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霖 黃曉鈞 葉文博 駱明林
摘? 要:武術融合了諸多的中國文化元素,是中國文化縮影的一部分。本文采取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比研究法對武術文化發展做出研究。中國武術的思想與文化內涵,以及傳統的武術文化項目的發展與傳承,文章依托“一帶一路”戰略背景的歷史契機,客觀審視武術文化當下的發展現狀,思考武術文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展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實施策略,并進一步探討武術文化發展的重要意義,這對于提升文化精神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詞:一帶一路? 武術文化? 發展
中圖分類號:G125?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b)-0187-02
中國的傳統武術文化是深沉、久遠的,武術可以鍛煉精神以及身體,它不僅具有愉悅身心、教化人心的作用,而且還有強身健體的功能。就算中國武術文化發展的作用是突出、強大的,但是很多武術項目還是陷入了傳承危機的困境當中。通過對“一帶一路”戰略背景的分析以及一系列問題的思考,從而把武術文化推出去,讓武術文化被更多國家,更多人所知。從而促進“一帶一路”的建設與發展。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創建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我們要找出一條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在充分的理論依據為支撐的背景前提下,改變武術內容,根據不同的路線發展進行不同的研究方向,進而增加武術文化發展范圍,進行多元化的發展,這對于我國武術的發展以及正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是具有重要的作用的,讓武術進入世界的眼睛中。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我國武術文化的發展。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在研究的過程中,通過當地的圖書館和體育局的相關資料進行查詢,并對國家出臺的關于“一帶一路”政策進行了仔細研讀,以此獲得研究對象的相關資料,并作為此研究的理論依據。
1.2.2 對比研究法
通過對NBA、柔道、跆拳道、各國飲食在我國成功發展的原因進行研究。再研究如何把武術文化進行發展和傳播,從而為“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武術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借鑒意義。
2? 結果與分析
2.1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武術文化發展的必要性功能
2.1.1 傳承五千年中華文明,發揚中華武術文化精神
以武術為代表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武術以及武術里面的形意拳、太極拳、健身氣功等運動項目都強調“養生、養性、養心”。發揚中國武術文化的“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理念,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重要代表性的體現,武術文化也是有深層含義的,都體現出了對武術底蘊的關注,展現出武術文化底蘊的深厚。
所以,武術是中國的,每個人都有可以將武術發展進行下去,這是每個人的使命。
2.1.2 促進武術文化的本土化與多元化發展的共同體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靈,必須喚醒自身的文化自覺和自信。中華武術的本土化是指中國武術文化的發展是需要時間來傳播、發展的,將武術教學進行大力培養,然后借助一些力量進行發展的有效途徑,要想促進武術本土化與多元化的發展,就必須做到師資培養的重要性,在進行教學是注意教學用語,避免使用一些地方話語,表達不清楚,導致出現偏差;還要編寫一些專業、官方的武術教材,并且與外國的多方面進行融合、借鑒,并且編寫教材時,要注意有特色,不要一成不變,要學會創新;最后是重視武術文化的多元化特點以及特征,找到共同點進行融合。
2.2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武術文化發展的原則項目研究
合作與競爭相結合、傳承與創新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共建與共享相結合。
武術文化要想發展,必須要有傳承。要找民間有根的武術文化,這樣發展起來有根據,更加讓人信服。在武術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把“一帶一路”提出的64個國家變成“64+”的國家,對于武術文化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發展傳統文化,讓武術的發展而帶來的成果造福每個國家、每個人。
武術文化發展還是需要共享的,單一的力量是不會把武術文化發展起來的,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共同建設武術文化才是重要的,武術文化發展是個長期過程,需要眾人的努力。
3? 結論
(1)“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武術文化的發展有利于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武術文化,而且孔子的思想也是突顯體育的價值感和態度,體現了對武術文化底蘊的深厚。
(2)武術文化的本土化要與國際化接軌,進行多元化的發展,這樣武術文化才可以做大做強,再創輝煌,重視武術文化的多元化特點以及特征,找到共同點進行融合,找到屬于自己專屬的文化氣息。
(3)“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武術文化的發展原則是合作與開放相結合、傳承與創新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共建與共享相結合。
4?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武術文化發展對策
4.1 武術文化體制的完善
古人對武術資料的發掘和整理付出了大量的血汗,中國武術形式龐雜,內容豐富。正因為做了大量的工作,才為今天武術發展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有效資源。中國的武術拳種基本有87種,武術的內容多重多樣,豐富多彩,難以計數。
武術是謙遜的,武術教會人們低調、謙虛。如果學習武術沒有一個虛心接受的精神,那與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是很符合的,它會使武術文化實際發展一直面臨著不溫不火的狀態。全世界都知道中國的武術很好、很優秀,但是還是沒有做到像國外的拳擊、跆拳道、空手道、柔道那樣在世界上的發展普及程度。
因此武術文化發展的本質要摒棄門派之分,要沖破現在的武術發展格局。把武術流派化零為整,無論是內家拳還是外家拳都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創新的基礎上是不能丟棄武術的傳統文化的,要注重道德上的教育,規范習武的禮儀。
4.2 武術人才的培養
無論現在的信息平臺如何發達,武術的根源是身、心、靈的文化,這一點是不會變的,武術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武術文化是圍繞著國家底蘊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是思想與行動的結合,可以進行自我修行,但是不能自學。所以培養武術專業技能和外語人才,不僅是對國外市場的拓展,而且也有助于國內的就業問題。語言是文化溝通的橋梁,在跨文化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4.3 定時組織文化交流大會
加強武術機構的溝通與合作交流,每年都可以有目的的進行大會交流,對于武術的發展做出一些設想,為武術文化的傳播做出一些貢獻。可以每年組織觀摩、交流等。旨在發展傳播中國精神,確保武術在文化交流中的發展以及進步。
4.4 整理武術文化發展的困境
眾所周知,武術文化是中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代自古就有習武之人,有些堅韌不屈的精神,但是普遍的社會地位非常低,又或者是開武館收學徒,也是沒有什么社會影響力的,在外人看來也是“江湖藝人”。所以出現一位李小龍這位武術宗師改變了別人對武術的看法,認為武術還是有內涵、有底蘊的。但是全面不能掩蓋局部的問題,我們要把出現的困境找出來,找出對應的解決方案以及措施,要讓武術文化真真正正地發展起來。
參考文獻
[1] 崔英敏,黃聰.跨文化傳播:武術文化傳播發展的新視角[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7):36-40,46.
[2] 郭發明.跨文化傳播視域下中國武術國際推廣策略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2(1):13-15.
[3] 鄒相.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考察河南嵩山少林寺[J].法音,2014(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