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薈源
【摘 要】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曝光,國家對乳制品安全監管力度加大,行業增長速度被瞬間壓下。另一方面,隨著國家關注度的加強,乳制品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在2010年、2011年與2015年,分別出臺的食品安全政策,進一步壓縮行業中不規范企業的生存空間;經多次篩選后,行業中強化企業規范也成為常態。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未來市場可能會迎來新的增長。本文從會計學視角對我國乳制品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闡述,并對乳制品產業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建議。
【關鍵詞】乳制品;趨勢;分析
一、我國乳制品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居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健康超越收入,乳制品產品成為消費者關注的主要問題。據《2016年中國消費者趨勢》調查報告反映,中國聲稱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數比例從2012年的75%上升到2015年的86%。“健康”開始超過“收入”成為中國消費者關注的首要問題。國內消費者對以液態乳為代表的乳制品消費量實現了跨越式增長,按《中國奶業統計摘要》的統計,2009年至2015年,中國人均液態乳消費量從8.8千克增長到18.7千克,復合增長率達13.39%,遠高于其他發達國家和地區在同一時間段的增長率,乳制品正逐漸成為中國國民日常食品飲料消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消費量規模增長迅猛,乳制品銷售市場規模急劇擴增。
在國家補貼科研技術創新較少的環境下,產品創新成為乳品加工企業獲得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乳品加工企業的產品只能靠自己進行研發自主創新,或者與科研院所合作,一般大型乳品加工企業都有自己的研發中心。研發中心主要是研發新產品、擴大或補充新產品品種,如液體乳中新的風味乳品、固體乳中乳粉的新配方、具備一定功能的新乳粉等。目前一般國內大企業研發乳制品新類別的產品周期,依據產品特性及機器設備物理屬性測算,有的需要2~3個月研發時間,有的需要2~3年研發時間,總體上周期長、投入大,且產品的創新容易被其他企業模仿,如老酸奶最初是由蒙牛研發成功,隨后其他企業也開始陸續推出類似產品。乳制品品種呈現單一、同質化現象,產品競爭激烈。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家相應出臺了推進奶業振興,提高奶業發展質量政策。2018年中國農業展望大會發布《2018-2027 年中國奶制品市場形勢展望》,認為未來 10 年是中國奶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推進奶業振興,提高奶業發展質量和競爭力將成為主要任務。一是生產提質增效將呈現恢復性增長。在2018 年,乳制品產量繼續調整,奶類產量約計為 3,630 萬噸,同比減 0.7%。“十三五”期間,優質飼草料生產、標準化規模養殖有望加速發展,中國奶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取得實質性成效,產品生產逐步恢復,2020 年奶類產量預計達到 3,870 萬噸,比 2017 年增長 5.9%。二是消費升級和結構優化將同步進行。受三四線城 市以及農村消費需求增長拉動,奶類消費量預計為 5,242 萬噸,同比增長 3.1%。“十三五”期間,中國奶類消費升級和結構優化將加速,預計 2020 年將達到 5,597萬噸,比2017年增長 10.1%。伴隨新一代年輕人健康生活與消費習慣養成,促進了奶制品消費提升,2027 年消費量將達到6,361萬噸,較2017年增長25.1%。三是價格將呈現波動上行和結構分化特征。在外部環保約束趨嚴、內部養殖成本剛性上升以及國際市場互動性增強的背景下,生乳標準體系日益完善,價格將出現結構分化,更多體現優質優價。
