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輝
學生是班級的細胞,班主任則是班級的組織引導者。班級面貌的好壞與班主任的管理藝術、工作經驗和責任心有直接的關系。在班級管理中,一年級的班級管理最為重要,因為一年級新生剛從幼兒園進入學校,對學校生活還很不熟悉,再加上學生年齡小,不懂事,自覺性低,守紀意識和守紀能力差。對小學一年級班級的管理與教育必須從頭開始,從細微處入手,每天取得一點進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一、注重抓早抓小,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習慣培養要趁早。從學生剛入學,我就開始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在強調讀書姿勢時,我跟學生這樣對口令:坐端正,書捧好,稍稍有點兒——(學生接)往外斜。為什么要求學生手捧書本往外斜呢?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學生的視力,這樣能使學生的視線與書本基本垂直;另一方面是因為有些學生讀書時總愛把書本打開架在桌上當作屏風,兩只手卻在下面做小動作。在強調寫字的姿勢時,我訓練學生要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邊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一年級小學生最愛發言,教師的問題一出,他們就高舉小手“我我我”,甚至從座位上站起來,屁股撅得老高。我就要求他們:“誰的手舉得最端正,我就喊誰。”此時我就教他們如何正確舉手:左手放胸前,右手舉旁邊。有些學生沒被喊到,就會一聲長嘆——“唉!”像泄了氣的皮球,別人的發言也就與他不相干了。這時我就教育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這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現在的學生普遍好動,做操或放學排隊總是打打鬧鬧,說說笑笑,我就要求他們做到“快、靜、齊”。針對學生放學集合磨蹭的毛病,采取圍棋規則中讀秒倒計時的方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必須整理好書包,出門排隊,超過時間的,就得為班級做一件好事(比如掃地)。一開始給30秒時間,全體學生一起數數:“30,29,28……”,慢慢地再縮短時間,直到20秒,10秒,漸漸地,那些愛磨蹭的學生的動作也逐漸快起來了。
二、注重獎罰并用,培養良好班風學風
從學生入學初,我就狠抓學生的思想教育,使班級形成良好的班風和濃厚的學風,人人勤學守紀,個個講文明、愛清潔,有強烈的集體主義榮譽感。一方面讓學生熟讀《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讓學生明白自己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另一方面,我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學習園地和展示欄,精心布置好學習園地,張貼小紅花等,及時給予學生一定的精神獎勵,學期末以此為根據,公平公正地評出三好學生。通過這樣的評比活動,小學生各項表現都非常積極,班風、學風自然好起來。學生間互相幫助,人人爭做好人好事;每天的清潔衛生,學生都能積極、自覺地認真完成。文明的觀念和習慣慢慢浸入他們的心中。
三、注重民主管理,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在班級建設上,我從班級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適當的奮斗目標。目標既要具體,又要適合學生的接受水平,使學生感到目標同日常生活、學習、活動緊密聯系,便于落實。為達到實效,我借鑒魏書生老師的一些做法,在班內實行“分級管理制”。一級管理:六名班委,負責全班各大項工作的監督總結。二級管理:大組長和小組長,分管各組的學習和衛生。三級管理:科代表,負責各學科的學習情況,及時輔助任課教師的工作。四級管理:職責長,負責班內各項小范圍工作,如“燈長”“盒長”“桌長”“門長”“窗長”等,把班內大小而瑣碎的工作分配到個人,使每個人都是官,都是班內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勵效應。而學生通過組織活動鍛煉了自己,也易于形成團結合作、積極向上的良好班風。
四、注重家校聯系,共促學生成長進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進步,集體的成長,離不開教師,更離不開家長。為了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情況,我通過QQ群、微信群、電話、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建立密切聯系,不僅便于溝通信息,還增進了與家長的情感的交流。對學生的共同要求或者對學生的個別表揚一般在QQ群、微信群等公共場合進行。對個別問題,則利用QQ、微信私聊、電話或者家訪等私密的形式進行。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豪感、上進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遇到問題,我總是和學生家長一起商量,共同研究應對措施,雙管齊下,共同促進學生的進步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