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教育事業也進入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時期。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有助于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應當秉持科學發展觀,并以此為本質和核心,堅持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取向,進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構建科學完善的后勤保障體系,有助于促進高校后勤工作可持續發展。文章基于此背景簡要分析五大發展理念在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中的具體應用,并提出具體的發展策略,希冀以創新發展的服務動力,以協調發展的服務合力,以綠色發展的服務品質,以開放發展的服務格局,以共享發展的服務根基進一步推動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
關鍵詞:五大發展理念;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0-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176
高校是社會經濟體制中重要構成部分,后勤也是社會經濟中的重要后勤組成部分,高校后勤必須逐步向社會靠攏,才能夠融入社會主義發展浪潮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創造出廣闊的發展空間。由于高校市場屬于社會大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第三產業的重要構成部分,所以高校后勤社會化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要求和發展趨勢。
由于受到社會經濟的影響,大部分高校自從建立以來通常是以福利型與攻擊型、行政型為主的后勤體制,此類后勤體制特點是小,而且能夠進行自我服務,自我封閉管理。但是隨著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體制逐步完善,弊端也逐步顯露。由于此類后勤體制效率低下,服務態度差、機構臃腫龐大,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較低,導致后勤部門難以發揮出最高效的保障與服務作用。同時由于部分高校后勤改革過程中存在錯誤思想,例如有的高校領導會存在甩包袱的思想,認為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就應當將后勤資源與人員推向社會,讓社會解決后勤保障問題。此思想成為高校發展過程中的沉重負擔,也是制約高校發展的瓶頸,后勤保障部門并未成為高校發展的保障和助推器,卻嚴重制約了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有的高校領導思想過于保守,認為后勤改革會令自己失去對后勤的控制,后勤改革涉及的人事和資產問題會嚴重影響學校的安全發展,所以學校會寧愿多投一點人力和財力,自行管理后勤。另外,后勤職工中也存在部分錯誤思想,有的后勤職工認為后勤改革是對自己的無情拋棄,認為自己辛苦干了一輩子,卻被學校一腳踢開,失去鐵飯碗,心理不平衡,所以抵制學校進行后勤社會化改革。而有的員工則認為后勤社會化就是要確保后勤服務多賺錢,所以存在唯利是圖的不良觀點,也逐漸偏離了育人軌道。在后勤社會化改革過程中,部分學生與家長也存在錯誤思想,認為對于有償服務感覺不適應,特別是物價上漲,消費價格上升,學生的吃穿住行應當由學校負責,責任也應當由學校承擔,對于后勤社會化改革出現怨聲載道現象。以上各類觀點和思想,嚴重制約著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進一步發展。
黨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3“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社會改革與發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不斷創新并豐富發展理念。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應當樹立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也體現出黨對于發展規律的正確認知。
創新發展分為七個層面:1.培育發展新動力。2.拓寬發展新空間。3.深入實施創新發展戰略。4.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5.構建產業發展新體系。6.構建發展新體制。7.創新完善宏觀調控方式。協調發展則是增強發展的整體性,緊密結合構建全面小康社會存在的短板,予以補齊,從而實現協調化發展。學校發展則表現在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協調發展、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協調發展應用于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中,主要是促進師生協調發展、社會與學校協同發展等。綠色發展則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基于生態文明角度而言。將綠色發展當作社會后勤改革中必須堅持的發展理念,才能夠促進高校后勤社會改革可持續發展,在后勤保障過程中,能夠實現資源節約,循環利用的發展觀念。開放發展則是形成深度發展的互利合作格局,可以將具有影響力與經濟水平的企業引入后勤保障結構中,在經濟治理平臺上將高校與企業和社會緊密相連,提高制度性話語權能夠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有助于提高高校后勤保障能力和水平。共享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本質要求,后勤社會化改革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能夠使全體學生在互利共享發展中獲得到滿足感與幸福感,才能夠朝著可持續發展方向不斷邁進。
(一)以創新發展增強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動力
創新是貫串于黨和國家一切事物的重要工作理念,也是統領高校后勤工作的核心力量。在高校發展過程中應當不斷創新,高校后勤部門應當將創新擺在科學發展的首要位置,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推陳出新進行理論與制度、內容及方法創新。高校后勤部門應當樹立以科學發展觀為導向,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能夠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切實保障的服務,滿足師生多元化需求。高校后勤部門必須創新服務內容,首先要加強信息增值經營,充分重視信息加工,提供個性化服務,能夠考慮利用網絡收集的各類信息,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例如可以加強對后勤服務的有效宣傳和推廣,設立網絡化平臺或信息化平臺,鼓勵師生通過互聯網或信息系統對后勤服務進行評價,能夠通過對評價信息及時有效的分析,總結出研究報告,進一步規范發展。
(二)以協調發展形成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合力
