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泉江 宋豪 邢盛達
【摘 要】閱讀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人們學習的途徑,是獲得信息的渠道。只有通過閱讀,才可以增加自身的知識素養和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全民閱讀”的時代下,閱讀被人們更加重視,希望人人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質量,吸取精華,促進健康發展。
【關鍵詞】閱讀;素養;提高
書籍記載著人類自古以來的經驗和知識,學生時代是獲取大量知識的最佳時期。因此,閱讀對學生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閱讀在一定意義上滿足了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要切實提高閱讀的數量以及質量是值得人們探討的問題。
一、閱讀的好處
現在時代正積極要求“全民閱讀”,這是時代發展的趨勢。為了不被時代所淘汰,必須符合時代的要求,因此要進行大量閱讀。閱讀的優點,第一可以增加人們的閱讀興趣。其中故事中包含著大量的信息,閱讀就是讀懂一個故事,了解一件事或一個人的過程。通過閱讀,也為閱讀者打開了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門內的世界,從未接觸過,對讀者來說,這一切都是新奇的。通過閱讀堅持探索新的世界,獲得全新的知識。興趣是人類最大的老師,有了閱讀量,進而也會對書本的知識有了新的理解,更加促進讀者想要閱讀的心情,以此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第二提高讀者的綜合素養。“腹有詩書氣自華”是大量閱讀后最直觀的體現。閱讀之后書籍內容都會形成知識停留在讀者的腦海中,做事之時,這些都會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也有利于讀者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讀者有了正確的三觀,心中有大量的書籍內容,做事之時,便會多一份胸有成竹的自信。并且長時間讀書的人,在自己的內心中早已經有了自己的固定的信念和信仰,不管制定什么目標,較之前都會有更加超常的毅力和信念,有利于未來的發展和完成事件的效率。大量閱讀有助于提升讀者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學習效率。這樣的讀者有更高的綜合素養,時代需要的正是這種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在閱讀時代的指導下,積極閱讀,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提高閱讀的質量的方式
時代飛速發展,提高自身的閱讀量,并且也要有質量地進行閱讀。這個時代的人們面臨著大量的誘惑并且同時又要面對著這個時代巨大的壓力。閑暇時,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進行閱讀,時代便捷的科技使閱讀更方便,例如利用手機、電視和電腦等閱讀。
(一)充分利用所學的課程
學生其實擁有大量的閱讀課時間,課上、課后多可以閱讀。課堂上可以用一時間段進行閱讀,靜下心來,沉浸書籍當中,對書籍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并且,所有人都在讀書的時候,靜下來了,也容易思考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必對學生進行指導,但教師需要和同學同時進行閱讀,并對書籍有一定的理解,這樣對教師來說,也更容易對學生進行指導,了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防止閱讀書籍過于晦澀難懂而使學生放棄閱讀,甚至是對閱讀失去興趣。當師生都閱讀完了之后,教師再抽出一整段時間,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讓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整理歸納。教師在此過程可以開展交流活動,在班級內形成一個小的讀書分享會,讓學生在此過程暢所欲言,教師不必對學生進行額外要求。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分享即可,若強制學生完成其它要求,學生將此作為一項任務,反而起了反作用,讓學生抵觸對讀書后的分享,漸漸地也就抵觸了讀書這一件事,因此教師應讓學生有了一定的積累后,采取自愿原則,讓學生積極分享。真正意義上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有更高的閱讀量,并進行有質量地閱讀。
(二)輕裝上陣,閱讀更加自由
傳統閱讀要求中,閱讀就一定有閱讀任務,例如讀完書之后,要求學生寫讀后感、讀書筆記和書評。閱讀是一個有趣的過程,一定要明確自己的閱讀目的,是為了增加閱讀興趣,對書籍可以自己積極主動閱讀,尋求知識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在閱讀過程當中,盡量提供一些輕量的工作,不必強制完成,輕裝上陣,減少心理的負擔和壓力。可以自愿進行分享,不必強制,漸漸地擁有閱讀量之后,就會對書籍有一些真正的看法,也就會提出比較不錯的書評,這在無形中也增加了讀書的成就感。
(三)讀適合的書籍,明確閱讀方向
中華五千年,便已經存在了海量的書籍,更何況如今開放的中國,人們也擁有了大量的機會接觸海外的書籍,書籍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書籍都會對人們造成比較好的影響。因此在選擇書籍的過程中,要貼合實際情況,選擇適合閱讀的書籍。如果選擇不恰當,不僅不會增加的閱讀興趣,甚至會對讀者造成一定的壓力。因此在選書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書籍內容進行一定的了解,清楚讀書的目的,根據需求情況,挑選適合的書籍。
三、結語
閱讀提升人的氣質是一個很長的階段,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要積極堅持閱讀,適時關注閱讀,養成勤于閱讀,善于思考的好習慣。總而言之,閱讀可以讓人們終生受益,有利于人們在未來的發展,樹立正確的三觀。
【參考文獻】
[1] 莊春霞.如何提高中職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參與度[J].課外語文(下),2016,(10):4,6.
[2] 郁春蘭.開展經典美文閱讀活動,提升中職學生語文素養[J].新課程·下旬,2016,(6):220-220.
[3] 馬建英.青少年閱讀現狀分析及對策初探[J]. 當代教研論叢,2017(02).
[4]曾勤芳.從國民閱讀現狀談我國中小學閱讀教育[J].才智, 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