以奶酪、奶油為代表的固體乳深加工需求在未來將大幅增長,奶酪市場年均增長率一直保持在20%~25%。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我國進口干乳制品176.88萬噸,同比增長16.2%,進口額同比增長37.9%,其中,進口奶酪10.8萬噸,同比增加11.1%;進口奶油9.16萬噸,同比增長11.9%。以上數據從側面反映出,我國乳業已逐漸進入以奶酪、奶油等為代表3.0(吃牛奶)時代。其消費具有以下“五化趨勢”:
1、高端化。國內深加工固體乳消費主要表現為“間接消費”,以工業食品添加物、餐飲、烘焙為主,約占70%~80%。黃油、稀奶油、奶酪、煉乳、奶昔等高端化深加工通過餐飲渠道進入人們餐桌,且占比越來越高。
2、營養化。以優質蛋白和優質脂肪為營養的理念深入人心。例如,奶酪優質蛋白營養豐富,素有奶黃金的美譽,是發達國家乳制品消費的主流產品。很多家庭已從小培養孩子的奶酪消費習慣,兒童奶酪市場增速迅猛。
3、功能化。固體牛奶也通過產品細分滿足運動、健身、減肥、塑身等功能,如,滿足特定營養需求的蛋白奶昔、補鈣需求的奶酪等。
4、社群化。伴隨著互聯網、物聯網時代,人們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傾向于社群化,如,老年人、兒童、長跑、健身人群,減肥人群等,社群化的消費方式進入生活。
5、時尚化。在消費升級背景下,乳制品向高品質、個性化、時尚化消費方向發展,“吃牛奶”將逐漸引領消費潮流。
二、提升我國乳制品生產企業競爭力的對策
在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與乳業3.0時代來臨的背景下,以深加工技術為核心的高品質、優質蛋白食品消費需求日益旺盛,預計2020年-2025年我國將迎來第二個乳品行業黃金高峰期,這為新銳奶類企業實現“彎道”超車創造機遇,在國內擁有相對比較低價奶源和生產固體乳制品高水平技術的乳制品制造企業,在深加工產業新興領域有望實現逆襲。
第一、加強優質奶源建設,保障奶源質量與供應量。緊緊抓住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重要風向標的酸奶與巴氏奶,扶持龍頭企業上位為平臺,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銷售渠道力和品牌力優勢,實施“優質乳工程”。同時,以參股、入股等形式,促進乳企與高等科研院校聯合,強化培育食品方面的專業人才,積極開展“走出去”與國外的技術合作等。加快發展高附加值乳制品,“掩蓋”原奶成本高劣勢,全面提升國內乳業整體競爭力。
第二、發揮“蓄水池”作用。我國奶業產業鏈脆弱,“奶少搶奶、奶剩倒奶”問題時有發生,對整個產業鏈健康發展極為不利。深加工產品使用原料乳多、保質期長,可以靈活地組織生產,對于調節生鮮乳生產、乳制品加工、市場消費起到“蓄水池”作用。
第三、促進區域消費均衡。我國乳制品消費分布不均,一、二線城市是乳制品主要消費區,且市場趨于飽和,向高端化消費升級;而三四線城市正處于乳制品消費習慣培育階段,尤其是奶酪、奶油等干乳制品,市場發展潛力大,可以說,發展國內乳制品深加工產業,促進區域消費均衡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充分利用國家扶持政策,加快提升產品創新步伐。2016年6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與此同時,財務部、商務部等11個部分共同公布了《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截至2018年2月23日,食藥監總局共批準148家工廠的1138個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其中境內102家工廠864個配方,境外46家工廠274個配方。乳企應握住國家實施注冊制機遇,根據國人消費習慣,不斷探索、創新深加工乳制品口味與品類,推動產品向兒童食品、零食和青年快銷食品方向發展。
第五、塔乘大數據對消費特征帶來巨大改變時機,充分發揮金融市場工具與互聯網應用技術,整合乳制品制造企業與開辟新零售市場。通過收購公司小股東股權,促進公司股東關系趨向集中,管理和決策趨向優勢,從而在根本上解決了因品牌分散而帶來行業產品質量風險與社會風險等問題。逐步建立與互聯網合作的產品新營銷模式,上線建立母嬰服務生態系統。在同等的內在生態圈基礎上,著手進行跨行業的互聯網布局,全面提升乳制品生產企業未來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