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蘭
摘 要:現今我國已經進入了發展的新階段,農業現代化正在快速推進,我國在農業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多重因素農業機械化成為了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機械化水平也在不斷提升。雖然是機械生產,但是仍然需要人工操作、對機械進行故障維修與養護等工作。在早年時期是交由技術人員來進行的,由于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農業機械參透了各行各業,由于技術人員數量有限不能滿足需求,這便需要農民增強自身的專業技術能力,能夠擔負起技術人員的工作職責,成為一名新型的職業農民。文章當中便對于加快農業機械技能培育進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農機技能人才現狀,并針對于問題淺談農機技能人才培育的方式。
關鍵詞:農機;技能人才培育;現狀;對策
現今我國的農業生產已經進入了機械化的時代,農民在生產生活當中也認識到了農業機械化的好處,由于缺乏操作知識、維修及保養技能,加上相關的技術人員數量稀少,難以滿足農民生產生活的需求,不緊給安全帶來了隱患,還縮短了農業機械使用的壽命,這就要求農民要學習相關的專業化知識,提高機械化相關的維修、檢護技能,從而提高機械化生產效率,這就需要從源頭加快農機專業技能人才的培育。
一、農機技能人才培育現狀
1.農機技能人才培育的重要性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農業機械不緊在種、養、加中得到廣泛應用,還在經果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貫串了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過程,對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決了因勞動力轉移造成的農村無人種地的問題,對規模化、集約化生產起到了關鍵作用,機械化的確好,但仍需人來操作,農村由于勞動力轉移,剩下的多是老年人、婦女、兒童,很多老年人受教育的時間普遍偏少,綜合素質較低,有少數連說明書看不懂,買來一臺新機械,不是靠商家短暫的培訓,就是看別人怎么操作進行模仿,在生產生活中由于認識、操作不到位給安全帶來了隱患,被電擊,手腳被絞致殘的事時有發生。同時由于知識技能的缺乏,機械始終不能正常工作,發揮效率,也造成了機械的壽命縮短,加快了二次購機時間,進而增加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農業機械工作環境較惡劣,下水田、爬坡下坎,工作時滿機械灰塵、泥漿是常事,如果缺乏保養知識、意識,比汽車容易壞得多。所以我們有必要加快農機技能人才的培育。
2.農機技能人才培育得不到重視
一是大中專院校學農業機械專業的少,導致后繼無人才;二是大批的農村農機操作維修手得不到規范培訓,人才培育是提高農民素質的重要手段,我們看到的是對種植業、經果業、加工業等技術培訓較多,對具體的農機技能人才培育較少,應該說是短板;三是培訓講理論課較多,實際操作少,形式多,培訓前和培訓后不一樣的是多了一個證,在具體操作中遇到問題無從下手,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阻礙了農業機械化發展。
3.對農機技能人才培育的資金投入較少
我國雖然十分重視農業的發展,也重視職業農民培育,對農業機械的政策也很多,但是很多地方在落實時由于缺乏但在農機技能人才培育方面投入的精力較少。具體表現為:
(1)資金來源單一,大多是財政撥款;
(2)資金支出力度小,一般職業農民的培育是由當地政府負責的,但是各個政府之間在財政能力上存在差距,這就使得部分地區的在此方面難以進行規模、規范的培訓工作。
(3)缺乏保障。
二、農機技能人才培育的對策
針對于上述情況,政府應該做好農機技能人才的培育工作,轉變培育方式,讓農民能夠真正的參與到培訓當中來,完善相關的制度體系,并加大對于加快農機技能人才培育支出,保障培訓能得到實施,保證農業機械化生產的正常進行。具體做法如下:
1.提高認識,完善農機技能人才培育的政策
充分認識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農業機械化,農機技能人才培育的必要性,由于農業機械化的專業性較強,相關職能部門必須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專業培訓力度,加強對該資金使用的監督與管理,做到每一分錢都用到職業農民培育的刀刃上,讓農民可以盡快學習先進的農機技術,對提高農機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2.重視實訓,調整農機技能人才培育的途徑
(1)改變過去那種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把實訓作為培訓的必修科目,加大實訓基地的建設,把實訓工廠當教室,重視動手能力,培養一批繼懂理論也能實踐操作的農機手。實訓工廠盡量選擇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機械較多的市場主體,在教師選擇上繼要有農機知識豐富專業的教師,也要請當地的農機土專家。土專家能把實際操作中的技能傳授給大家。
(2)必須要對培訓的方式和途徑進行創新。想為綜合素質參差不齊的農民提供培訓,除了采用講座的模式,還可以采用遠程教學,實戰演練等各類培育方式,并借助各種現代化手段如網絡平臺等來推進培訓項目。當前要推廣三種培育模式:一是政府主導,學校參與模式。在這種培育模式中,政府是主辦人,選擇具備發展潛力的職業農民送到專業機構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二是行業主導,企業參與模式。由各種與農業機械相關的主體,以提升職業農民的素質與水平來推動公司生產效率提升為目的,并結合人力資源現狀與農業市場需要展開培訓。開展有針對性的可操作培訓。三是農業生產機構主導,專家參與培育的模式。各種農業生產機構將農業生產活動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作為培訓的基礎,聘請諸多專家學家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并帶領職業農民將這些培育的內容應用到農業實踐中。
三、結語
隨著農村勞動動力的轉移,農業機械化是必然選擇;農業規模化、專業化生產更離不開農業機械化;學習先進的機械設備知識與技術,開闊自己的眼界重要;各級政府也應該認識到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中加大農機技能人才培育,對于農業機械化生產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多種培訓,以實訓為主,對促進我國農機事業的發展壯大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