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8年5月3日,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上說:“高校只有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才能辦好,才能辦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在高職院校中,很多學生對文化課尤其是思政課興趣不大,且大多學生缺乏國家安全意識,對自身以外的事件關注度較低。結合這兩個問題,該文以“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內容為例,對現有教材體系進行重構,以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解決學生實際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教材重構? 國家安全? 安全意識? 著眼點? 實施過程? 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4(b)-0149-02
所謂“教材重構”模式,是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學情依托教材體系同時又跳出教材框架,對教材體系進行適當增刪、重建。筆者選取2018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中,第三章“弘揚中國精神”第二節“愛國主義及其時代要求”第三點“做忠誠的愛國者”第三條“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為例,論證“教材重構”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
1? “教材重構”模式的著眼點
1.1 突出問題式教學
在風云變幻的國內外局勢中,國家安全意識問題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增強青年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這個任務也越發迫切。但在和平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往往缺乏對國家安全問題的警惕性。另外,作為獨生子女成長起來的95后、00后們,在人生觀的樹立方面也往往更注重個人的生存和發展,缺乏維護國家安全人人有責的大局意識。因此,雖然2018版的教材對于國家安全意識這個問題的闡述僅有短短一千多字,10min的教學任務,但出于學生切實存在的問題,筆者特意選取這個內容進行重構設計,以解決當前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的教育缺失和急迫性。
1.2 凝練吸睛式標題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學情以及對國家安全意識的不重視,可以嘗試凝練出比較吸引人眼球的標題,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能加深印象,這也是“教材重構”模式課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因此在課程導入部分先拋出幾個問題,然后顯示標題:做國家安全的三“有心”人。在“基礎課”教材中,緒論部分有“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的提法,提煉出“做國家安全三‘有心人”這種標題,可以激發學生的聯想力和類比心,調動其學習興趣。
1.3 側重興趣式教學環節設計
精心設計鮮活且跟學生切身相關的案例,使學生產生代入感:在現實生活中國家安全問題離我們并不遙遠,是跟大學生切身相關的。從而認識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安全問題事關國家安危和民族存亡。進而激發學生們增強自身國家安全意識的主動性和興趣點。從而引入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的3個方面,也是教材重構后的3個方面內容:一有心,即心中有譜——總體國家安全觀;二有心,即心中有法——自覺學法、嚴格守法;三有心,即心中有線——行事有底線。
2? “教材重構”模式教學實施過程
2.1 教學內容實施一:心中有譜
(1)闡釋清楚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容。心中有譜,這個譜是總體國家安全觀。不同于傳統國家安全觀僅重視政治和軍事安全,總體國家安全觀首先包含11個安全領域,即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要讓學生認清5種關系:必須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明確5種要素: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從而讓學生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領域有整體的認識。
(2)拋出情景設定一,導入真實案例與情景設定進行對比。使學生確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打破學生對國家安全認識的局限性,明確我國時代變化與新的要求;還能樹立全面系統的國家安全觀,做到心中有譜不出錯。在這個實施環節,通過引入領導人講話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對國家安全問題的重視,增強授課內容的感染力、說服力。通過情景設定和真實案例對比,引發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引起共鳴,起到警示作用,使學生提高警惕,以防重蹈覆轍。
2.2 教學內容實施二:心中有法
心中有法,就是自覺學法、嚴格守法。
(1)引導學生自覺學法。引導學生自覺學習了解《憲法》《國家安全法》《兵役法》《國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學法,使學生知道哪些行為是公民應盡的義務,自覺將維護國家安全與自身責任聯系起來,擺脫“國家安全與己無關”的誤區。如《憲法》第三十三條、第五十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使學生認識到,維護國家安全不僅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
(2)督促學生嚴格守法。在國家安全相關法律的踐行之路上,學生應當以主人翁的姿態,行使法律權利,履行法律義務,做知法守法的國家安全衛士。具體體現在:保守國家秘密;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為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條件或協助;不非法持有或使用專用間諜器材等。
(3)拋出情節設定二,再次將真實案例與情景設定進行對比,使學生產生對法律的信仰。
2.3 教學內容實施三:心中有線
闡釋心中有線的內容。每個人心中都要守住國家利益這個行事底線。任何可能觸及到國家利益的事情,都要提高警惕,守好自己的行事底線,做到不踩線、不越線。在日常生活中,區分具體情況,讓學生擺脫懵懂無知情況下犯錯的可能性,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做有較強國家安全意識的公民。
2.4 教學內容實施四:小結與反思
通過教學,學生已經基該掌握該堂課的知識目標,對國家安全問題有了全面的認識。課后深化部分將以學生自身對國家安全的實踐為落腳點,讓學生繼續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涵、深入學習國家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并分析當前中美貿易沖突問題。進而持續了解到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實現、國家安全的維護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引導學生做忠誠的愛國者。
3? 教材重構模式的教學效果分析
3.1 高質量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
“增強國家安全意識”這部分內容雖然在教材體系中僅僅占用一個極小的條目,但在整個教材框架中卻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這部分內容的講解雖然對教材體系進行了重構,卻使整個思維脈絡更加清晰,內容更加豐富實用,情景設問和現實案例的對照也更能吸引學生的關注,能高質量地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
3.2 解決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教材重構及上述教學實施過程的描述,可以看到我們更加關注學生切實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問題的分析和解構引起學生對自身國家安全意識缺失狀態的警醒,激發起學生的國家主人翁意識,從而在今后的人生歷程中自覺擔起維護國家安全的重任,切實地解決了學生思想中存在的國家安全意識薄弱的問題。
3.3 構建了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
通過對習近平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分析,讓學生理解當前國家安全涵括的11個領域,以及總體國家安全觀對我國當前的意義。并通過課后深入學習,讓學生自主學習總體國家安全觀包括的五大要素、五對關系等深層含義,打破傳統意義上較為局限的國家安全觀念,構建起自身較為具體的總體國家安全觀。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新華社,2018-05-03.
[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 李潤洲.教學視閾下的教材重構探析[J].北京教育,2016(7):104-105.
①作者簡介:王琴(1982—),女,河南周口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