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恩
摘要:中職鋼琴課是專業課,也是基礎課。過去因為受到多方面的條件限制,鋼琴課沒有全面普及,甚至在偏遠地區的學校中都沒有開設。目前,中職教育的鋼琴設施并不特別完善。本文對中職鋼琴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重點闡述分層次教學法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希望通過該項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在鋼琴學習上有所進步。
關鍵詞:分層次教學法;中職鋼琴;因材施教
引言: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鋼琴教學注重模式化,呈現出“一刀切”的現象,這種現象嚴重地阻礙中職鋼琴教學的進步。分層次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的禁錮,讓整個教學模式更加靈活。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教師能夠接受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一、中職鋼琴教學現狀的分析
(一)大部分中職學生入學時都沒有接受比較系統的訓練,鋼琴基礎十分薄弱。而鋼琴這門學科學習起來具有一定難度,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高。他(她)們入學時,鋼琴程度參差不齊,起點不一樣,其接受能力、悟性不同,但教學大綱往往缺乏針對性,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采用“一刀切”(統一教材、統一進度)。這樣將會使個別有程度的學生“吃不飽”,而基礎較差的學生“跟不上”。
(二)略有程度的學生盲目追求“大”、“難”的曲目,急于求成,而忽視基本功的訓練;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也僅限在表面,沒有靈活地對其進行運用;缺乏系統的教學,教師隨意發揮,對教學沒有一定的針對性[1]。
(三)起點低的學生為大多數,基礎薄弱,對鋼琴不是特別了解,甚至不少人連鋼琴都沒有接觸過。他(她)們有思想負擔、自卑,甚至有自暴自棄的心理。
(四)中職學生除了入學起點不同外,還存在學習目的和培養方向不同的問題。例如,有部分學生想在畢業后考大學繼續深造;另外大部分的畢業生將走向工作崗位,但基礎差、應用能力缺乏,畢業后不能適應工作的需求;還有一部分是主修器樂、聲樂的學生,鋼琴課只是其副科,所以對鋼琴不夠重視,畏難、又不愿意花時間去練習。
通過上面的分析,中職的鋼琴教師教學壓力非常大,但是沒有找到適合中職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學具有隨意性,以致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
二、分層次教學法在中職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鋼琴教學中融入分層次的教學理念
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中職學生的發展非常不利,學生在學習鋼琴時對學習目的不甚了解,找不到學習鋼琴的主要方法。在中職鋼琴教學中實施分層次教學法,首先需要對分層次教學法正確認識,將其理念融入到鋼琴教學中。教師要對傳統的教學法進行改革,以學生為主體,正確接受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針對學生個性特點因材施教[2]。
(二)教書育人,思想先行
鋼琴課不僅是傳授技術的課堂,還是一門心理課,指導思想要明確,以解決學生存在的思想問題。教師要把技術課和心理輔導結合起來,例如,有程度的學生容易出現好高騖遠的思想;基礎差的學生則容易自卑或放棄;副科學生更容易畏難、或借此理由偷懶等等。針對偷懶畏難的情況,有的教師只是堅持快樂教育,不想強迫學生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但我們需要對“快樂教育”進行深度思考。“快樂教育”不等于放任自流,“寓教于樂”的本質是什么?正如英國教育家、社會學家——赫伯特·斯賓塞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快樂的”。但也有人質疑,學習能快樂嗎?教育能快樂嗎?對大部分人來說,學習本來就是一個苦差事,跟快樂不搭邊。就拿鋼琴學習來說,過程更多是重復和枯燥無味的。舞臺上那些飛舞的手指,都經歷了上千遍的基礎練習。就像跳舞一樣,基本功練不好,怎么會有飄逸動人的舞蹈。一般家長讓孩童學琴的初衷僅是培養他(她)們的藝術情趣,但作為中職學校的學生則是職業需要。學生越不想練,教師就越要嚴厲。教師要對學生有前瞻性以及耐心,教學應嚴格要求和注意方法,使其認識到要成功就要重復練習。當你對學生“推一把”以后,他(她)們有了收獲、進步,成就感將會使其得到更深遠的快樂。與此同時,教學是雙向的,教師和學生都是在同時成長。例如,在監督學生練琴的時候,考驗的不僅是堅持,還有教師對生活的理解,對時間的管控,和對學生的信心;與此同時,在學生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也需要身體力行,不斷感悟,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只有投入時間和精力,唯有堅持不懈,方能等來那一泓清泉。
