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輝軍
摘? 要:我國培養建設型人才,需要我國有關部門重視建立高校建制體系,發揮高職院校的價值,通過高校建制體系,可以幫助我國職業高校培養更多技能型人才,實現自己的辦學目標。高職院校,一方面肩負著培養祖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另一方面教師需要為學生們樹立榜樣,培養學生們的職業精神。該文探究的主要內容是根據職業精神探討教學改革,在所有課程中都要號召大家具有職業精神,從而使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既有職業精神也有職業技能,能夠勝任工作崗位上的工作。
關鍵詞:職業技能? 職業精神? 職業教育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4(c)-0102-02
我國教育部門層架指出,各地高職院校為了長期為國家輸送技能型人才需要“建立培育機制”。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信息化時代到來,很多私營企業如雨后春筍版涌現,這些企業為了掌握更多的資源,更加傾向于聘用專業技能型人才。但是他們對于專業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高職院校畢業生能夠愛崗敬業具有職業精神,另一方面要求高職院校畢業生具有專業背景。高職院校在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將課程設置作為重點。我國高職院校都在面臨的相同的問題。
1? 基于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視域的職業教育課程現狀分析
職業技能是依據職業崗位特點,對從業人員提出的包括專業技術和能力的系統性;職業精神是從業人員的工作態度。職業精神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具有的,需要長期培養,是一種道德境界。職業崗位代表著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二者是相互影響的關系。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二者想要相輔相成,一定離不開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我國高職院校存在的通病是重視職業教育而不重視職業精神培養工作,我國高職院校需要重視將二者結合起來。我們不難發現我國高職院校存在的一些問題。
1.1 課程理念滯后
傳統的課程理念無法滿足現在的課程要求,將職業背景和職業精神分割開來,沒有重視二者的有效融合。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技能和精神的時候分別通過了不同的課程,前者是通過專業課,后者是通過道德課。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專業技能課程開設的很多,而沒有開設相應的道德課程,這和我國的教育目標背道而馳。
1.2 課程目標偏頗
職業教育的課程目標是讓學生具有在社會生存的能力目標,但是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師普遍都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學習最多的知識,因而高職院校在進行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必須重視職業教育和職業精神相結合的課程,不要一味地讓二者分開。同時,因為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一直放在了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方面,而缺少提升學生的職業精神教育,進而我國高職院校會缺乏這方面的經驗。
1.3 課程設置缺失
我國高職院校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們具有生存的本領,很多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方面會具有偏好性,往往結合學生的專業設計課程,這些課程一般都是為了提升學生們的專業技能,在這些課程中很少存在提升學生職業精神的課程。這樣一邊倒的現象正好說明了我國高職院校缺乏科學合理的體系。雖然一些學校在課程設置的時候考慮到了學生們的職業精神教育問題,從而設置了相應的課程,可是縱觀全局,我們不難發現這些課程設置的內容比較雜亂無章,無法發揮真正的作用。如會計專業,很多學校只是開設了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課程,敷衍了事。
我國高職院校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職業精神工作。一個人走向社會的時候,在工作崗位上工作表現的不僅僅是自身的專業素養,工作能力,更是自身的職業精神。很多學校都會對學生開展培訓,幫助學生培養職業道德。德育課程存在的價值是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傳統的教育模式。這種課程實施方式有利有弊,一方面學生只能聽課,無法發表自己的見解,不利于師生交流。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職業精神。
1.4 課程評價體系不健全
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夠健全,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堅持不懈的努力研究發現自身的問題,評價的目的、評價的價值取向上、評價方法等發面均存在問題;這種評價體系缺乏針對性,不利于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工作,也不利于學生學習專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必須引起有關部門重視,通過探究完善現有的評價體系。
2? 基于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融合培養的課程體系構建
2.1 確定充分融合的課程目標
高職院校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為我國輸送專業技能型人才,加快我國工業化進程的速度,為我國提供一線工作人員。高職院校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培養高素質人才并不像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高素質人才是全面型人才,必須具有專業知識和職業精神,二者缺一不可。職業教育課程在設置的過程中需要注重二者的價值,必須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精神。所以,職業教育課程目標必須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在日常的課程中融入職業精神教育,而且不應該是某個特定的課程中設置職業精神教育內容,而是很多課程中都應該設定職業精神教育課程;融合效果應該超過預期。高職院校在確定課程目標的時候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與不同專業的教學特點,科學設計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的課程的目標。
2.2 優化高度融合的模塊化課程結構
高職院校在設定職業教育課程結構的時候需要參考一些國家教育部發布的文件,根據我國教育部的指示進行設定,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精神,設置達到教學目標的課程結構。高職院校的老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們的一些能力,比如在實踐課中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開展各種職業技能課程。根據高職院校的目標,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這個目標完成工作,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高職院校的一些課程比如基礎課和專業課以及實踐課分別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發揮各自的作用。基礎課是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基礎知識,專業課是幫助學生具有專業技能。為了完成這個學校的目標,學校的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在一些專業課程中融入職業精神的元素,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讓學生在日后就業的時候可以具有專業技能和職業精神,所在企業會給我們的學生很好的評價。學生需要參加實踐課程,這樣有利于學生日后工作過程中具有很好的職業技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2.3 組織體現充分融合的課程內容
一是課程內容的構造方面,根據學生的專業設定相關的課程內容,這些課程內容中應該包含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特別是專業課程需要涵蓋專業知識和職業精神,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需要考慮很多方面,一方面注重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
二是在實習實訓教學過程中,制訂和落實有利于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相融合的實習實訓計劃和標準,將企業文化、安萬方數據全知識、操作規范等納入實習實訓內容。
3? 結語
總的來說,當前我國職業教育需要作出一定的改變,理由是職業教育還存在課程理念滯后、課程目標偏頗、課程設置缺失以及課程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基于此,該文從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融合培養的課程體系構建角度出發,認為當前我國職業教育要確定充分融合的課程目標、優化高度融合的模塊化課程結構以及組織體現充分融合的課程內容,進一步促進我國職業教育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奕,霍彧.“現代職業人”視域下的高職院校職業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7(2):41-44.
[2] 李霜.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課程體系的構建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7(2):225-226.
[3] 王春燕.我國現代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整體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