,北通順河,與蔡甸區相鄰,西面、南面以東荊河為界,并與仙桃市、洪湖市毗連。漢南土地資源豐富,土地總面積28 707.6 hm2,其中耕地10 646.47 hm2,果園465.07 hm2,林地1 178.00 hm2。漢南區水資源豐富,現轄4個國營農場(東城垸農場、烏金農場、漢南農場、銀蓮湖農場)、47個村(大隊)。
1? ? 發展現狀
1.1? ? 主要種植區域和栽培規模
漢南區現有果樹種植面積逾333.33 hm2,其中,梨80.00 hm2、桃逾60.00 hm2、柑橘20.00 hm2、獼猴桃13.33 hm2、桑葚13.33 hm2、火龍果4.67 hm2、櫻桃4.67 hm2、石榴2.67 hm2,還有其他種植面積較小的柿、楊梅、枇杷等。葡萄、桃、梨在傳統品種的基礎上進行了更新換代,獼猴桃、桑葚、火龍果、櫻桃、石榴是近5年新引進的品種。
1.2? ? 品種結構不斷優化
漢南區的葡萄和桃初步實現了設施化栽培,新引進的品種較多。設施葡萄通過早、中、晚熟品種的合理搭配,實現了從5月下旬開始成熟上市,直到10月上旬結束。主要栽培品種為夏黑、陽光玫瑰、金手指、藤稔等,其中夏黑、陽光玫瑰種植量較大。一些老品種逐步被新品種取代。陽光玫瑰是國內近年來新栽培的品種,因其味美、耐運輸,市場價格一般保持在40~100元/kg。桃樹品種以錦繡黃肉桃和蟠桃為主,多采用大棚栽培。由于漢南果樹每年產出大部分供應武漢本地,市場缺口很大,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1.3? ? 栽培管理營銷模式持續創新
由于設施果樹栽培一次投入,多年受益,管理規范,果品質量好,經濟效益好,果農生產積極性高[1]。目前,漢南區形成了以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為主的設施果樹產業,培育了多個產、貯、銷一體化的龍頭企業。通過企業銷售網絡建設,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經濟組織5個。合作社和企業積極使用現代化信息工具,通過微信、淘寶等渠道銷售產品,而各種物流公司已經進村,發貨速度快。此外,很多果園積極開展休閑采摘,將水果種植與旅游相結合,水果在田間地頭就解決了部分銷路,另一方面休閑采摘的水果是市場價的5~8倍,提升了果農的效益。
1.4? ? 科技支撐優勢明顯
當地果樹種植企業積極與科研院所合作。由于武漢高校多,農業院所也集中,當地的合作社積極尋求專家解決問題。設施種植、水果套袋技術、控果技術等技術措施在漢南區水果種植中得到了大量運用,這對當地水果品質和經濟效益的提升效果明顯。果農不再單一銷售水果,而是將一些水果加工成其他農產品銷售,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2]。一些果農將葡萄加工成葡萄酒、桃加工成果醋等,既減少了由于運輸損失造成的浪費,也提高了收益。
1.5? ? “互聯網+”思維逐步深入人心
“互聯網+”的營銷模式逐步被當地果農接受。漢南區80%的果農已經應用了微信、淘寶等營銷平臺,與菜鳥驛站、圓通快遞、韻達快遞、中通快遞等一些物流企業開展合作,解決了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直接將水果放在網上銷售,自己發貨,年收益翻了幾倍。
1.6? ? 大企業進駐,果樹規模化種植
漢南區2014年底被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整體托管,經過近幾年融合發展,道路等基礎設施、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也吸引了恒大現代農業發展集團、藍城房產建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等公司參與到漢南區農業開發、鄉村振興中來。
2? ? 存在的問題
2.1? ? 裝備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漢南地區雖然有1/4的果樹種植區采用了設施栽培,但很多設施生產裝備在生產效率、適應性、作業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壽命等方面仍存在問題,大部分地區缺乏設施栽培專用設備,自動控制設備不配套,機械化作業水平低,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勞動效率低[3]。此外,能夠使用機械的技術人員和服務企業還很少。
2.2? ? 技術力量薄弱,技術普及率有待提高
由于近些年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農村青年絕大部分進城務工,或者自己創業,農村留守的多為老年人,數量不多且年齡較大。有些老人還要管理自己的田地,真正能夠到果樹基地工作的人員不多,而且這部分人一般文化水平較低,技術培訓工作艱巨。目前,武漢市推廣了溫室大棚栽培技術,但由于推廣體系不健全,推廣隊伍力量薄弱,新技術、新品種更新推廣緩慢,加上綜合高效配套技術到位率低,標準化技術、無公害技術、環境調控技術、可持續發展技術應用率低,限制了設施農業的發展[4]。
2.3? ? 冷鏈體系尚不健全,市場開拓不足
冷鏈體系建設是設施農產品外銷的關鍵。目前,武漢市由于受種植面積等原因制約,冷鏈保鮮設施建設滯后,鮮活農產品預冷、加工、貯藏、流通等基礎條件較差,保鮮冷藏庫、冷藏運輸車輛缺乏,信息網絡、流通銷售網絡尚未健全,營銷組織數量少,帶動能力弱;對市場研究和把握不足,銷售渠道、訂單不穩定,生產安排難度較大[5]。
2.4? ? 栽培品種結構不合理
由于果樹種植投入成本較高,產出收益時間長,市場普及認可度慢,優良新品種的推廣較慢,致使上市的果品相對單一,上市時間較集中,易出現短期內供求失衡,對種植戶的收入影響較大。部分樹種栽培面積較小,果實上市量少。
2.5? ? 新的投資主體進入,盲目種植現象嚴重
