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紅
【摘 要】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動各行各業開始走向以智慧智能化為主體概念的全新領域,市場化趨勢愈發明顯,不少民營企業開始嶄露頭角,對于國有企業的競爭壓力也就越來越大,因此,國有企業如何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和適應能力,顯得十分重要,而成本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經濟指標,關系到企業的經營決策和長遠發展,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受其整體制度體系的制約和影響,在成本控制環節還處于相對弱勢的階段,本文以成本管控為著力點,分析國有企業的成本現狀、存在問題以及解決方案等方面。
【關鍵詞】國有企業;成本管控;健全機制
一、成本管控
(一)成本管控的意義
企業的成本管控是貫穿于各個生產經營活動的財務管理工作,依據企業經營決策和戰略發展方向預先制定成本目標,在其控制的成本對象職權范圍之內,通過對目標的前期、中期實施相應的成本預測、風險控制預防、計劃方案、因素分析以及為管理經營決策提供關鍵性依據和建議等方面活動,對企業生產、研發、銷售等各個管理流通環節進行把控,從企業財務收支的根本上進行成本控制。
1.現代化企業成本管控特性。與傳統開源節流法的成本管控不同,現代化的企業治理更加強調管理的全面性和深入度,依靠財務管理的專業基礎,扎根于企業管理流程和經營業務,對各個流程節點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控制,以企業為依托,形成全面性的成本控制體系,著眼于成本形成的各個環節,環環相扣,既要保證目標實現,也要保障企業經營的正常運行發展。
2.成本管控對經營管理的影響。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水平以及制度流程的規范化,是影響成本控制運行效果的核心要素,要想更精準有效的進行成本控制,就必須在企業內部實行規范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體系,對生產經營的各個工作環節制定定額標準,并做好企業內部管理和員工培訓工作,做到心中有數,制度先行。
3.企業成本管控的實行條件。企業成本管控的實施離不開企業內部職工的配合及監督,所以為保障企業成本管控的運行和管控效果,應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經濟責任制度,將成本目標進行層層分解并落實到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將經濟責任落實到環節、部門、個人,加強員工的成本控制意識,從成本產生的根本上進行有效控制。
(二)成本管控的作用
對于國有企業而言,成本管控是保證企業資金良好運轉,維持利潤收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種重要的財務管理手段,是企業擴大生產與新項目投入的前提和資本,在市場化經濟的條件下,做好成本管控工作是保障國有企業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必要條件。
1.降低成本,保障利潤。成本控制可以有效的降低企業的資本投入,擴大資金流通渠道,防范資金流動風險,在收支的比例上呈現正態分布,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2.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成本控制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成正比關系,成本控制的實施過程本身就需要企業制度體系的支撐,可以細致入微的滲透到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中去,從事前、事中、事后各個節點進行控制,因此,企業實施成本管控有利于企業加強內部管理,一定程度上改善經營管理水平。
3.適應宏觀環境。成本控制有利于企業更好的適應市場大環境的變化,由于現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市場現狀已經轉變,大環境下的買方市場更符合現代發展的需求,因此,國有體制下的企業想要更好的生存發展,必須要改革內部管理機制,實施成本控制,增強綜合實力。
二、國有企業成本控制現狀--以本文研究企業為例
(一)成本預算不準確
在項目投資過程中,項目成本測算在企業成本管控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成本管控是項目運行的核心保障,關系到整個項目管理流程,一旦失控,則會給企業帶來難以補救的巨大損失。比如該國有建設型企業在專項管理中,成本預算不準,在審減率上有很大的差額,實施過程中,不斷調整,不斷返工,最終都會帶來工程損失。
