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影子銀行近些年發展迅速,但仍有許多路要走,其中有許多問題需要深思,特別是對其監管措施應該注意改進。
【關鍵詞】 影子銀行 監管 改進
一、我國證券信用評級機構現狀
我國影子銀行相比西方而言,出現的比較晚,還沒有形成像西方那么成熟的影子銀行系統。2013 年年末的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成為影子銀行出現以來唯一一部政策法規。該通知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按照是否受監管、是否有金融牌照,將影子銀行分成了三類:沒有受到完全監管的有金融牌照的正規金融機構,銀行理財產品、委托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就屬于此類;不持有金融牌照并且存在監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機構, 此部分主要包括信托公司、典當行、金融租賃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俗稱民間借貸;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無監管的信用中介機構,該部分主要指互聯網金融, 包括 P2P、第三方互聯網支付系統等。
二、我國影子銀行的風險來源
(一)流動性風險。與傳統商業銀行相比,影子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的期限錯配現象一直較為嚴重。從前面可以理解,所謂期限錯配,就是將不同時期、不同風險的資產組合或分割,以實現利潤最大化。這樣,短期資產和長期資產就會融合在一起。一旦基金突破某一環節,將導致影子銀行系統流動性嚴重不足,導致流動性風險加大。
(二)信用風險。影子銀行的信用風險主要是由于客戶和客戶承諾的資產預期回報率。實際收益風險是影子銀行違約造成的違約風險。從深層次的原因分析,不難發現影子銀行信貸風險的成因主要來自其頻繁的杠桿交易。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流動性風險,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比例進行了嚴格限制,不允許商業銀行為了更大的利潤而將資金全部放貸。然而,作為一種更為追逐的利益,影子銀行沒有監管機構來約束它。在利益的影響下,大多數基金往往投資于高風險領域,形成高杠桿。
(三)道德風險。研究發現,影子銀行系統中的違約剛性贖回制度是造成道德風險的直接原因。因此,如果追求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影子銀行拖欠剛性贖回,為什么不可能實現剛性贖回?這是因為影子銀行在經營過程中面臨著各種風險。一旦這些風險爆發,它們將在整個金融體系乃至經濟社會中處于行動狀態,最終威脅到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這顯然是政府最令人擔憂的結果,而不是影子銀行最令人擔憂的結果。影子銀行知道,即使是由自身原因造成的,政府也一定會為他們找到解決辦法,所以影子銀行對高風險領域的高風險領域不必擔心。
(四)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是指由于內部控制程序不完善、制度不完善或無意中出錯,導致影子銀行自身甚至整個社會喪失的風險。影子銀行業務往往隱藏在經營過程中。投資者和影子銀行持有的信息不對稱,影子銀行一般不會讓投資者知道他們投資的基金的具體目的地。這就形成了投資者。整個過程非常被動。影子銀行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可以選擇性地向投資者隱瞞一些信息,甚至可以與其他相關機構一起隱瞞投資者。
三、我國影子銀行監管建議
(一)完善內部風險控制。進一步引入國外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如市場風險管理的VaR模型、CVAR模型和信用風險計量模型,有效地對不同影子銀行業務不同階段的風險進行分類,了解風險控制的關鍵環節。最后,制定了較為合理的風險控制方案。對于影子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需要完善激勵評估體系,實現內部高級管理人員的制衡,使他們知道在風險管理中必須承擔相應的首要責任。
(二)改革金融監督制度。一是實施職能監督。所謂職能監督,是指按照各金融機構的職能進行監督,不再以組織為監督的分界點,按照金融產品的職能建立起全面協調的監督體系。影子銀行涉及的機構有很多種,如銀行、保險和證券。子行業監管并不十分有效,但我們可以根據職能對所有影子銀行進行分類,實施職能跨行業、跨機構和市場監管。可以實現法規的全面覆蓋。
二是加強宏觀審慎監管。宏觀審慎監管的核心理念是采取反周期操作措施,控制系統性風險的爆發。具體方法是通過明確影子銀行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最低資本要求來限制影子銀行的過度擴張,防止過度擴張引發的經濟危機。當經濟下行時,適當放寬對影子銀行資本的要求,如準備金率,以防止經濟衰退過于嚴重。宏觀審慎監管要求監管部門首先要有宏觀審慎的思維,其次要建立宏觀審慎監管框架,最后要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三)盡快完善金融監管法律法規。從短期來看,監管部門應盡快制定所有影子銀行機構和業務的法律法規,使影子銀行監管不存在缺口。一是有關民間借貸的法律法規,特別是有關引導民間金融機構的規定,明確合法民間借貸與非法集資的界限,明確民間借貸監管部門,指導民間金融規范的制定。溫州市第一部《溫州市民間融資管理條例》專門研究民間融資,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次,根據試點經驗,介紹了《資產證券化法》,為資產證券化的規范化提供相應的支持。第三,為了保護存款人的利益,制定并頒布了存款保險制度。第四,為使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機制更加規范,有必要引入金融機構破產管理條例。
【參考文獻】
[1] 祁永忠,欒福茂.我國影子銀行風險及其監管改革[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4,(03):89-94.
[2] 李莉,晏文勝,曾玲玲.“中國式”影子銀行的風險成因及監管對策[J].西南金融,2014,(06):10
[3] 齊紅倩,黃寶敏.我國影子銀行的發展及其風險防范[J].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06:119-126.
[4] 曹姣姣.我國影子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及防范對策[D].河南大學,2015.
[5] 張佳,許華偉.影子銀行業務的風險及監管對策[J].經濟縱橫,2012,10:92-95.
作者簡介:賈照杰(1991-08-25)男,漢族,河南新鄉人,遼寧大學經濟學院,2017級金融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證券投資,金融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