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敏
摘要:作業不僅能夠直接反應出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還能夠有效地鞏固學生學習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教師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作業設計上。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做好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提出幾點個人建議,以期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貼近生活;因材施教;作業模式
前言: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開始關注于語文作業的設計,這是因為語文作業是檢查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鞏固知識,提升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然而即便如此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仍就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甚至會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過程中,兼顧作業的一般作用與功能,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儼然已經成為作業改革與優化的關鍵。為此筆者結合個人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多年的實踐經驗,提出幾點個人建議,以供參考。
一、讓小學語文作業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小學語文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作業時,往往多是以書面書寫為主,讓學生通過反復地寫、練,達到鞏固語文知識的教學目地。而新課改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要加強學生自主學習過程與集體交流互動的有機融合,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就需要打破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業壁壘,將小學語文作業向外進行延伸。
基于此,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語文作業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加入思考、調查、實驗等不同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走進生活,獲得更加真實的感官體驗,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從而取得最佳的效果。如,在《北大荒的秋天》這篇課文的學習中,通過老師的引導可以讓學生清楚地感受到北大荒是一個十分富饒而又美麗的地方,充分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而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自己家鄉的認識,在語文作業的設計過程中可以結合當地秋天的實際景色,圍繞家鄉的秋天仿寫一段話,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更是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學一文而寫一文,讓愛家鄉愛得不再空洞。
二、將因材施教貫徹到語文作業設計中
每一名學生的成長環境與興趣愛好皆不相同,所以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理解能力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而新課程明確提出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進一步突出個性化教學,使學生能夠向著多元化方向不斷地發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更要在語文作業的設計中重點突出個性化教育,也只有如此才能挖掘每一位學生自身的語文潛能,從而激活學生身體里的每一個語文細胞。
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業設計過程中,就必須要全面地掌握班級里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個人興趣特點以及認知規律,讓語文作業能夠更加貼近學生的心理需求,并且進一步增強語文作業的趣味性,通過興趣引導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作業中,發揮出語文作業對語文知識的輔助與鞏固作用。
如,在《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的課文學習中,通過語文教師的細心引導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駱駝的駝峰、腳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處,同時感悟到判斷事物的美與丑,不單單是看待外表,而是應該要看待內在與用途,不要通過表面而隨意下判斷。為了加深對課文主題的深刻認識,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自我想象力,這個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與個人見解,讓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并且結合原文中的對話進行仿寫,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對課文擁有一個更為深入的了解,同時通過自己獨特見地,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三、進一步豐富小學語文作業模式
興趣永遠都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源動力所在。因此,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出語文作業作用,就應該豐富興趣作業模式。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地結合語文學科本身的優勢所在,利用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相對輕松愉悅的氛圍,開展語文作業設計,創造語文作業情景,從而使學生感受到不一樣的語文作業風格與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參與性,從而更好的進行語文知識的探索。而這恰恰與新課改要求的堅持以學生為本,開展多元化的作業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相吻合,進而有效地彌補了傳統作業存在的不足之處,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如,在《音樂之都維也納》的課文學習中,即便是在語文教師地引領下學生也無法真切地體會到為維也納的音樂氛圍。為此就需要語文作業的配合,通過有效的作業設計加深學生對音樂之都的理解。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作業設計過程中,要求并且鼓勵學生多聽一些音樂大師的音樂作品,海頓《皇帝四重奏》、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等,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調動學生對音樂等美好事物的向往,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激發學生喜愛音樂的興趣。這樣匠心的設計進而讓學生感受到了不一樣的語文作業。
結束語:
正是因為每一名小學生的智力都各具特點,并且有著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用設計時,就必須要遵循小學生的個體性差異,重點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運用多元化的語文作業形式,使小學生的思維方式變得更加地發散靈活,通過語文作業的多元呈現方式,最大限度地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從而推動學生語文素養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高永娟.語文課時作業設計的依據和方法——以小學三年級為例[J].教育參考,2017(01).
[2]何超.淺析小學語文作業“多元化”的設計[J].中國校外教育,2017(25).
[3]芮建紅.小學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J].學周刊,2017(17).
[4]何惠英.例談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五個維度[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7(04).
[5]黃子晴,尹敏.小學中高年級語文作業設計與評價調查研究——以北京東路小學為例[J].才智,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