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陽
最近這些年,我的主要工作是聽課與評課,幫助年輕教師更快地成長。在與科室同事談及評課的原則時,我說得最多的是——評課要厚道。
我們都知道,評課是聽課活動的自然延續,也可以說是聽課活動最為重要的后續環節。因為聽課是了解情況,評課則是對被聽課者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水平做出總評價的結論階段。對于被聽課者來說,評課者大多是資深教師,同時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因此,居高臨下、指點江山對他們來說是容易的,但對被聽課者來說就不一樣了。被聽課者都十分年輕,有的甚至剛剛從教,他們在很多方面還需積累與提高。因此,他們對聽課活動自然會高度重視,難免會有幾分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假如評課者不太注意方式方法,很有可能對上課教師的自尊心、自信心造成傷害,進而可能影響他們的職業發展。
我至今還記得,30多年前我第一次被聽課的事情。
當時我在一所農村中學任教??h教育局組織視導活動,一個視導組來到了我們學校。對于絕大多數教師來說,被視導組聽課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事情。最終,學校就把我這個剛剛參加工作的新手推了出去——讓我來上一堂公開課。記得我那天講的課文是聞一多的《最后一次講演》。鑒于課文注釋中有關于這篇文章寫作背景與主題的介紹,所以我就嘗試運用從觀點到材料的分析方法,即分析圍繞文章所要闡述的主題,作者是如何選擇材料、結構篇章的。這種方法相對于傳統的從具體材料分析入手,進而歸納總結主題的方法有些不一樣。讓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我這一教學思路,被一位視導組成員徹底否定;與此同時,他還對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其他很多批評意見,近乎是“完全否定”。這一評價給了我沉重一擊。如今回想起當年的那一幕,仍然會感到惶恐緊張,如果不是學校領導私下給予了我必要的肯定和開導的話,當年的我離“崩潰”也就不遠。
回想當年,我認為自己作為一名剛入職的新教師,課堂教學肯定是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的。但是,因為“教無定法”,對于一篇課文的授課方法,可以存在很多種選擇,只要你的方法合理并且能夠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就行。換句話說,那種以某個大家熟悉的、屬于套路一類的教學方法授課,當然無可厚非,但我們決不能夠因此就輕易否定其他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對于年輕教師,建議與批評是應該的,但是,評課者要有包容之心,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好教師不是天生的。從生澀、稚嫩到成熟、智慧,是需要一個較長過程的。對于年輕教師的評價,我們自然不宜以過高的標準去衡量,而應切合這一群體的實際,靠船下篙,更多地去發現其閃光點,進而適度、適當地指出其不足,以利于其今后的改進與提高。比如,如今我在給年輕教師評課的時候,對于發現的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尤其是比較敏感與個性化的問題,我通常會選擇個別交流的方式。對于他們課堂教學中的優點與長處,則會在“會議”上予以充分肯定。至于有些屬于“共性”的負面的問題,在公開場合提出之時,也一定注意“對事不對人”。
以前輩或者專家的身份批評他人,委實是容易的,也是痛快的。然而,對于我們聽課者與評課者來說,需要弄清一個問題:聽課與評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是為了與上課者共同學習與提高,那么,是不是在充分尊重上課者的感受、努力保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下,多加鼓勵,提出建議,平等切磋,效果更好?
(責編 ?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