隨著國家對農業支持力度不斷增大,農村土地流轉等政策刺激著很多其他行業的人員投資農業。很多人不懂農業,為了追求效益,大規模投資現象多。為了吸引市民眼球,新奇特果樹不斷從外地引進,南樹北引、北樹南引現象突出。由于未考慮農業地域性特點,發生很多果樹不適宜武漢種植、果實質量低劣的現象。我國自古就有“桃三杏四梨五”的農諺,等果樹種植三五年后才發現問題,而此時企業或合作社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人力、物力,造成嚴重虧損。武漢市多家生態農業公司引進了美國水蜜桃品種,栽植面積逾66.67 hm2,在種植第3年的掛果期,才發現果實品質差等問題,不得不更換品種,損失巨大。
3? ? 發展對策
3.1? ? 主推適合設施栽培技術
設施栽培由于其單位面積產量高、品質好等原因,逐步被廣大果農接受,栽培面積逐年增加。針對漢南區環境條件和市場需求,主推適宜設施栽培的陽光玫瑰、夏黑、金手指、遼峰等葡萄良種;錦繡黃肉桃、水蜜桃、油蟠桃等桃優良品種;翠冠、玉綠、鄂梨2號等梨優良品種,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漢南區東荊街龍凱生態園農莊在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林業果樹研究所技術團隊的幫助下,應用設施栽培技術,已成功栽培了錦繡黃肉桃、火龍果。
3.2? ? 抓好設施果樹關鍵栽培技術示范應用
通過關鍵技術研發、技術集成,逐步建立現代果樹標準化栽培技術體系。果樹專家服務團隊與龍頭企業以技術合作的方式制定葡萄、桃樹、梨等標準化栽培技術體系[5],在當地生態示范基地推廣,重點展示示范起壟栽培、整形修剪、復合環境調控、花果精細管理、病蟲害生態防治等技術,以此輻射帶動周邊地區應用新品種、新技術,實行標準化生產。
3.3? ? 充分利用設施農業信息化平臺
利用設施農業信息化平臺進行農戶網上培訓、示范推廣,逐步實現訂單農業。結合企業營銷網絡建設,使產品形成品牌,最終達到規模化、標準化生產[5]。
3.4? ? 搞好人才培養與農民培訓
依托國家農民工培訓項目、移民工程等項目,與果樹龍頭企業建立技術聯盟,為企業培養能夠全面指導果樹標準化生產的專業技術人員,培養能夠熟練掌握標準化生產管理技術的農民生產能手和技術農民。
3.5? ? 樹立品牌意識,推行無公害生產
品牌是優質產品的標志,是進入市場的通行證。發展無公害、綠色產品是當今社會潮流,發展無公害化生產,積極引導農民科學施肥、安全用藥,大力推廣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建立綠色防控示范區,全面推行無公害和綠色、有機食品生產,提高該區果品的市場競爭力[5-6]。
3.6? ? 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
按照“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和產業化經營”的要求,篩選、示范優良品種,引進示范熊蜂授粉、新型保溫覆蓋材料等先進技術,推廣集約化育苗、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實用技術,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完善育苗、生產、加工、包裝及運輸技術規程,全面推行標準化種植,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裝備水平[5]。
3.7? ? 積極培育更多的產、貯、銷一體化龍頭企業
積極創造有利環境,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迸一步完善企業與生產者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企業與科研單位、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積極發展經濟合作組織和農民協會,不斷提高產業素質和果農的組織化程度[7]。
4? ? 結語
近年來,漢南地區的果農與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從過去的粗放式種植逐步轉變為設施栽培為主,從追求產量轉變為追求質量,果品質量提高,市場接受認可度也在不斷提高。果農對果實進行二次加工成其他農產品,應用“互聯網+”營銷手段,與快遞公司開展合作,提高了經濟效益。但是在果樹品種選擇、栽培技術等方面還存在不足,需要逐步轉變思想,接受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等,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5? ? 參考文獻
[1] 蘇明申,葉正文,管幫超.崇明果樹發展對策研究[J].上海農村經濟,2014(8):24-26.
[2] 王芝學.天津市設施果樹發展對策探討[J].天津農業科學,2010(1):10.
[3] 章愛光,王法格.溫州市果樹業發展之我見[J].溫州農業科技,2005(1):7.
[4] 李偉存.甘肅果樹發展問題探討[J].甘肅林業科技,2001(2):43-46.
[5] 尚雁鴻.寧夏設施果樹發展現狀及對策[J].寧夏農林科技,2013,54(8):27-28.
[6] 李紅艷,宋立峰,吳曉丹,等.彰武縣及周邊縣區果樹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5):174.
[7] 張沛,黨增青,胡培海,等.開封市果樹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J].寧夏農林科技,201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