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娜 李坤
【摘要】 目的:觀察針刃治療頸椎病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康復科收治的頸椎病患者6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34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針刺結合推拿治療,觀察組患者采取刃針結合推拿手法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進行比較。
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頸性眩暈癥狀與功能積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頸椎病患者,采用刃針治療可明顯提高治療有效率,使用前景廣闊,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 頸椎病; 刃針; 推拿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4.00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04-00-02
Efficacy of Edge Needl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XIE Lina,LI Ku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9,17(4):-19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edge needl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Method: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knife needle combined with massage,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treatment,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symptom and function score of cervical vertigo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the pediatric department treated with edge needle can improve treatment efficiency.It is worthy to be spread clinically.
【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losis; Edge needle; Tuina
First-authors address:Qingyuan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Hospital,Qingyuan 511500,China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的骨科疾病,患病率超過20%[1]。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出現頸椎病等職業病的患者,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發病率也逐年上升[2]。2001年,田紀鈞首先在臨床應用刃針,現以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各學科[3]。為觀察刃針療法對頸椎病的治療效果,現對筆者所在醫院康復科收治的68例頸椎病患者分別采用刃針療法及傳統針刺療法進行治療,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19日-2018年5月31日筆者所在醫院康復科收治頸椎病患者6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頸椎病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
(1)合并心腦血管、造血系統、肝、腎等嚴重疾病患者;(2)精神異常不能配合治療患者;(3)合并惡性腫瘤患者;(4)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其中觀察組男13例,女21例,年齡26~78歲,平均(52.38±9.45)歲,神經根型10例、椎動脈型3例、頸型15例、混合型6例,病程7 d~18年,平均(8.43±2.07)年,頸性眩暈癥狀與功能積分7~16分,平均(10.91±3.54)分;對照組男12例,女22例,年齡29~80歲,平均(51.29±10.17)歲,神經根型12例、椎動脈型2例、頸型13例、混合型7例,病程
5 d~20年,平均(8.71±1.92)年,頸性眩暈癥狀與功能積分6~16分,平均(10.54±3.28)分。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患者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刃針療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刃針療法進行治療。首先根據患者癥狀,選擇恰當的刃針治療點。常規選擇4號刃針,經套管彈入,需逐層入針。若刃針治療點為骨面,則需先做縱行切口,后橫向剝離,最后出針;若刃針治療點為肌層,則需沿縱軸線上下兩端做通透切割,將深筋膜剝離至剛好將筋膜完全切開為止,最后出針。出針后,助手采用真空罐迅速叩罐,留罐15 min后常規消毒出針點,共治療7 d。
1.2.2 傳統針刺療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針刺療法進行治療。根據《針灸治療學》,擬定針刺治療點,每次治療選取其中3~5個穴位進行治療[4]。取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蘇州環球針灸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蘇食藥監械生產20010020號)
0.25 mm×13~75 mm常規針刺各穴位,以得氣為度,留針時間為30 min,每10分鐘采用捻轉平補平瀉手法行針1次[5],共治療7 d。
1.2.3 推拿手法治療 所有患者均輔以推拿手法治療。首先囑患者取俯臥位,放松頸部肌肉,即按摩頸部兩側肌肉、韌帶
10 min。后揉按各頸部穴位,每個穴位至少1 min,直至穴位出現酸脹感。頸部肌肉完全放松后,行推拿手法糾正棘突,放松整個頸部,共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頸性眩暈癥狀與功能積分,主要有眩暈積分、頭痛積分、生活心理適應積分及總積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好。根據臨床癥狀、DR檢查結果和功能表現判斷治療效果。痊愈: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改善率>90%;顯效:癥狀及體征得到明顯改善,改善率為70%~90%;有效:癥狀及體征均有好轉,改善率為30%~69%;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改善率<30%[6]。總有效=痊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處理
