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松

【摘要】目的 對比研究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采用針灸、推拿結合療法對患者上肢功能及治療預后所具有的影響。方法 將于本院就診的46例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納入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組23例。對照組在常規臨床治療基礎上采用推拿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推拿治療基礎上聯合針灸治療。對比治療前后的兩組上肢運動功能、肢體癥狀疼痛程度、負性情緒及生活能力評分變化以及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結果 兩組治療前,在上肢運動功能、肢體癥狀疼痛程度、負性情緒、生活能力評分及生活質量測評數據表現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上述各項測評數據較治療前均出現不同幅度的改善變化,且實驗組改善效果表現明顯,較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 針灸、推拿結合療法在臨床中的應用,對于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復及癥狀緩解具有顯著療效,并可促進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的改善,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針灸;推拿;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功能恢復;預后影響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4..02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Massage on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Prognosis
of 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
YE Jian-song
(Ganluo County People's Hospital,Sichuan Ganluo 616850,China)
肩手綜合征作為腦卒中常見并發運動功能障礙癥狀,多在患者腦卒中3月內發病,是一類由于局部腦組織血運功能受限從而使交感神經無法實現營養攝取而形成的病癥,患病初期多表現為患者肩、手關節腫痛,且多伴有上肢運動功能障礙或表皮膚色變化,且可在未及時治療前提下迅速轉化,嚴重影響患者肢體功能。對此,則需通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幫助患者實現上肢功能的維護[1]。因此,為對比研究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采用針灸、推拿結合療法對患者上肢功能及治療預后所具有的影響,特開展本次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5年10月~2018年9月研究時間內于本院就診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46例參與研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組結果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組23例。對照組,男13例,女10例,年齡55~68歲,平均年齡(61.57±5.23)歲,腦卒中病程21~84天,平均(52.56±10.48)天,肩手綜合征Ⅰ期/Ⅱ期,32/15;實驗組,男12例,女11例,年齡53~71歲,平均年齡(62.08±5.35)歲,腦卒中病程23~76天,平均(49.83±10.15)天,肩手綜合征Ⅰ期/Ⅱ期,30/17。對比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無差異性(P>0.05),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知悉研究內容后,患者資源參與治療;經臨床診斷后確診為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排除標準:無行動能力者;肩手綜合征Ⅲ期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在常規臨床治療基礎上采用推拿治療:(1)常規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及復健治療。藥物治療即止痛藥口服,實現對患者疼痛癥狀的緩解;復健治療:對患者患肢進行康復訓練,主要有以下兩類:①被動訓練:患者仰臥于地面,由復健師對其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及指關節進行按摩,屈伸等練習,每次20分鐘;②主動訓練:輔助患者將患肢高舉過頭頂后,進行雙手抓握訓練,堅持10秒后,將患肢緩慢放下,其后重復該動作,做20組。(2)推拿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后,由推拿師選取患肢手三里、陽谷、肩內陵等穴位進行揉按,其后自肩關節逐步揉捏環志至指尖,并對患肢各關節進行屈伸、旋轉按摩,在有效牽拉上肢后,拍打放松患肢肌肉后結束治療,治療共持續20分鐘。上述治療均為每天一次。
實驗組在對照組推拿治療基礎上聯合針灸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后,選取患肢合谷、曲池、肩髃、肩髎、外關、尺澤等穴位施針,進針后連接電療儀進行治療,電療頻率為20Hz,以患肢肌肉明顯震顫為宜,治療需持續30分鐘,每周一次。
兩組均連續治療4周[2]。
1.3 觀察指標
對比治療前后的兩組上肢運動功(FMA量表)、肢體癥狀疼痛程度(NPRS評分表)、負性情緒(HAD量表)及生活能力(mrs量表)評分變化以及患者生活質量(SF-36量表)改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比分析,若組間對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治療前,在上肢運動功能、肢體癥狀疼痛程度、負性情緒、生活能力評分及生活質量測評數據表現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上述各項測評數據較治療前均出現不同幅度的改善變化,且實驗組改善效果表現明顯,較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 討 論
中醫理療在臨床中作為借助人工及物理元素對華智能和實施治療的方法,在我骨科、神經科疾病臨床治療中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特別是推拿及針灸治療方法的應用獲得了較多患者的認可,而對于二者在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治療中的聯合應用,尚處于臨床研究階段。
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治療前,在上肢運動功能、肢體癥狀疼痛程度、負性情緒、生活能力評分及生活質量測評數據表現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上述各項測評數據較治療前均出現不同幅度的改善變化,且實驗組改善效果表現明顯,較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分析原因:常規治療及推拿的應用,可對患者上肢肌肉組織起到較好的促進血運的作用,降低軟組織萎縮風險,改善患者上肢關節腫痛癥狀。而針灸的應用,可通過對患者上肢穴位的刺激,起到舒筋活血、益氣通絡的作用,進一步提升患肢血運循環水平,對患者疼痛、麻痹等癥狀進行改善,提升臨床療效,實現對患者上肢功能的有效維護[3]。
綜上所述,針灸、推拿結合療法在臨床中的應用,對于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復及癥狀緩解具有顯著療效,并可促進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的改善,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施加林,魯俊玲.針灸推拿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臨床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8,40(11):33-35.
[2] 黃 菲.針灸結合推拿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功能恢復及預后的影響分析[J].西部中醫藥,2018,31(09):124-127.
[3] 劉海蘭,包艷,金欣,周曉燕.中風后肩手綜合征患者的康復護理進展[J].中醫臨床研究,2018,10(2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