(二)成本管理體制不健全
雖然國有企業的制度體系較為規范,但是由于其體制和發展的制約,對于成本的管理較為松弛,配套的成本控制制度體系不完善,環節設計不夠科學,以本文研究的國有建設型企業為例,該公司在農業文旅板塊投資近幾億元,計劃打造一個大型的農業博覽園景區,但是由于在工程成本環節控制不到位,設計方案變更超過原工程預算10%以上,導致立項變更。因此,對于成本的重要節點的記錄、責任劃分、資產盤點、物資計量、損耗反饋、定額標準等沒有明確嚴格的管控,也就會導致不少鉆漏洞的現象出現,像弄虛作假、竣工驗收不到位的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三)成本管理配套制度不完善
1.國有企業的成本控制方法主要集中在成本分析和成本核算上,由財務部門進行簡單的編制,沒有專門的成本控制部門,所以把關力度輕微。本文研究的國有企業的重要支柱業態為農業旅游觀光項目的開發建設,在公司辦公樓項目建設中,存在成本核算沒有專項控制的管理節點,在核算過后,直接執行,導致在執行中超支,甚至使項目無法正常運轉,讓企業蒙受巨大損失。
2.沒有系統的成本考核機制,由于國有企業的成本意識較為淡漠,不了解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對于成本管理的體系框架較為粗放,沒有設定考核指標并落實到整體的績效考核工作中,會使企業內部職工喪失對成本控制工作的積極性,把工作重心放到更多于經濟效益掛鉤的工作中去。
(四)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1.基本控制方法落后。現代企業的成本管控較為全面系統,成本控制手段方法眾多,最基礎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有目標成本控制法、標準成本控制法、定額成本控制法和作業成本控制法,由于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傳統的方法已經無法滿足企業成本控制的需要,因此很多企業也在引進西方先進的成本控制手段,將精細化的目標和作業成本管理應用到自身成本管控過程中去,然后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其成本管控方法大多數只停留在標準成本的控制階段,成本管理片面簡單,沒有事前的風險預控。
2.信息系統落后。國有企業的成本管理多由財務部門代管,而財務部門在成本控制的工作中多依靠企業內部財務信息系統,以系統提供的一些財務數據進行預判和控制,這樣容易造成很多部門的成本問題和信息反饋不完成,無法解決問題。雖然國有企業的會計電算化已經實施,但是其服務功能稍顯單一,多應用在日常的財務核算及報表處理上,對于成本控制的成分較少,因此無法進行成本的信息收集、傳遞、分析與處理工作。
(五)成本信息單一
成本分析是企業進行成本問題解決、目標制定的主要手段,其依據的成本信息數據是重要分析指標,國有企業的成本分析其數據信息較為單一,多考慮往期數據以及計劃成本數據,沒有涉及到市場因素的影響,沒有競爭企業的數據調查和對比分析,其分析結果也存在問題。
三、國有企業成本控制的改善方法
(一)加強成本教育,落實經濟責任
成本管理要從企業運營的細微動作入手,滲透到各個工作環節和各個部門,由企業經營管理者制定整體成本目標,經過任務分解到各部門負責人,在落實到職工,增強員工的成本意識,組織成本專項培訓,讓職工深入了解成本控制的必要性,掌握成本控制的專業理論和操作方法,并進行教育培訓,從思想上達到經營管理者與職工的目標統一,打破傳統觀念,并在職工的人才梯隊建設上,加強入門標準和員工素質,為成本控制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建立健全成本的全面管理機制
企業應實行全過程的成本管控,從企業產生成本的各個生產經營環節入手進行事前風控、事中管理、事后分析,并建立健全成本管理體系和配套制度,將成本管理做到精細化的規范管理,并在企業內部形成成本控制工作的閉環流程,從目標分解、責任落實、日常監督、績效考核、分析改善等全流程進行成本控制,引進先進的成本控制手段方法,拓寬成本信息渠道來源,將成本與市場、業務、企業運營緊密相連。
四、結論
綜上所述,成本管理在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系到企業的經濟利潤、生產經營和市場競爭力,在目前的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企業的競爭資本和內部管理基礎往往決定著企業勝敗的命運,因此,做好成本控制工作,不僅是國有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舉措,也有助于民營企業提高市場份額,提升利潤率,保持較強的成本優勢。
【參考文獻】
[1]國有施工企業如何加強內部控制建設[J]. 王萌.企業改革與管理. 2017(13).
[2]國有施工企業紀檢監察視域下的“兩金”壓降[J]. 劉賽.中國集體經濟. 2018(07).
[3]國有施工企業境外財務管理探討[J]. 蔣瑞芳. 當代會計.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