高校后勤工作是一項涉及全校,關乎師生切身利益的具體工作,也是高校各部門進行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影響著高校工作的各個方面。服務是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主旨,工作人員必須具有優良的專業素養以及高效率的辦事效能。所以在此過程中,后勤保障工作應當將師生員工的利益當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塑造良好的后勤工作新形象,不斷拓展后勤服務空間,有助于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滿足師生多元的服務需求,使師生感受到后勤服務的周到與便捷、溫馨與體貼。在使師生接受滿意服務的同時,也應當統籌發展,切實做好后勤工作。在開展工作時重視合法用工且合理報酬,既要尊重和保障員工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合法權益,也應當切實關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
(三)以綠色發展提升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品質
落實推進節能減排,建設節約型高校,是后勤保障部門每位職工應當盡的義務。貫徹落實后勤管理工作的同時,將節能降耗落實到食堂管理與辦公用品管理、節水節電與車輛管理等方面,推進綠色后勤發展??梢詫θ粘^k公用品消耗的物資進行科學合理的審核與控制,如打印機和簽字筆、復印機硒鼓采購等。對于此類物品的采購,應當做到只購買筆芯,更換碳粉,進行循環利用,對照相機和打印機、復印機等較為貴重的物品進行嚴格控制,切實落實到實處,能夠做到多人共用,雙面打印,減少紙張浪費。同時應當加強照明系統的有效管理,可以盡可能降低燈管安裝數量,切實做到人走燈滅,減少走廊等各項公共場所的用電控制情況,加強對辦公室與教室的照明管理,同時對空調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梢酝ㄟ^政務公開平臺公布 水電費與各項管理的開支收費情況,對于公共場所的用電情況以及下班是否關閉電源等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和檢查,貫徹落實節水節電措施,并且列入績效考評之中,有助于增強后勤保障人員的資源節約意識,有效遏制能源浪費現象,確保節能降耗活動有效進行綠色后勤可持續發展。
(四)以開放發展拓展高校后勤社會化服務的格局
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是一項與師生發展和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緊密相關的系統性工程,所以應當進一步減輕負擔,切實增強后勤服務保障力度。后勤社會化改革是通過改革現行的后勤管理模式,進一步實現管理職能和服務職能分離,創新服務運行機制的過程。當前我國經濟不斷發展,高校后勤后勤管理職能也在轉變,相對傳統的封閉式后勤管理模式難以滿足師生以及現代多元化發展需求,所以基于后勤服務社會化理念下的高校后勤部門必須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進行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應當通過購買服務,引入高效率且高專業的服務,通過有效的市場資源競爭,進一步改善資源配置,降低服務成本,切實節省財政開支,由封閉式后勤服務模式走向開放式發展。
(五)以共享發展夯實高校后勤社會化服務的根基
高校后勤部門進行社會化改革,必須要堅持共享發展,能夠堅持以服務用戶師生為中心的原則,進一步夯實后勤服務的根基。在此過程中,應當努力提升服務水平,不斷探索后勤經濟與社會新業態新經濟模式的結合,推進高校后勤“共享經濟”模式的發展??梢蚤_展“自我管理推廣活動”“后勤志愿服務”等相關活動,通過共享單車、共享移動充電寶、共享移動雨傘、共享電動車充電樁、共享物流柜、共享書屋、共享籃球、共享洗衣機、共享食堂廚房等新業態經濟體模式的引用進駐,構建形式多元的后勤機制與服務,能夠貫徹落實與實踐育人相結合的平臺,通過組織各類活動調動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進一步豐富后勤服務內容,也能夠使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提升動手操作能力和綜合素養。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最重要目的是使后勤服務達到師生滿意與后勤員工滿意、學校滿意、師生員工滿意,無論是哪一個層次滿意,歸根結底都是確保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的滿意。所以在發展過程中必須以樹立共享發展理念,能夠真正形成強大的發展凝聚力,同時要為后勤員工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與學習環境、工作環境等,能夠給員工發展自我的機會和平臺,使員工真正實現快樂工作,才能進一步夯實高校后勤社會化服務的根基。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五大發展理念屬于辯證統一關系,這五點觀念緊密結合,內涵豐富,構成有機的整體。五大發展理念應用于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中,符合當前高校發展規律,有助于統領高校后勤保障部門進一步發展。所以在社會改革發展過程中,高校后勤應當緊密貼合五大發展理念,進一步破解發展中存在的難題開創服務發展新局面。
參考文獻:
[1]王琳.淺論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的社會化改革[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1).
[2]董玉梅.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改革問題及對策研究[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
[3]恩佳.高校后勤管理的社會化改革及運作機制分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10).
[4]林文信.基于顧客滿意度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探討[J].高校后勤研究,2014(3).
[5]張巍.論高校后勤人力資源管理之中的激勵機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3(10).
[6]向立志.建設高素質高校后勤管理人才隊伍研究[J].中國人才,2013(6).
[7]湯建彬,李斌.論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高校后勤人本管理[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8]田颯.借鑒國外高校后勤服務模式,推進后勤社會化改革[J].生產力研究,2009(17).
[9]李茜.國外高校后勤服務保障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的啟示[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賴文淵(1982.7— ),男,漢族,廣東汕頭人,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教研究,后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