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芝
【摘 要】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企業制度作為企業的基本準則,對維護企業正常運行及規范員工行為、保障員工基本權益起著重要作用。企業規章制度是企業內部的法規,是協調規范企業員工行為,保證管理體制運營效率的基本手段,是保障員工安全的生命線,是傳達企業精神、管理理念、主體價值觀的有效載體,是做精產品、做大產業、做強企業、做響品牌的有效保障,也是實現依法治企的前提和基礎。本文分析了當前油田企業規章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幾點對策建議。
【關鍵詞】油田企業;規章制度;建設;問題;對策思考
1.目前油田企業規章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
1.1規章制度制修訂方面
①制修訂較為隨意。當某方面出現了問題或有了一項新的管理思路,一些職能部門習慣于馬上起草一項規章制度,至于企業有沒有這方面的制度,或制定制度后有可能對其它工作造成的影響等等考慮的不夠,這樣“速成”的制度一般都缺乏可操作性和延續性。②制修訂質量不高。一是制度條理較亂,流程不清晰;二是定性語言過多,操作性差;三是照搬照抄,與企業管理流程沒有實現有效融合;四是制度引用的標準、規范等依據已經失效,操作時無法應用;五是制度與制度之間交叉重復,一項工作有多項制度規范且管理程序、標準不一。③規章制度中充斥著大量標準、規范性的內容。
1.2制度培訓方面
①崗位人員上崗前沒有專門進行本崗位相關的制度培訓,對崗位所依據的制度條款不甚了解。②新制度發布后不能通過有效渠道傳達給各相關崗位人員。③制度培訓方法單調只是組織讀一讀就算完事,制度制定的目的及本單位、本崗位的具體工作點不清楚。④參加集中培訓的人員回到本單位后,不能把培訓的內容傳達給本單位相關崗位。
1.3制度執行方面
①制度執行意識淡漠,明知道有制度但憑著偷懶及僥幸心理,任意踐踏制度,讓制度成為擺設。②制度執行態度隨意憑感覺,有選擇性的執行制度,上面要求嚴時就執行,過一陣要求松了就放一放,不能做到一以貫之。③制度執行能力不足,何時該做什么、何時不該做什么,心中沒數,如應急處理、危險源辨識等。④制度執行技巧欠缺,面對眾多制度感覺無所適從。不知道哪個該執行,哪個不該執行,熟悉哪個執行哪個。⑤⑥制度可操作性差。執行者不執行,管理者也不管不問,不執行不會“出事”,也沒有人追究責任。
1.4制度維護更新方面
①當企業內、外部管理環境發生變化時,企業的管理制度不能隨之做出反應,做出必要的調整和更新。②企業好的管理經驗及問題教訓不能適時轉化為制度條款,只是憑口頭進行傳遞,無法成為標準化制度。③不同部門站在本部門的角度,對同一工作行為賦予了不同的管理程序,使工作流程造成無謂的延長和繁雜。④隨著制度數量的增加,相關文件、會議紀要等的發布,導致同一項工作出現了不同的管理要求和標準,使執行者無所適從。
2.油田企業規章制度建設的幾點對策建議
2.1規章制度制修訂方面
①起草制度前要集思廣益,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可采用的方法很多如頭腦風暴法(召集盡量多的相關人員自由發表管理意見和建議記錄整理后轉化為制度條款)、專家意見法(注重專業帶頭人、技能專家作用的發揮)、調查問卷法等等。最終目的是把制度做成集體產品,而不是個人獨著。
②建立多方位制度審查機制。一是在制度制定過程中吸收基層操作者參加,使基層由被動執行者變為規則制定者;二是注意職能部門內部的溝通,職能部門制修訂制度時,所有制度相關崗位都要參與;三是重視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這種溝通不應集中在會簽環節進行,應貫穿于制度起草的全過程中;四是對一些與職工利益密切的制度要在會簽后、發布前進行員工表決或審查程序,其審查過程和表決結果形成的文件、記錄要與制度審批表一并存檔。
③處理好質量與效率的關系。在制度制修定中,質量是第一位的,效率服從質量。匆匆忙忙發布一項不可操作的制度,不如不發布。一項不可操作的制度只能造成管理的無序和執行者對制度本身的麻木,也失去了制度的效力和嚴肅性。對新制訂的制度建議,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適當的“冷卻處理,即起草后先擱置一段時間,然后再對制度進行重新審視,這樣就有可能發現許多原來不能發現的問題。