(三)因材施教,對鋼琴教學內容及方法進行調整
鋼琴教學過程中,通常學生扮演的主要是一個學習的角色,教師只是在這個基礎上對學生加以引導。因此,鋼琴教師應該認識到這個特點,并對這種授課模式進行改正、調整,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整個教學都圍繞他(她)們來開展;正確認識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將其自身存在的優勢挖掘出來;對學生的進步予以肯定,讓其能夠對鋼琴學習具有主觀能動性。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對教學內容及時進行調整。教師根據教育部編制的教材安排教學內容時,初期階段應側重基礎訓練,然后根據不同情況的學生(主修或選修的),制定出不同要求的教學計劃。
鋼琴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布置作業。因為通過作業才能夠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也能夠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檢測。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一定要對學生的鋼琴水平進行了解,通過溝通和交流,了解其興趣而合理安排的課程內容。對學生布置鋼琴作業時,也應該尊重其差異性,根據學生不同的鋼琴水平選擇層次不一樣的作業;對畢業后就輸出到教育崗位的學生,除掌握一定的鋼琴技巧外,更多是加強應用能力的教學內容,如彈唱、即興伴奏等等,以適應工作的需求;而對鋼琴是副修的學生(如聲樂、管弦、民樂的學生),鋼琴課是基礎課,其學習目標是通過鋼琴學習,對樂理、視唱練耳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教師可以采用集體課、小組課的形式打好他(她)們的基礎,并通過學習基本彈奏法和較簡單的曲目,加強鋼琴學習的興趣;對于之前有一定基礎的,目標是進一步考大學繼續深造的學生,教師可以對其布置難度高一點的作業,讓其學習掌握不同作家、不同風格的作品。[3]這樣,因材施教的教學法會收到不錯的成效。
教師在教授彈奏技巧的同時,更要教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以提高練琴的效率。有的學生總是抱怨練琴時間不足。的確,大部分學生已經花了不少時間練習,但他們也是需要娛樂休息的,強行“擠”時間練琴的效果通常未如理想。對這些問題,就一句話:“時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效率”。積極用腦的“一遍”練習(指準確的音符、節奏、指法,完整連貫的練習),勝過機械運動的“五遍”。同時,這樣的練習能養成注意力集中,專注練琴的好習慣。另外,有些學生上完鋼琴課后,當天就不再安排時間練琴。其實,課后馬上練琴將是這一周內收獲最大,最有效率的練習。如果能利用這段時間,學生根據老師課堂的要求,改正上周練琴出現的問題,以及對新課的講解視奏,記憶新鮮清楚,并通過及時的練習鞏固,這樣的練琴效果要比過一段時間練琴好得多。
(四)分層次教學評價機制要完善
中職鋼琴教學中運用分層次教學法,需要對其評價機制進行完善。教師進行教育活動時應依據教學評價機制來開展。考核時針對不同學生對鋼琴的不同熟悉程度運用不同的試題進行考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績上出現的忽高忽低都屬于正常現象,教學要接受其成績上的不穩定性,并多鼓勵少否定,不能因為學生一兩次的成績下滑就對他(她)們持否定態度。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也不能片面地按照成績來評價,要以他(她)們的進步速度以及各個階段的努力程度為參考依據,對其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問要及時進行引導,展開綜合性的評價。因此,對分層次教學評價機制進行完善,可以讓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更加公平、公正、真實。
三、結語
新課程標準的運行之下,中職鋼琴教學也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分層次教學法在鋼琴教學中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法。這種教學法和傳統模式有所不同,它能夠尊重學生個體間存在的差異;教學中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因材施教;對學生提高綜合素質,以及升學或就業能力均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李亞菊.分層教學在高師鋼琴課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7(9):167-168.
[2]周魯珺.分層教學法在高職院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54):159.
[3]劉強.鋼琴作品在鋼琴教學中應用與教學方式分析[J].絲路視野,2017(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