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居東 王清鵬 趙冬
摘 要:近些年,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加,一些大學生嘗試利用創業去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據調查結果顯示,“互聯網+創客”是全新創業模式,設置開放性創業課程,滿足不同需求者的實際需求。此外,也有在校以及企業專家,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導,為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基于此,為了切實做好“雙創”背景下基于“創客”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工作,文章就此論點進行分析和研究,力求分析出“雙創”背景下基于“創客”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不足之處,并給出合理解決建議。
關鍵詞:“雙創”;“創客”;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路徑
近幾年,全國各高校大學生的畢業生人數在逐漸增加,而社會所提供職位缺失,導致出現就業難問題。因此,高校以及教師、學生,必須意識到這一點,借助互聯網優勢,深入研究“互聯網+創客”這一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提升其互聯網創業能力,以此來謀求更好的發展,在緩解就業壓力的同時,為社會發展創造更多的價值。
一、“雙創”和“創客”相關理論闡述
“雙創”是指萬眾創業、大眾創新,去謀求發展。“雙創”是在2015年首次被寫進中國兩會的政府工作詳細報告中,極大地吸引了大眾目光。“創客”這一詞匯源自美國,一名學者在書籍中提到“創客是大眾把創新作為基礎來謀求發展,利用各種不同數字化以及智能化與開源化的工具,去把人們那些有創意的想法轉變成現實”。伴隨我國科學技術的日漸成熟,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雙創”引起我國學者以及創業者的關注。
就我國大學生群體來說,他們是我國最具潛力的社會群體之一,在就業難度加大的社會背景下,學生創新發展,進行創業意義重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在“雙創”背景下實現創業目標,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風險控制以及管理能力、學生業務能力等均必須有效提升[1]。
二、“雙創”背景下基于“創客”的大學生創業能力教育存在不足
1.創業能力培養理念缺失,側重理論忽略實踐
對于高校來說,其在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時,較為注重創業能力的培養,如在高校設置創業中心,舉行不同類型創業大賽等。盡管如此,在各高校依然出現了投入高于產出等一系列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創業能力的教育理念缺失或者不夠明確。對于高校來說,要想提升學生創業能力,需要把理論和實踐全面結合,但是現實中高校傾向理論教學,忽略理論的實際應用。
2.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缺失合理性
部分高校利用設置課程以及增加不同創業課程的方法,來提升學生創業能力,并認為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單一利用課堂教學就可以實現。但是,實際卻不是這樣,創業能力的培養,需把實踐作為基礎,把實踐和課程結合,才能實現能力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實際設置過程時,應該和傳統的課程相互分離,了解學生缺失哪一種能力,缺失哪一種技能等,以免出現創業課程設置缺失合理性等問題[2]。
3.忽略校企合作模式,缺失經驗指導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創業能力培養時,均是預先進行規劃,利用傳統理論模式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樣就導致學生在創業期間遇到的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教師僅對自己預先規劃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指引,但是實踐中突發問題則無法被有效解決。此外,高校忽略校企合作,沒有和企業建立有效聯系,學生缺失經驗指導,導致創業無法順利進行。
三、“雙創”背景下基于“創客”的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路徑
1.樹立全新的理念,把理論和實際有效結合
高校必須改變以往的教育培訓模式,樹立全新的培訓理念,把理論和實踐教學全面結合,增設各類實踐與理論結合的課程。“雙創”背景下基于“創客”的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的落腳點為學生的實踐,但是當下教育的落腳點卻是學生的理論學習。因此,在“雙創”背景下基于“創客”的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形式方面,必須注重現場課堂教學,注重個別指導,結合創業的內容去設置課程,并調整好創業課程以及專業課之間時間安排,利于更好地開展創業能力提升教學工作[3]。
2.做好創業課程設置,為創業者提供更加自由的選擇
由于創業者的內在需求是驅動的,所以課程的內容可能出現碎片化等特點。大學生創業群體在實際創業過程中,發現以往教育經歷、教育背景以及創業經歷、創新領域、能力結構等存在較大差異性。因此,對于創業課程的要求也千差萬別。為了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教師必須結合創新創業者的實際需求,把其作為出發點,聚焦熱點以及難點問題,利用慕課燈光方式實施教學,確保課程的開放性,為創業者提供更加自由的選擇。在有效利用資源時,學生能夠利用慕課平臺去觀看教師所制作的內容,還可以和同學在觀看時有效交流[4][5]。
3.構建校企合作模式,強化經驗指導
師資隊伍建設是“雙創”背景下“創客”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重點和關鍵,也是開展各項創業活動的重要因素。由于高校教師,長年在學校任教,在創業實踐指導方面比較薄弱。因此,為了避免受到此類問題影響,阻礙對學生創業能力提升,高校可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建立校企合作模式。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本校教師實踐指導能力,也可以把經驗豐富的校外專家引進學校,對學生進行親身指導,為“雙創”背景下“創客”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提供保障。此外,高校也要注重對教師的培訓和指導,讓教師去全程參與一個或者幾個創業項目,強化教師的實踐能力。也可以引進企業專家,在校園內對教師實施培養,利于專家把經驗傳授給教師,提升教師培訓技能,也利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更好地把實踐和理論結合,為學生創業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雙創”背景下“創客”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期間,高校由于自身以及師資等原因,有一些不足之處。基于此,在“雙創”背景下“創客”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過程中,高校以及各教師必須注意到不足之處,利于合理舉措完善不足,更好地落實好此項工作,如樹立全新的理念,把理論和實際有效結合、做好創業課程設置,為創業者去提供更加自由的選擇、構建校企合作模式,對教師進行經驗以及技能方面的指導,為實現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做保障。
參考文獻:
[1]蔡亮.高校社團發展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路徑分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8(21):37-38.
[2]夏禛.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路徑分析[J].智庫時代,2018(30):253-254.
[3]高靖宇,王彩霞.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影響因素和提升路徑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8(4):117-118.
[4]何興旺.“雙創”背景下基于“創客”的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路徑分析[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70-72.
[5]孫昭甜,孫睿,任孟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現狀及相關提升路徑分析[J].才智,2017(20):35.
作者簡介:王居東,河南寶豐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創業就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