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王倩
【摘要】 目的 分析常規心電圖與動態心電圖診斷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價值。方法 60例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 先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 再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觀察比較患者常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診斷檢出率, 并統計異常心電監測檢出情況。結果 60例患者常規心電圖檢出冠心病伴心律失常34例, 檢出率為56.67%;動態心電圖檢出冠心病伴心律失常55例, 檢出率為91.67%。動態心電圖檢出率顯著高于常規心電圖,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動態心電圖檢查室性早搏, 房性早搏, 室性早搏成對, 房室傳導阻滯, 短陣室上速, 室性早搏二、三聯律及房性早搏二、三聯律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常規心電圖,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伴心律失常及相關異常心電的診斷效果較好, 顯著優于常規心電圖, 可為該疾病診斷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關鍵詞】 常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冠心病;心律失常;診斷價值;異常心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12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病, 近年來我國老齡化趨勢日趨嚴重, 冠心病發病率明顯升高, 臨床防治形勢十分嚴峻[1]。冠心病的致殘率和病死率較高, 及時診斷及治療至關重要, 因而必須保證其臨床診斷準確率[2]。心電圖是冠心病的常用診斷方式, 常規心電圖與動態心電圖臨床應用均較多, 為進一步探明對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診斷價值, 本次研究選擇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 對比分析常規心電圖與動態心電圖的診斷價值,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在上級醫院確診為冠心病伴心律失常, 返回本社區繼續治療或者返回社區站定期復診。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伴有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心律失常患者;成年患者。排除標準:心絞痛患者;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臟實質性疾病患者;合并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患者;交流溝通障礙患者;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患者;無法配合檢查患者。其中男25例, 男35例;年齡42~78歲, 平均年齡(60.13±18.02)歲;病程6個月~7年, 平均病程(3.95±3.35)年;26例合并高血壓, 35例合并高血脂, 14例合并糖尿病。
1. 2 方法 患者先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 再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常規心電圖檢查:患者保持安靜平躺狀態, 采用十二導聯心電圖機, 參數設置為10 mm/mV, 150 Hz, 走紙速度50 mm/s, 檢查后留存心電圖。動態心電圖檢查:按照動態心電圖機要求, 固定好各導聯, 持續佩戴24 h, 收集患者24 h內心電圖數據。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患者常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診斷檢出率, 并統計異常心電監測檢出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診斷結果 60例患者常規心電圖檢出冠心病伴心律失常34例, 檢出率為56.67%;動態心電圖檢出冠心病伴心律失常55例, 檢出率為91.67%。動態心電圖檢出率顯著高于常規心電圖,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異常心電監測結果 動態心電圖檢查室性早搏, 房性早搏, 室性早搏成對, 房室傳導阻滯, 短陣室上速, 室性早搏二、三聯律及房性早搏二、三聯律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常規心電圖,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發的冠狀動脈血管狹窄及堵塞導致的心臟供血不足, 早期癥狀隱匿, 患者發病后仍與多種心血管疾病存在相似癥狀, 因而必須進一步提升臨床診斷水平[3-6]。冠狀動脈造影是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 但是該檢查屬于有創檢查、禁忌多、限制因素較多, 且檢查步驟繁瑣、費用高, 無法重復檢查, 因而不能作為臨床診斷的首選檢查手段, 需探索其他可靠有效的診斷手段[7]。
心電圖是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首選診斷方式, 具有檢查方便、操作簡單、重復性好等優勢, 其臨床診斷價值得到了臨床領域的肯定[8]。心電圖是冠心病診斷的重要輔助手段, 近年來動態心電圖檢查臨床應用逐漸增多, 其為冠心病及相關合并癥診斷帶來了新的檢查途徑[9]。動態心電圖可以持續監測24 h的心電信號, 與常規心電圖檢查相比, 其監測時間更長, 可有效捕捉到患者不同時間段和不同活動的心電信號, 更有利于捕捉到異常的心電信號[10]。相關臨床文獻報道顯示, 常規心電圖對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檢出率相對較低, 診斷效果不夠理想, 主要與其檢查時間較短有關, 非持續發作者較容易漏診, 而24 h動態心電圖檢查則可以采集到患者不同時間段的完整心電信號, 漏診風險相對較低[11, 12]。
本研究中, 分析常規心電圖與動態心電圖診斷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價值, 結果顯示, 60例患者常規心電圖檢出冠心病伴心律失常34例, 檢出率為56.67%;動態心電圖檢出冠心病伴心律失常55例, 檢出率為91.67%。動態心電圖檢出率顯著高于常規心電圖,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動態心電圖對該疾病診斷檢出率較高, 不易漏診, 而常規心電圖則存在較高的漏診風險。此外, 本研究針對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相關異常心電信號進行對比分析, 結果顯示, 動態心電圖檢查室性早搏, 房性早搏, 室性早搏成對, 房室傳導阻滯, 短陣室上速, 室性早搏二、三聯律及房性早搏二、三聯律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常規心電圖,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動態心電圖對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成對、房室傳導阻滯、短陣室上速等異常心電信號采集效果較好, 診斷價值更高, 可為臨床診療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 便于發現患者的隱匿病情。
綜上所述, 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伴心律失常及相關異常心電的診斷效果較好, 顯著優于常規心電圖, 可為該疾病診斷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陳典. 常規心電圖與動態心電圖診斷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價值. 影像技術, 2018, 30(6):41-42.
[2] 高碩. 常規心電圖與動態心電圖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診斷中的應用比較.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8, 6(27):39, 42.
[3] 陳繼生, 王達開, 許軍榮. 常規心電圖與動態心電圖診斷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較.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11):106-107.
[4] 孟素芳.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對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診斷價值比較. 江蘇實用心電學雜志, 2014, 23(6):433-435.
[5] 張雅. 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對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診斷價值對比分析. 河南醫學研究, 2015, 24(11):114-115.
[6] 馬茜, 胡萍, 雷敏,等. 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對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診斷價值比較. 醫學信息, 2016, 29(3):49-50.
[7] 陳秀巧. 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效果觀察. 白求恩醫學雜志, 2018, 16(4):328.
[8] 梁暉. 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診斷中的對比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23):149-150.
[9] 劉儒. 24 h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比較. 中國療養醫學, 2018, 27(8):847-849.
[10] 路君. 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應用對比評價.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8, 6(21):45-46.
[11] 馬玉霞, 閆鶴敏. 冠心病患者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心律失常診斷結果對比分析.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 5(58):155-156.
[12] 包健敏. 常規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在診斷冠心病伴心律失常中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外醫療, 2018, 37(20):177-178, 181.
[收稿日期:201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