2.2制度培訓方面
①推行“宣貫責任制”。制度發布后,歸口部門要把制度制定的目的、精神要求、條款內容及時向執行者宣貫清楚。如果出現因制度宣貫不到位,導致執行不力應追究發布部門的責任。
②建立“培訓責任制”。受多種原因限制,往往不可能使制度所有相關人員都能參加培訓,所以要將制度編印成冊,下發到沒有機會或時間參與培訓的人員。參加過培訓的人員有義務把培訓內容,傳達給其他未參加培訓人員。如果因其傳達、再培訓不到位要對其進行考核。
③開展“個性化宣貫”。每項制度要理出明確的工作點及控制要求,不同的對象培訓不同的內容杜絕泛泛灌輸,要在個性化培訓的基礎上總結出若干經驗。
④嚴把崗前制度培訓關。崗位人員上崗前要進行崗位相關規章制度培訓,制度考試不過關不能上崗,堅決杜絕無證上崗。
2.3制度執行方面
①持續進行制度執行情況的滾動性檢查。在檢查時既要重視檢查的密度,又要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更要重視檢查的質量。
②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出現問題必須有人承擔責任,問題責任人必須受到懲戒,這個原則應該不折不扣的執行。在推行責任追究時,要注意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責任界定必須清楚,懲戒的是真正要懲戒的人,否則不但不利于維護制度的權威,反而會帶來消極影響;二是懲戒要及時,出了問題盡量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出意見,拖久了懲戒的效應就會大打折扣。
③加強員工技能培訓,提高制度執行能力。要根據員工對制度的執行情況制定具體的培訓方案、培訓時間、培訓內容等,依法開展多種多樣、生動活潑有針對性的培訓。要把員工技能培訓作為一項長期性的工作抓緊抓實,提高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計劃性,這樣才會有一個較好的基礎。
2.4制度維護方面
①重視對制度的評價。制度評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新制度的后評價,即新制度運行一段時間后要對其管理實效(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達未達到預期目的等)進行評價,以便發現漏洞,及時改進;二是實時評價,當制度依據的法律法規、行業規范、上級制度、及其它內外部管理環境發生變化時,應該立即對制度本身的符合性進行評價,以確保制度本身合法、合規、合時;三是定期評價,制度運行較長一段時間后是否還滿足現有管理需求,應該通過全面評價來回答。
②把績效考核與制度建設結合起來。考核不能為考核而考核,要和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問題發生后,既要弄清直接原因更要找出深層的管理原因,是執行層面的問題,嚴格按照標準進行考核是管理層面的問題,則應及時對相應制度進行修訂、完善以便徹底堵塞管理漏洞。
③定期對規章制度進行梳理。規章制度建設的過程是對企業管理流程不斷規范、不斷簡化的過程,規范、簡化的推動者和執行者是企業各級管理者。在梳理過程中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理清各專業業務職能塊及其流程構成,確保規章制度全而不漏;二是理清各專業制度之間接口關系,確保規章制度無重疊、矛盾。
3.結語
總之,為了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應該根據本單位及工作實際情況,對過期的管理制度進行清理、修改和完善。對經過實踐檢驗對企業有利的制度也應該固化、優化、創新,讓制度“落地生根”,并最終形成企業的制度文化;對不適應新形勢要求的舊制度,就要堅決予以修改、優化甚至摒棄,重新制定出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以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包文濤.石油企業管理制度體系建設現狀及對策建議 《人力資源管理(漢)》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