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經綸
摘? 要:高職高專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責任。職業素養教育是高職高專院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目標。因此,本文對現階段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教學現狀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并提出了幾點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教學與素質教育結合策略,以期為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借鑒。
關鍵詞:高職高專? 公共體育課?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b)-0130-02
在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大范圍改革的背景下,高職高專體育教育思想及體育教學方法也不斷更新,為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途徑。但是在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因此,對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教學與素質教育的結合進行適當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教學現狀
在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程開展過程中,多數體育課程教學人員為切實實現“生本教學”,在課程教學中過度強調班級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人員對體育活動組織能力大量削弱,導致整體體育課程缺乏有效指導,嚴重制約了公共體育課程的順利進行[1]。同時在高職高專體育課程開展過程中,為改變程式化體育教學模式,多數高職高專體育課程教學人員過度推崇新型教育模式,弱化了基礎教學,致使素質教育與體育教學結合過程中出現畸形失衡的情況。
2? 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教學與素質教育的結合措施
2.1 明確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教學與素質教育結合目標
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又可稱為公共體育與職業技能課程,其是以大學生身體鍛煉為主要目的,利用合理體育教學,提高高職高專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及崗位適應能力的公共必修課程。據此,基于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特點,高職高專院校應面對全體學生,全面關注其在全面體能及體質健康水平提升方面的情況。同時為其提供更加多樣的體育項目,培養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運動愛好及體育實踐能力,進而培養高職高專學生健康生活方式及生活態度。在這個基礎上,高職高專院校可結合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職業崗位標準,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全面培養高職高專院校職業專門性身體技能及身體素質,保證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切實實現[2]。
首先,高職高專院校內學生應了解常見體育基本知識、鍛煉價值、競賽規則和組織方法。同時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應了解與體育運動具有較大聯系的損傷產生原因及處理措施,樹立正確的體育運動意識。
其次,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應熟悉一項或兩項運動規則及裁判方法、基本技術。并掌握發展專項素質手段,可以利用體育鍛煉調節心理狀態。
最后,依據高職高專院校各專業培養規劃,通過公共體育課程教學與素質教育結合模式應用,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應理解崗位對自身體能要求。并掌握職業體能增進、職業素養鍛煉途徑。
2.2 夯實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教學與素質教育結合基礎
首先,高職高專院校應以高素質、勤奮實干為原則,在面向校外進行優秀體育教學人員招募的基礎上,加強校內體育教學人員思想教育及專業再教育,全面提升校內體育教學人員職業能力[3]。全面促進公共體育課程與素質教育結合,為體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奠定師資基礎。
其次,為提高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程教學與素質教育結合效率,高職高專可在保證基礎體育教學任務細化落實的基礎上,引入新的體育教學模式。如在籃球課程開展過程中,高職高專體育課程教學人員可設置一競賽情景,組織班級學生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基礎能力訓練,以幫助班級學生深化對籃球理論及基礎技能的認識,保障素質教育目標的貫徹落實。
最后,從素質教育視角進行分析,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生本教育的根本內涵和主要任務。因此,在公共體育課教學與素質教育結合過程中,高職高專體育教學人員可依據生本教育理念,充分激發班級學生個體潛能,幫助其進行自我提升。
2.3 完善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教學與素質教育結合方案
首先,從素質教育層面進行分析,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人員應摒棄以往以教學方法為重點的體育教學模式,而是將各專業學生作為中心,促使班級學生形成主動、積極接受知識心理定勢。同時為保證高職高專院校各專業學生素質的有效提升,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人員可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組合,針對體育技能復習、新的體育內容講解、體育技能練習等各個過程,采用集復習、傳授、練習、啟發、升華為一體的五步教學方法。其中在復習環節進行過程中,高職體育教學人員可利用測試+問答的方式,進行知識點鞏固;在新的體育知識傳授環節,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人員可采用示范+演示+講解的模式,幫助班級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在練習模塊,體育課程教學人員可利用發現+討論的方式,激發班級學生參與積極性,促使其開展多次反復練習活動;在啟發模塊,體育課程教學人員可采用游戲的方式,啟發班級學生新的練習思維;在升華模塊,體育教學人員可在教學階段時刻觀察班級學生反應,結合授課內容,幫助班級學生進一步深化課程教學方針,逐步形成以班級學生思維為核心、育人為目標的素質體育教育方案。
其次,在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教學與素質教育結合過程中,為保證學生主體作用與教學人員作用的均衡,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人員應根據具體課程內容,設置一定的自主練習時間。同時對班級內學生自主運動情況進行觀察引導,糾正班級學生不良運動習慣及不規范動作。如在足球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人員可設置自主運球及對抗聯系模塊。同時根據學生自主練習情況,幫助班級學生糾正不良踢球姿勢。在這個基礎上,根據班級學生認知能力、體質及運動技能差異,設置分層教學組織方案。
在分層教學方案設置期間,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人員首先可針對班級學生身體情況、基本技能,開展摸底測試,以此為依據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及訓練方案。如針對身體素質較高,且具有一定足球基本功的學生,可為其提供高階訓練方案;而針對身體素質較好,且基本功較薄弱的學生,可加強基礎技能訓練等。
最后,根據我國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特點,隨著體育教學階段的增強,其實際意義呈現邊際遞減狀態,即隨著體育教學階段的推進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對體育知識實用認可度呈逐步下降態勢。據此,為避免高職高專高年級學生產生“體育與考試掛鉤”的錯誤理念,高職高專院校可依據素質教育目標,在以往考評模式的基礎上,將各專業學生日常學習態度、學習進展納入考評模塊。同時制定以專業學生互評、自評及教學人員最終點評為主的考核方案,推動公共體育課程與素質教育改革工作順利開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教學與素質教育的有機融合,為高職高專體育課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據此,在高職高專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高職高專院校體育課程教學人員應以全面發展班級學生身體素質為目標。結合專業實踐要求,夯實公共體育教學與素質教育結合基礎,完善公共體育教學與素質教育結合方案,以幫助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形成健康心理品質及人格特征。
參考文獻
[1] 盧晨曦.探究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教學與素質教育的結合[J].考試周刊,2017(43):129-130.
[2] 周楊.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J].新課程,2015(9):5.
[3] 黃美玲,莫曉敏.職業素養培養背景下高職公共體育基礎課程改革與實踐[J].當代體育科技,2017,7(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