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摘要】 目的:研究急診重癥哮喘呼吸內科治療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2016年7月-2018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接診的急診重癥哮喘病患66例為研究對象,將之采用電腦隨機雙盲法分成試驗組(n=33)和對照組(n=33)。試驗組實行綜合治療,對照組實行常規治療。分析兩組血氧飽和度等指標的改善情況,并對各組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結果:試驗組血氣分析指標與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94%,高于對照組的75.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取綜合治療方案對急診重癥哮喘病患進行施治,可顯著提升其療效,促進肺功能及血氣分析指標改善,建議采臨床上進行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 綜合治療; 急診重癥哮喘; 臨床療效; 呼吸內科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2.06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2-0-03
臨床上,支氣管哮喘具有比較高的發病率,為呼吸內科中的一種常見疾病,其發病率在近幾年中呈現出連年升高的趨勢,已經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1]。對于急診重癥哮喘病患來說,其存在有比較嚴重的支氣管痙攣癥狀,使得氣道阻力明顯增加,同時伴有痰液梗阻及黏膜水腫等癥狀,進而導致患者出現了通氣不足的現象,若患者在發病后不能得到及時的對癥治療,將極有可能會引發低氧血癥、器官衰竭及高碳酸血癥等并發癥,危及生命健康[2]。目前,常規治療方案在急診重癥哮喘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有助于抑制患者病情進展,但療效不佳,為此,臨床醫師有必要為急診重癥哮喘病患尋找一種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此研究,筆者將以66例急診重癥哮喘病患(接診于2016年7月-2018年6月)為對象,著重分析急診重癥哮喘呼吸內科治療的方法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66例明確診斷的急診重癥哮喘病患,擇取自2016年7月-2018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病例。納入標準:符合文獻[3]《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二氧化碳分壓>50 mm Hg,pH值<7.25,動脈氧分壓<60 mm Hg,肺功能FEV1預計值<60%。排除標準:嚴重胸腔積液者,心源性肺水腫者,上氣道阻塞者,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肺部細菌感染者,病歷資料不全者,依從性較差者,中途退出治療者,過敏體質者[4]。利用電腦隨機雙盲法對所選病例進行分組,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3例。試驗組男19例,女14例,年齡16~75歲,平均(53.18±4.16)歲;病程2~13年,平均(7.15±1.28)年。對照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17~75歲,平均(53.92±64.36)歲;病程1~13年,平均(7.02±1.0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對此研究知情,病歷資料齊全,依從性良好,既往無相關藥物過敏史。本研究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對兩組均采取常規治療方案進行干預,詳細如下:做好患者的氣道護理工作,確保呼吸道處于暢通狀態,予以面罩吸氧治療,控制氧氣流速為2 L/min。正確指導患者應用糖皮質激素,予以氫化可的松,控制前3 d的用藥劑量在100~200 mg/d,待3 d后再逐漸減少用藥量,維持治療7 d。氨茶堿,5 mg/kg,靜脈滴注給藥,需要在15 min內滴注完畢,此后,再以0.5~
1.0 mg/kg的劑量對患者施以緩慢滴注治療,控制血藥濃度在5~15 mg/L。試驗組同時加用綜合治療方案,詳細如下:布地奈德(2 mg)+異丙托溴銨(500 μg)+生理鹽水(4 ml),對患者施以霧化吸入治療,2次/d。對于存在呼吸疲勞及神志不清癥狀的病患,利用呼吸機對其施以機械通氣治療,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調整呼吸機的參數。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肺功能指標及血氣分析指標的改善情況,并分析比較。其中,肺功能指標主要有最大呼氣流速峰值、第1秒呼氣量及最大呼氣平均流速,血氣分析指標主要有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氧分壓及二氧化碳分壓。
1.4 療效判斷標準
根據如下標準評估兩組的治療效果:顯效,持續性喘息發作與出汗等癥狀徹底消失,呼吸功能恢復正常,血氣分析值恢復正常;有效,持續性穿刺發作與出汗等癥狀明顯緩解,呼吸功能基本恢復正常,血氣分析指標明顯改善;無效,持續性喘息發作與出汗等癥狀未緩解甚至加重,呼吸功能未恢復正常,血氣分析值無變化[5]。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研究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對比
兩組治療前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氧分壓及二氧化碳分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氧分壓及二氧化碳分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對比
