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艷麗 石衛華
摘? 要:作為體育院校的基礎課程之一,運動解剖學不僅是體育生學習后繼專業課程的基礎,同時也決定他們是否能夠建立完整、合理的知識體系。運動解剖學是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的銜接橋梁,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運動解剖學教育改革研究涉及到生物學、體育學、教育學等多個學科,本文以運動解剖學教學改革為研究視角,通過調查研究全面的揭示當前運動解剖學教學的現狀和特征,進而對未來我國運動解剖學教學改革發展提出改善建議,目的是更好地推動我國體育教育發展,為社會培養綜合素質人才。
關鍵詞:運動解剖學? 教學改革? 體育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c)-0070-02
運動解剖學是一門知識體系復雜、應用性較強的形態學科,教學目標是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解剖學知識基礎上,加深對體育運動及時要領、體育運動方式的理解,幫助學生掌握專業技術,為今后從事體育教學、健身指導等工作奠定必要的知識體系。注重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探索,能夠為運動解剖學教學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創新思路,從而改變傳統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分離的問題,提升教學效率。
1? 運動解剖學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1.1 學科構成單一,教學效率偏低
目前我國從事高校運動解剖學教學的人員多來自醫學院校,對體育運動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不佳,這就導致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體育運動學專業學生作為醫學學生進行教授,并未掌握運動解剖學的教學重心。運動解剖學不僅研究正常人體的運動機能和形態結構,還要研究人體機械運動規律與體育動作關系。知識內容多、知識網絡繁雜,很多學生表示對運動解剖學缺乏邏輯推理性的課程難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運動解剖學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需要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掌握和理解基礎的運動解剖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術,不僅要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設置上,在運動解剖學教學的手段上也要進行精心的設計。從對教師的訪談結果來看,大部分教師雖然能夠把握運動解剖學的教學大綱,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受限于多種因素,只有部分教師局限于傳統的醫學專業教學方法,加之外部交流學習的機會相對有限,造成課堂教學效率偏低。
1.2 授課方式單一,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不足
當前大部分教師能夠較為熟練的使用辦公軟件,多媒體教學工具等,在技術難度相對較高的數據庫管理、網頁制作等方面僅有少部分教師能夠勝任。教師對運動解剖學教學設備和工具的熟知度不高,便無法利用這些工具開展更高效的教學工作,也難以在教學新模式中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不利于其教學實踐工作的開展。此外,年齡越大的教師接觸信息技術的時間較少,更愿意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信息技術應用的態度和看法相對保守,并且很多中老年老師表示并不能迅速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從當前的教師培訓工作開展情況可以看出,培訓模式單一,培訓內容與實際工作需求相分離。教師的運動解剖學教學經驗缺乏是導致教學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所以改善教師人才的水平是提升運動解剖學改革效率最關鍵的部分。
1.3 課堂教學應用支持條件不完備
所調查學校的運動解剖學教學環境建設已經實現較大進展,在硬件建設方面多數高校的教學應用環境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為教師改進教學手段提供了相應的條件。但專業設備的投入力度仍滿足不了實際需求,尤其在實踐課堂中基礎條件還比較薄弱,教師和學生的人均擁有率偏低,大多是以集中使用為主,還無法為廣大教師和學生營造和創設便利的實踐氛圍。
2? 運動解剖學教學的改革構想
2.1 完善學科構成,提升教學質量
運動解剖學教學內容的設置首先要與教學計劃相一致,提升教學工作的可實施性。第一,運動解剖學教學內容的設置要有符合科學性和客觀性的基本要求,教師在教學之前應向學生說明基本原理、教學目的、應掌握的操作方法及知識。第二,運動解剖學教學內容的設置應具備科學性、可行性,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確保安全而無漏洞。第三,運動解剖學教學環節應簡單易學,學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后能夠獨立完成練習操作。以上三點是設置運動解剖學教學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除此之外,還應保障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做到簡單易學,因材施教,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現代教育技術的引入可以使運動解剖學教學課堂面貌煥然一新。通過運用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更容易吸引學生的關注,提升學習興趣。教師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時可以采取相對靈活的措施,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運動解剖學課堂教學處于輕松、愉悅的氛圍之中,改變傳統運動解剖學教學課堂沉悶、枯燥的情況。學生在更加自由、放松的氛圍匯總腦細胞和思維能力也處于效率更高的狀態,對于學生的學習工作具有很大的促進。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先進設備用于運動解剖學教學中,使運動解剖學教學手段的科技水平顯著提高。
2.2 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學手段
應營造良好的培訓環境,提供科學合理的培訓教育。在完善培訓體系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運動解剖學專業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并在其業務培訓發展過程中關注運動解剖學專業教師的個人職業發展,不僅要提升運動解剖學專業教師的勝任水平,還要使其能夠在任職過程增強實現自我價值的成就感,為運動解剖學專業教師今后的發展打好鋪墊,同時激發出教師努力專研教學改革的內在動力,使其更加認真、更加敬業的對待相關工作。 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綜合教學能力的考核力度,通過多種形式向其宣傳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定期組織教師開展技術培訓,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正確的引導,有助于其不斷優化教學模式。一是加強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和業務素質,提升運動解剖學專業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水平,二是建立教師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確保每位接受考核的教師都能得到公平、公正的考核,提升教師探索和創新教學模式優化與改革的積極性。
2.3 健全課堂教學應用支持環境,加強軟硬件投資力度
運動解剖學教學的改革與教學條件直接相關,因此應結合所具備的教學資源、教學環境、經濟情況、管理水平等因素健全課堂教學應用支持環境。既能夠提升運動解剖學教學的改革效率,也能夠降低成本代價。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經濟條件優越的院校在運動解剖學教學的改革的選擇上也更加多樣,如活體觀察、標本模型、CAI 課件、計算機模擬運用較為普遍,而規模較小、經濟水平相對落后的院校,仍然傾向于使用黑板、掛圖等傳統教學媒介。運動解剖學教學的改革過程中適用性教學應用條件需要符合解剖學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條件等因素的特點和要求,針對不同學科階段的學生和相應的教學內容來完善外部教學媒體,加大運動解剖學教學專業設施的投資力度,盡可能的采用標準化、先進行的設備開展教學活動。這有利于增強學生對運動解剖學教學信息化的興趣,并且還能夠增強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理解能力,激發學生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如采用示范動作、掛圖演示和現代教育技術,錄像、三維動畫、計算機模擬等結合的方式,建立多信息、大容量、多趣味的教學模式,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
3? 結語
綜上,運動解剖學教學改革必須遵循教學規律,革新教材內容,完善教學手段和方法。并且依靠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實現突破進步,因而運動解剖學教學改革應重視和加強科學技術的運用,運用高科技手段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周鴻雁,郭玉鳳,王文初.理論框架下的實踐探索——運動解剖學實驗教改初探[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1):138-139.
[2] 馬志君,王明堂,張常玲.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改革實驗性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55-57.
[3] 喬玉成,盧向陽,張紅娟,等.運動解剖學實驗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8,23(4):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