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勇
摘要:伴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高效課堂作為一個實踐命題,已成為全國各地學校的研究熱點。當前眾多課堂模式試圖將教師轉化為“顧問”,從“教師本位”到“學生本位”,但由于空間有限、討論材料不足等而大打折扣。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模式
一、高效課堂教學實施常見問題分析
(一)課中討論受時空約束,流于形式
目前課堂的小組討論基本局限于小范圍,參與面窄;觀點也僅來源于教師提供的材料,難以形成“頭腦風暴”;更有部分學生性格內向,羞于表達觀點,參與度低。
(二)課后交流難回“現場”,輔導難度大
話題討論總能引發學生各抒己見,而課堂上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往往請有不同意見的同學課后交流,但事實上課后再討論時溝通往往受阻,而且學生課后整理筆記時也局限于課堂結論,缺少思考過程。 不受時空限制,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又能體現教學的“過程魅力”,實現課堂的“教學相長”“內效外延”的新型課堂模式很有必要。
二、自媒體及其應用現狀
We Media(自媒體)如微博、微信等,是普通大眾表達自我的重要載體。其在“教師群”和“學生群”內部都已被廣泛應用。教師可通過關注教育名家“博客”學習教育理論,可在專業論壇展開研討,也可自建網頁“曬課”等;學生也把分享新鮮事、刷朋友圈作為每日“必修課”。多元化的網絡平臺既促進教師的教學交流,實現“同伴互助學”,也開辟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新視角,將課堂邊界模糊化,開創了一種交流表達的新模式。
三、巧用微信,構建高效課堂新模式
(一)“微話題”先行,課前預熱造勢
利用微博、微信群平臺,教師集合全班學生入群,巧借新聞事件或熱點話題課前發起“微話題”,使學生在完全放松的環境下先發表個人見解,并通過提問形式讓學生進入思考狀態,將課堂導入環節前置,為課堂預熱。以《工業化與城市化的探索》的教學為例,該章節要求學生通過案例理解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關系,并學會分析城市化超前于工業化或城市化滯后于工業化都可能帶來系列問題,而教材中選取的案例對于非當地學生理解難度極大。因此,筆者借新聞事件之力,課前兩周發起微話題“底特律之傷”VS“里約之痛”,并附上專題鏈接,讓同學課前通過關注熱點新聞事件對課堂內容先有感性認識,并形成無論是城市化無法伴隨著工業化而同步推進,或是城市化水平遠遠高于工業化,地區都無法可持續發展,最終都會成為區域發展的“絆腳石”的基本
觀點。
(二)“大屏幕”緊跟,課堂升溫增彩
將課室移至電腦室,可利用微信大屏幕(微信墻)同步顯示課堂所有學生發送的信息,學生可隨機、自由分組,實現交流無距離障礙;微信不要求實名制,部分較內向的同學敢于參與;因討論的話題已在課前公布,學生提前搜索資料并整理的觀點可在課堂上直接展現;同時教師可即時掌握學生思想動向,及時答疑解惑,形成更動態的“小組合作”模式,而且通過關注微信的“信息助手”公眾號,可即時發起投票,選出課堂上表現最佳的同學或小組,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 在上《工業化與城市化的探索》時,可在課前將全班分為“底特律之傷”組和“里約之痛”組,并確定組長,課堂上可先用“大屏幕”呈現兩組的基本觀點,即底特律和里約兩座城市分別為何傷痛,引導學生理解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含義,并明確兩者間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的關系。再通過發起以“我國珠三角地區如何汲取前車之鑒,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討論,并引導學生從環境、生態、人口、社會、經濟等方面積極思考發言,形成“頭腦風暴”,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結束前利用微信的“投票”功能選出“最佳小組”及“最具發展眼光”個人獎。
(三)“朋友圈”隨后,課后延續保溫
40分鐘的課堂,容量是極其有限的,一堂真正優質的高效課往往可以帶給同學一些課后思考。通過自媒體手段,進行知識拓展和補充,學生課后可繼續某些討論或直接把上課的感悟、教學建議反饋給教師,促進實現“教學相長”。在課后環節,教師可通過“微信”的“朋友圈”推薦相關書籍,甚至可共享多看、亞馬遜等賬號,建立公共電子書庫。學生作品可直接上傳至班群或云盤,引導學生全面理解城市問題,超脫于考綱和課本,開啟學生的“成績之門”和“成長之門”。
四、結語
自媒體對當下高中生極具親和力,將其部分功能靈活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可有效打破時間、地點、心理因素等局限,讓學生敢于表達疑問,善于整合信息,勤于思考,樂于分享,既是教學方式的創新,也是學習方式的革新。當然該模式不僅要求課室有網絡,學生有智能手機或電腦,還需要教師對“微信”“微博”等新興媒介使用熟練,善于將熱點事件、輿論與課程內容結合自編教學案例和極其開闊的知識面,在當下的高中課堂教學中普遍實施難度大。但筆者認為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傳統課堂的課本必“擠”不下不斷更新的知識,傳統課堂的圍墻必“擋”不住日新月異的科技創新,傳統課堂的鈴聲必“敲”不散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渴求。因此,課堂教學模式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馬成亮.互聯網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研究[D].安慶師范大學,2019.
[2]葉雅文.教學交互軟件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