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晨
【摘 要】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自我調節和自我制約的內在機制,處于企業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位置。企業規模越大,其重要性越顯著。各企業內控各個方面問題的堆積最終將導致企業走向衰敗。內部控制的健全與否,是單位經營成敗的關鍵。因此本文通過農業企業對其現有內部控制制度的介紹,反映其目前的發展水平;運用目前理論界內部控制研究成果,對其內控制度建設提出完善建議,以推動企業長遠發展。
【關鍵詞】農業企業;內部控制;建議
一、現存內部控制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一)人員招聘、激勵機制設計上缺乏具體的指標
在激勵方面未能形成一套嚴密的考核機制;在職務輪換與休假制度、員工試用、儲備、晉升考核管理規定諸方面尚未實行責權利緊密聯系、考核指標確定的考核體系,具體執行中部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二)采購控制
側重于規范采購活動的程序與要求,缺乏具體明確的采購控制效果的分析檢查環節,使采購控制體系不夠完善,未能從制度上實現采購控制體系在自身在運行中發現問題并及時校正的功能,影響了控制體系功效的發揮。
(三)財務控制
缺乏長期的計劃控制措施,使公司的預算控制缺乏長期的計劃作依據,難以彌補預算控制流于短期化的弱點,導致相關決策的短期行為;缺乏明確的職責分工,如果發生人事變動,不同的部門負責人負責工作時內部崗位職責變化較大,人為的崗位職責經常發生較大變化不利于工作的連續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可控費用的管理缺乏明確的制度依據,不能突出公司對自身可控范圍內增收節支潛力的最大挖掘;資金管理辦法按業務需要零星建立,未形成統一完整的資金管理辦法,不利于日常執行。
(四)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制度不夠系統、完善,或缺乏具體的操作辦法;內部審計的職能依然還停留在查錯、防弊且關注面過大,審計人員難以勝任等,造成針對企業的管理狀況提出的分析、評價、建議等價值依然偏低。企業要在嚴峻的市場挑戰中獲取成功,只有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自我調節和自我制約的內在機制,也必須不斷發展完善,才能成為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為滿足公司不斷發展的需要,從完善公司內部控制流程的角度看,內部控制也需要與時俱進。
二、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原因分析
由于現代經濟活動競爭日趨激烈,企業面對的經營環境劇烈變化,經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企業高速擴張,內部員工隊伍和外部客戶急劇增加,面臨內外部壓力與風險更加復雜與多變。企業要保持行業領跑地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必須不斷精細化,并更加靈敏與高效。公司沒有制定了嚴格的賒欠管理辦法。由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公司對業務員的考核更為嚴格,為完成工作任務,經常有業務員自己為經銷商墊付賒欠押金,公司管理層默認業務員行為的現象,造成賒欠管理的失效。為此公司總部多次強調賒欠紀律,但在業績考核的壓力下,僅靠強調紀律是蒼白無力的。要使賒欠管理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有待在業績考核中設計專門條款。
三、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對策
(一)建立完善的人事控制體系
1.人員錄用。重慶通威的人事控制主要流程相對完善,但在人員招聘時應注意,擬招聘人員應以為人正直、品行端正、作風嚴謹為基本標準;擬錄用的人員必須要有敬業的精神,對工作一絲不茍,嚴謹認真。擬招聘錄用人員以前的工作經歷,不得有空白階段,防止有隱匿不報的犯罪記錄。
2.激勵機制。公司現有的激勵機制,基本構成了按照不同的職責和管理方法,實行不同激勵辦法的機制。但在實際工作中還不夠明細和完善。企業可以設立銷售獎金。完成銷售計劃后的提成收入,提成收入的標準由公司總經辦結合年度銷售量計劃、年度利潤計劃、年度成本預算計劃等因素在年初制定。由于生產車間是典型的成本中心,適宜實行計件制。實行工薪與產量掛鉤并結合安全生產、出勤情況、生產計劃達成率、生產效率、產量、質量管理、工作態度、臨時工作等確定工薪金額,有利于調動生產人員的勞動積極性。但由于生產車間人員的薪資與公司任務完成無關,在設計計件工資時為實現超額生產的超額收益最大化和產量邊際薪資遞減的原則,同時兼顧薪資與勞動力市場報酬基本一致原則,超額產量的計件工資增幅隨產量逐步遞減。在天氣條件惡劣、產量高峰時常會出現生產車間人員不愿加班的現象,需要生產部門在組織生產時具有更強的計劃能力。
3.職務輪換與休假。職務輪換能使部門人員有機會接觸到整個工作流程,使人員素質更全面。后任在接替前任工作后,有機會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發現前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差錯。但每次輪換后的一段時間,由于熟悉工作需要一個過程,往往導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因此在實行職務輪換制度時,應該注意:原則上在同一專業領域內對換,不跨專業;在每一次職務輪換過程中,重點辦好相互交接,劃清各自責任;如在交接過程中發現前任工作中的差錯,應立即予以報告。
(二)實行原料采購控制效果檢查
原料采購控制效果的檢查應通過內部審計進行。內部審計通過對大宗主要原料的價格進行整理比較分析,內部審計部門資料集中,可以在集團內各分子公司間橫向比較,結合行情進行對比分析,如果有異常表現,可以作為重點專項審計線索。有部分供應商和企業合作多年,交易量也大,監審部門應該和他們建立溝通渠道,了解對方的管理、銷售政策等情況,這種關系的建立可以采取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非正式的關系。
(三)完善財務控制體系
1.進行計劃控制。為使公司各項工作全面、有序地開展,彌補公司預測控制的不足,公司在應認真分析以前生產經營管理中的得失,預測本年市場行情、原材料走勢、經營策略和公司內部管理能力等諸多因素,在公司實行月度預算控制的基礎上,實行年度計劃控制,以便使長短期經營計劃銜接起來。計劃的編制應以前一期的實際發生數為基礎,綜合考慮各種因素變動之影響,如公司下一年度的戰略計劃、物價變動、新出臺的國家政策法規等。
2.實行明確的崗位分工。高效的工作團隊應以明確的崗位分工為基礎,通過文件的形式,明確界定各崗位的職責,防止工作的推諉扯皮,以便進行有效的業績考核,本文僅以財務部崗位分工為例介紹崗位分工方法。財務部經理職責按照國家與相關部門規定,結合公司特點與業務特點,根據公司財務業務的總體目標,建立部門內部控制制度,合理分配部門工作。
3.規范內部審計控制。目前公司構架下的內部審計,在財務上著重強調查錯防弊,同時附加了監察、紀檢等功能,擔負了過多的職能,本身審計工作又作得不夠。又由于審計隊伍多數由財務人員擔任,實際上無法達到公司賦予的職能要求。出現了簡單的數字核對或對要求關注領域無法開展工作、單方面依賴舉報的局面。結果是簡單以罰代查或無法查出舞弊、不能提出預防經營風險管理建議。因此,企業要規范內部審計控制。
【參考文獻】
[1] 劉宗柳,陳漢文.企業內部控制[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25-35.
[2]李明.如完善內部控制的幾點建議[J].現代商業,2016(8):14-18.
[3]王云.內部控制發展史[J].西南財經大學學報,2017(9):25-39.
[4]陳繼云. COSO 報告與內部控制研究[J].上海會計,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