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摘要】目的 觀察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深靜脈置管感染的預防效果。方法 選擇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血液透析患者,共80例,按入院編號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為預防深靜脈置管感染,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觀察組則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具體護理情況。結果 觀察組生活質量獲得顯著提高,且深靜脈置管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血液透析患者,全程給予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預防感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護理干預;血液透析;深靜脈置管感染;預防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4..01
臨床上關于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最佳治療方法當屬血液透析,因大部分患者存在非傳染慢性疾病,導致血管粥樣硬化或動靜脈內瘺閉塞的情況不同程度的存在,致使少數患者并不能將永久性血管通路建立起來,因此多選擇臨時性血液通路方式,即深靜脈置管。現選取80例患者為分析對象,就如何做好預防感染工作而分組開展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6年08月~2018年08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80例患者進行研究,男48例、女32例。將全部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年齡33~76歲,平均年齡(52.16±3.56)歲。兩組間差異性不明顯,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按照無菌操作的原則對并發癥進行積極的預防,并開展積極的抗感染處理。觀察組則給予綜合護理干預,詳情如下。
1.2.1 血透前
對患者的病情與相關檢查結果,護理人員需要進行全面的了解,仔細對創口進行消毒與換藥,對紅腫樂童癥狀進行認真檢查,嚴格按照無菌原則進行操作,并開展健康宣教,即關于血液透析深靜脈置管知識、相關注意事項和并發癥等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詳細的介紹[1]。
1.2.2 血透中
保持患者衣著干凈、整潔,對生命體征與意識狀態進行嚴密監測;對穿刺與置管部位情況認真檢查,及時處理異常情況,如管道移位、滲血等。
1.2.3 血透后
保證置管管腔內不會殘留任何的血液,動靜脈導管的封閉借助肝素鈉鹽水,用碘伏消毒導管口,將一次性肝素帽擰好。
1.3 觀察指標
利用SF-36簡易量表綜合評定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深靜脈置管感染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在軟件SPSS 19.0中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進行%和(x±s)表示,進行t或者x2檢驗,若是組間有差異性,則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生活質量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經護理后明顯高于護理前,但是護理后觀察組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下表1。
2.2 深靜脈置管感染情況
觀察組頸內靜脈、股靜脈感染率分別為0.00%(0例)、2.50%(1例),對照組的發生率分別為7.50%(3例)、12.50%(5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對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常用的臨時血管通路方法為深靜脈置管 ,該方法具有一系列優點,如適應方便、操作簡單和血流的有效維持等,近年來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到臨床上。相關臨床數據顯示,深靜脈置管在臨床上具有很高的感染率,已經對導管的使用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且再次穿刺會傷害患者生機體,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對治療與康
復會產生不利影響,為此需要高度重視患者的護理干預[2]。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經綜合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深靜脈置管感染降低,相比較于僅開展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而言具有顯著優勢,P<0.05。由此得知,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預防感染,在血透前通過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患者治療依從性、自我護理能力的顯著提高,血透中能夠更好地監測生命體征與置管情況,避免感染;血透后應用有助于深靜脈置管感染率的降低,致力于置管道感染時間的有效延長,促進生存質量的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預防血液透析深靜脈置管感染,生活質量高,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紅英,熊 偉.綜合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頸靜脈置管感染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181-183.
[2] 李 靜.血液透析護理風險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4):2999-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