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青 陳春梅
摘 要:進入“場景時代”,商業模式的革新發展使得每個人的每個行為都演變成為商業關系上的場景應用,而在場景市場瓜分完畢的現狀下,微信小程序應運而生。通過微信小程序切入,揭示目前消費互聯網用戶紅利已盡,根據新的場景篩選邏輯,未來場景布局將集中于產業互聯網。
關鍵詞:場景;微信小程序;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F49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6-0151-03
引言
場景是每個人的行為發生的場合和情景,生活處處是場景,而“互聯網場景“就是通過各類APP與服務把這些現實中的場景在互聯網上重構,進而把現實中的交易映照在了各類終端和數據庫里,以達到盈利的目的。
一、場景時代
進入“場景時代”,商業模式的革新發展使得每個人的每個行為都演變成為商業關系上的場景應用。目前獨角獸們已經在購物場景(淘寶、京東)、生活服務場景(美團點評)、游戲娛樂場景(王者榮耀)、打車場景(滴滴出行)、視頻點播場景(愛奇藝)、音樂服務場景(QQ音樂)等消費端場景中完成布局并構建起強大的生態體系,消費互聯網的用戶市場基本瓜分完畢。
根據場景談變現——微信小程序:在網民用戶紅利已盡,場景市場瓜分完畢的現狀下,微信小程序應運而生,其理念是場景整合。目前,微信小程序可以分為輕APP和OMO連接器兩類。輕APP主要包括四類:游戲、工具、電商、內容。OMO(Online-Merge-Offline)主要將線上和線下場景相互連接,主要用于餐廳點餐、移動充電和出行等。與傳統的APP相比,微信小程序具有開發成本低、簡單便捷、易于分享的優點。也正是如此,微信小程序才能在推出一年多的時間里,就取得月活用戶突破3億的傲人成績。
隨著月活用戶數增長和微信小程序內容的不斷完善,微信有望分流部分新聞資訊、數字閱讀、生活服務和手機游戲用戶時長,假設用戶單日人均使用移動互聯網時長不變,筆者給予不同類型的APP不同的時間分流比,以此預測截至2018年底微信依靠小程序導流可增長的每日人均使用時長(見圖1和下頁表)。
通過上述分析,根據各類APP的特性在給予不同類別賦予不同的分流比例之后,2018年底微信每日人均使用時長有望增加35%。
小程序的變現策略囊括了傳統的廣告、電商、增值服務、信息數據和金融五大類,其中成績最好的是社交零售,拿蘑菇街2017年“雙十一”的數據為例。新客成交占比達到APP的4.2倍,有44%的成交用戶,來自微信好友分享。單件商品經微信分享后,最多“種草”11萬人剁手成功率比APP高16.1%,剁手速度是APP的2.28倍,直播間日銷售額達平日28.57倍,新客占比是APP的4.75倍。
在消費端場景獨角獸產品布局完善,市場瓜分完畢的現狀下,微信小程序通過對各類場景的整合為爭奪用戶時長做出了最后的掙扎和努力,并通過各類盈利模式創造了巨大的收益。
二、互聯網下半場的場景篩選邏輯
截至2017年底,中國網民數超過11億,而微信的月活用戶數已到達10億,用戶紅利已經見底。因此,互聯網下半場是一場固本攻堅之戰,互聯網公司必須在堅守月活用戶數和用戶時長的基礎上,按照新的場景篩選邏輯打造新的場景(見圖2)。三個坐標軸分別代表服務對象、商品屬性和服務區域。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出,目前的場景搭建基本聚集在消費端、標準商品和國內一二線城市。
而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消費端從商品屬性來說,是從“標準產品”轉向“非標服務”;從服務區域來說,是從國內一二線城市向國際及農村方向發展,而服務對象也將慢慢從消費端往產業鏈中上游的制造端和原材料端過渡。
結語
目前,場景獨角獸已在消費端形成各自的成熟的盈利模式,并逐步完善產業端盈利模式。而微信小程序這一場景整合產品的出現,標志著消費互聯網端市場已瓜分完畢,互聯網下半場正式拉開序幕。
互聯網行業將在下半場迎來一次大洗牌,按照新的場景篩選邏輯,互聯網企業將持續謀求從企業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轉型,但由于產業端的復雜性和行業壁壘等原因,轉型之路必定道阻且長。但機遇往往與挑戰并存,下一個行業“獨角獸”可能就出現在互聯網領域。
參考文獻:
[1] ?吳軍.城市社會學研究前沿:場景理論評述[J].社會學評論,2014,(2):90-95.
[2] ?譚天.從渠道爭奪到終端制勝,從受眾場景到用戶場景——傳統媒體融合轉型的關鍵[J].新聞記者,2015,(4):15-20.
[3] ?郜書楷.場景理論:開啟移動傳播的新思維[J].新聞界2015,(17):44-45.
[4] ?衣鵓,馮臻.互聯網時代下零售企業客戶體驗管理模型建構——以新興SOLOMO消費群為研究對象[J].企業經濟,2016,(7):90-96.
[5] ?劉艷.移動互聯時代場景營銷探析[J].西部學刊,2016,(18):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