試驗組治療前最大呼氣流速峰值為(3.29±1.68)L/s,第1秒呼氣量為(1.13±0.24)L,最大呼氣平均流速為(0.42±0.15)L/s,
同對照組的(3.41±1.26)L/s、(1.02±0.35)L及(0.43±0.24)L/s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最大呼氣流速峰值為(4.25±1.17)L/s,第1秒呼氣量為(1.58±0.34)L,最大呼氣平均流速為(0.73±0.24)L/s,均優于對照組的(3.79±0.87)L/s、(1.19±0.13)L、(0.51±0.13)L/s,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試驗組中顯效14例,占42.42%;有效17例,占40.48%;無效2例,占6.06%,臨床總有效率為93.94%。對照組中顯效11例,占33.33%;有效14例,占42.42%;無效8例,占24.24%,臨床總有效率為75.76%。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現階段,哮喘在我國臨床上屬于是一種呼吸道慢性炎癥反應,具有持續性及反復性,能夠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比較大的影響[6]。相關資料中提及,哮喘的病因多種多樣,如神經功能障礙、自身變態反應、氣道反應敏感及呼吸道炎性反應等[7]。而急診重癥哮喘則以胸悶、呼吸急促及咳嗽等為主癥,同時伴有呼吸困難、喘鳴音及呼氣量下降等癥狀,能夠給患者造成比較大的痛苦,若患者在發病后不能得到及時的對癥治療,將極有可能會引發諸多的嚴重并發癥,從而對患者的是生命健康造成了比較大的威脅[8]。
常規治療急診重癥哮喘雖有助于抑制患者病情進展,但療效不佳,且不利于患者血氣分析指標的改善[9]。綜合治療方案為急診重癥哮喘的另一種治療手段,能夠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的控制,并有助于緩解患者的呼吸急促與咳嗽等癥狀。現代研究表明[10],通過應用綜合治療方案能夠對急診重癥哮喘病患的肺功能進行有效的保護,讓患者的肺功能能夠正常工作,此外,綜合治療方案的運用還有助于降低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吸氧能夠避免患者接觸到過敏原,應用糖皮質激素能夠起到較好的消炎作用,可有效提高β-受體的水平,增加β-受體反應性,對前列腺素以及白三烯的合成過程進行有效的抑制,從而實現對疾病進行治療的效果[11]。利用異丙托溴銨以及布地奈德,對患者施以霧化吸入治療,能夠取得較好的解痙以及抗炎作用,可顯著減少氣道阻力,增強肺通氣功能,提高抗炎活性。對患者施以呼吸機通氣治療,可顯著改善其氣體交換的情況,促進病情恢復[12]。此研究中,試驗組治療后血氣分析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P<0.05);試驗組肺功能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綜合治療方案對提升急診重癥肺炎的整體療效、改善血氣分析指標以及肺功能指標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和意義。
綜上所述,利用綜合治療方案對急診重癥肺炎病患進行施治,可取得顯著療效,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與血氣分析指標,建議采納。
參考文獻
[1]朱學艷,劉坤.急性重癥哮喘呼吸內科治療效果探討[J].吉林醫學,2014,57(35):7861-7862.
[2]陳子,朱進,鄭濤,等.唾液酸結合的免疫球蛋白樣凝集素9(Siglec-9):重癥哮喘潛在的治療靶點[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15,35(9):712-716.
[3]陳海英,郜立娜,張延華,等.呼吸內科危重癥哮喘的診斷及治療方法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15,29(11):31,33.
[4]楊邦好.急診治療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28例臨床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0,17(1):99-100.
[5]孫啟蓉.急診搶救老年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7,15(2):86-87.
[6]劉楊,薛華.探討重癥哮喘并發呼吸衰竭的臨床治療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2):83-84.
[7]黨瑞志.機械通氣治療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4,21(34):19-20.
[8]王明斌.急診搶救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218例療效觀察[J/OL].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6):3181,3183.
[9]林世欽.機械通氣輔助治療在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診搶救中的應用[J].飲食保健,2018,5(18):36-37.
[10]王曉紅.56例急診搶救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經無創機械通氣搶救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3):200-201.
[11]梁海峰.用機械通氣療法輔助治療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23):224-225.
[12]孫佳.急診搶救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分析[J/OL].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2):159.
(收稿日期: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