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艷
摘要? ?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的快速發展對實現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大量的高新技術應用于農業服務領域,與此同時智慧氣象也走進農業服務當中。為使現代農業發展與農業氣象精細化的要求相適應,本文以重慶市酉陽縣為例,著重論述了該地區農業智慧氣象建設實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發展酉陽縣農業智慧氣象的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 ? 智慧氣象;農業;實踐;重慶酉陽
中圖分類號? ? S165?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6-0176-01
隨著農村改革體制的不斷推進,農業生產結構也發生著顯著變化[1]。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國家高度重視農業生產,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天氣因素造成的影響與損失,應積極應用智慧氣象服務等先進的科學技術,及時掌握氣候變化,進而使農業損失降到最低[2-3]。
1? ? 酉陽縣農業智慧氣象建設實踐
1.1? ? 推進農產品變商品工程
近年來,隨著精準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酉陽縣大力推進農產品變商品工程,特色效益農業發展取得了較好成績。產業大戶、規模經營組織達3 200個,土地規模經營度達31%,但仍然存在規模效益偏低、產業基地規模小、生態氣象資源未得到較好開發利用的現象。整體來看,還處于半沉睡狀態,優質生態氣候產品缺乏品牌效應。
1.2? ? 建立智能化農業氣象服務模式
在鄉村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立智能化農業氣象服務模式,是重慶氣象現代化發展需求,是深度融入“三大攻堅戰”“八項行動計劃”,是詮釋智慧服務“知天系統”的重要體現,是智慧氣象致力于鄉村振興工作機制的一種探索。通過不斷將全縣農業示范基地的作物種植管理、生產經營、農產品溯源等信息集中到酉陽專業氣象為農服務平臺,為構建氣象大數據平臺提供了數據支撐。
1.3? ? 開發酉陽專業氣象為農服務平臺
2014年以來,酉陽縣氣象局圍繞該縣特色效益農業產業,開發了酉陽專業氣象為農服務平臺并投入業務運行。該平臺通過部分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的農田氣象環境監測系統,開展了農作物生長發育和農業氣象要素對比觀測,為農業氣象服務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完善了農業氣象數據庫、專家知識庫、農業氣象指標體系和模型體系,構建起精細到鄉鎮(街道)以及專業大戶的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制作、加工和智能服務系統,為酉陽縣特色效益農業避災增產提供了精細化氣象環境監測與局部控制服務,減輕了不利氣象條件對農作物的影響,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益起到一定作用[4]。
1.4? ? 形成優質品質認證二維碼
通過智能平臺形成二維碼,實現消費者、管理者對農作物生產監控信息、農產品流通信息的綜合查詢,滿足消費者對食品安全需求,為農產品食品安全危機處理提供保障功能,助推農產品安全體系的建立。通過發放優質氣候品質認證二維碼,向消費者展示認證結果、產地氣象數據、企業相關信息,打造優質生態氣候農產品品牌,有效提升特色優質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同時提升鄉村農業的市場競爭力,從而實現鄉村振興,為脫貧攻堅注入新活力。
1.5? ? 加強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
一是酉陽縣農村氣象監測服務網建設實現廣泛覆蓋。二是農業氣象服務產品進一步完善。除開展傳統農業、基本物候觀測等日常觀測外,還開展了青花椒、中藥材、青蒿、高山蔬菜等特色農業經濟作物的農業氣象觀測和服務。三是氣象信息發布渠道不斷拓寬。
2? ? 酉陽農業智慧氣象建設發展探索
2.1? ? 增強智慧氣象為農服務的新理念
充分運用智慧氣象理念,并設計出與之相適應的新平臺與新體系,使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及云計算等新技術,形成一個綜合自我感知、分析、判斷、選擇、行動、創新等為一體的氣象系統,使智慧元素融入到氣象業務、氣象服務與管理活動等過程中。對各種農業氣象資料、產品及基礎信息資源進行整合,運用社會資源,使氣象業務集約化、信息化與標準化之間相互銜接,并推動農業氣象信息資源之間實現廣泛共享與互聯互通,構建出一種資源高效利用、流程高度集約、標準系統完備、數據充分共享的現代農業氣象新格局。
2.2? ? 完善信息共享平臺
目前,農業逐漸朝著產業化的方向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對氣象服務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僅依靠現有的技術裝備無法達到要求。因此,必須提高氣象服務的社會化水平,不斷管理與整合氣象信息調度數據庫,建立起信息共享平臺。同時還要加強農業與水利、交通等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使氣象資源能夠實現共享。這一做法不僅能夠使產業損失不斷降低,還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氣象部門發布的氣象信息。此外,還要豐富氣象信息的傳播渠道,提高氣象信息傳播的及時性與準確性。在保證安全、科學、準確的前提下,使氣象信息資源盡可能實現共享。
3? ? 參考文獻
[1] 陶鑫,劉天琦,王琳.智慧氣象對農業未來發展的前景探索和思考[J].種子科技,2017,35(9):18.
[2] 王芬.成都市雙流區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8,46(3):142-145.
[3] 侯忠新,劉春濤,盧娜.青島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建設淺談[J].農業與技術,2018,38(14):242.
[4] 劉芬,謝孝東,張明,李佳蔚.智慧氣象在農業服務中的應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