結果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1.18%,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9.41%,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頸性眩暈癥狀與功能積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頸性眩暈癥狀與功能積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
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3 討論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一類以頸椎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病的總稱[7]。由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導致患者頸椎椎動脈或神經根受壓,繼而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8]。目前,臨床上多采用外科手術治療為主,可以有效消除病理基礎,改善頸椎功能,但是外科手術存在創傷大、功能恢復慢、活動度受限等不良反應。刃針療法是傳統中醫借鑒西方醫學中解剖學、肌肉構架學等學科的理論,從而產生的一種具有中西方醫學諸多優勢的新興特色療法[9]。刃針療法延續于針刀療法,并且在微創和減輕患者疼痛方面得到了較大改善。刃針療法能夠使頸部肌肉得到松解,從而解除頸部神經、血管的壓迫或刺激狀態,進而使頸部達到力學平衡狀態[10]。相較于手術治療,刃針療法能夠通過刺激穴位,發揮針刺治療效果,有助于疏通經絡,調節臟腑氣血[11],改善頸部血液循環,解除肌肉緊張痙攣,同時能夠促進機體代謝,加速炎癥消退,促進頸部組織恢復正常狀態[12]。推拿治療同樣起源于中醫,能夠改善頸部微循環,增強組織代謝,促進腫脹組織炎性消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糾正關節移位[13]。推拿輔助刃針療法,同時可以避免刃針術后的局部組織粘連,使治療效果和功能恢復得到提高[14]。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經刃針療法治療后總有效率達到91.18%,
結果提示,刃針療法能夠顯著緩解頸部組織壓迫,改善顱腦供血,使治療效果得到提升,與倪剛等[15]研究結果相符。而頸性眩暈癥狀與功能積分的比較中,觀察組評分也遠遠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刃針療法的有效性。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刃針療法應用于頸椎病無明顯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以本次研究為切入點,能夠促進刃針療法研究的深入,有助于探索刃針療法的治療適應證和治療范圍。但是刃針療法對操作要求較其他治療方法要求更高,這就需要進一步規范其操作規程,提高操作能力。
綜上所述,對頸椎病患者采用刃針療法輔以推拿手法治療,不僅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頸部功能,提高治療總有效率,而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使用前景廣闊,所以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李科,李金鋒,朱國瑞.弧刃針刀松解聯合封閉、功能鍛煉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41):51-52.
[2]繆曉暉.刃針短刺結合彌可保穴位注射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臨床效果[J].醫療裝備,2018,31(8):112-113.
[3]何星.刃針短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700例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5,15(2):22-23.
[4]覃忠亮,粟勝勇,蔣程艷,等.刃針結合拔罐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45例[J].廣西中醫藥,2016,39(2):46-47.
[5]李德華,李季.刃針結合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6,32(8):808-809.
[6]陳果,薛智慧,向娟,等.整脊及相關療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系統評價[J].針灸臨床雜志,2016,32(4):61-63.
[7]羅道珊,張琪,黃宇軒.刃針結合龍氏手法改善神經根型頸椎病VAS疼痛評分的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藥,2016,23(7):687-689.
[8]明荷.刃針聯合穴位注射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128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18):121-122.
[9]柯偉明,周小鴻,呂俊彪,等.刃針配合龍氏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66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8,34(6):91-92.
[10]朱志祥.手法整脊配合針刀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40例臨床療效[J].中國社區醫師,2015,14(1):92-93.
[11]許洪潭.刃針配合整脊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9例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雜志,2015,21(18):118-120.
[12]張偉,劉直,梁國芳.刃針深淺刺法結合放血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國醫論壇,2016,31(3):37-39.
[13]柯偉明,周小鴻,呂俊彪,等.刃針微創術配合正骨手法治療頸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中醫藥導報,2018,24(7):71-72.
[14]江洋,沈康,季進峰,等.刃針微創術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8,37(2):226-228.
[15]倪剛,毛世洲,陳慶亮.刃針結合推拿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研究[J].新中醫,2018,50(5):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