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8年10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參加完集會活動后宣布美國將退出《中導條約》,此舉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關鍵詞】 《中導條約》 國際軍控 美國“退群”
一、前言
2018年10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將會退出《中導條約》,而特朗普宣布退出該條約的理由是,俄羅斯多年來一直沒有遵循該條約,因此美國也沒有必要繼續遵守該條約,同時表示在未來美國會發展那些條約中禁止的武器。此舉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二、《中導條約》及其重要意義
《中導條約》簽訂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它的全稱為《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根據《中導條約》的約定,美國和俄羅斯兩國不得實驗,不得生產,也不得部署或者發射射程在五百到五千五百公里的導彈,包括彈道導彈和路基巡航導彈等。《中導條約》的簽訂,使得美國和蘇聯的關系有所緩和,在冷戰后,《中導條約》也推動了裁軍和控軍的發展。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徹底銷毀某一個武器門類的裁軍條約,《中導條約》同時是美俄之間以及國際軍控領域最重要的協定之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和其他兩個條約,《新版消減戰略武器條約》《核不擴散條約》一起,成為了世界控軍的基礎,美國此次宣布退出《中導條約》無疑加速了和俄羅斯關系上的惡化,也給世界和平埋下了不安的種子。
三、美國欲退出《中導條約》的原因
1.解除開發武器的“條例約束”
特朗普十分注重構建美國的核力量。自從執政以來就一直在增加國防開支用于核武器,將核武器門欄進一步降低,推動核武器的發展。因此,特朗普此次宣布將退出《中導條約》,首先是因為美國希望為自己解除開發新武器的“約束”,為更好的發展中程和中短程的核導彈來開路。為了借機為自己“松綁”,以繼續強化自身核武力量,美國想要退出《中導條約》也不足為奇。而反觀美國政府的做法,這已經不是美國第一次違背自己曾經簽訂的條約。早在2002年,美國就已經單方面宣布退出上個世界七十年代和蘇聯簽訂的《反導條約》,并且開始系統性、大力地發展本國的導彈防御系統。而這一次美國對《中導條約》的否定和退出,可以說和當年退出《反導條約》是相一致的,都是為了自身核導彈更好的部署和發展。
2.解構不利于自身的國際協定
特朗普政府一直大張旗鼓的宣傳“美國優先”,這一次退出《中導條約》也是在政策上的一種反應。特朗普一直宣稱要讓“美國再一次變得強大”,在競選美國總統的時候就已經對外宣布將要擴大和強化美國的核力量,他上臺以來在核戰略上的政策,也是他競選時承諾的一種反應。而在國際條約方面,美國政府向來以功利主義為準則,對國際條約的基本態度就是合則利用,不合則退,由此來看特朗普此次宣布退約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因此,特朗普此次宣布美國將退出《中導條約》的另一個原因即為了解構不利于自身的國際協定,不再囿于《中導條約》的束縛,而是希望獲得對俄羅斯的戰略優勢。
3. 應對中國的“導彈威脅”
最后,特朗普也考慮到中國日益強大的核力量,宣布退出《中導條約》也可能有考慮中國方面的原因,同時期望把中國也納入新的軍控條約之中。由于《中導條約》只限制美俄,此外沒有其他大國加入,中國在開發中程導彈方面并不受該條約的制約,而中國的這些導彈對美國的軍事利益構成一定的威脅。中國擁有中程導彈,但是美國沒有中程導彈,這使得美國人認為在和中國的對峙之中將會處在劣勢上。因此,退出《中導條約》可以為美國發展中程導彈鋪路,可以與中國進行競爭而不處在弱勢上。關于這一點,在去年10月,特朗普的對外講話中也有所暗示,成為了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的又一個原因。
四、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的影響
1. 對美國
宣布退出《中導條約》,已經不是美國第一個退出這種國際性條約,美國的退約之路越來越遠,也越來越多:2017年1月23日,美國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2017年6月2日,美國退出了巴黎協定這一全球性的氣候協議;2018年5月8日,美國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2018年6月19日,美國宣布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2018年10月17日,美國宣布啟動退出萬國郵政聯盟程序;2018年,12月31日,美國宣布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種種“退群”的表現都顯示了美國政府政策的不穩定,也標志著美國在國際社會上道義的衰落。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之前的“退群”都在一定程度上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損害了美國的國家形象和道德影響力,但是《中導條約》是國際軍控領域的重要協定之一,真正的關乎世界人民生活和國際社會安全。與美國此前退出的多邊條約或國際組織相比,美國此次單方面退出的是美俄之間的重要雙邊條約,對美俄關系、地區安全和全球核力量的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2]
2. 對國際社會
1)軍控體系崩潰
在簽訂《中導條約》的時候,世界上只有四個國家擁有中程以及中短程導彈,分別是美國和蘇聯,以及中國和法國。經歷了中程和中短程導彈競相發展和升級換代的時期。現今已有近 30 個國家通過自主研發、國際市場購買等途徑,擁有了中程和中短程導彈。
正如美國退出了《反導條約》后引發的對于導彈防御的研發熱度一樣,當美國退出了《中導條約》,核武器的使用門檻降低,國際裁軍進程將面臨沉重打擊,國際軍備控制條約體系面臨瓦解。帶來的更大危險是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等勢力也可能擁有中程和中短程導彈,危及國際安全。由此帶來的后果也難以預想。
2)引發軍備競賽
當年簽訂的《中導條約》就是為了平衡和穩定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的軍事力量,為了實現軍事戰略穩定,并且保持了國際社會上長期的核穩定局面,退出《中導條約》之后,美國和俄羅斯兩國的矛盾畢竟會進一步的深化,使得二十多年在安全方面建立的互信蕩然無存。更有甚者,美國一旦退出《中導條約》,其發展核武器便少了一道“緊箍咒”,必將大力發展中短程和中程導彈,俄羅斯肯定也不甘人后,而美俄都如此竭盡全力,其他國家也就絲毫不敢松懈。對現在的國際核裁軍進程有了致命性的破壞,帶來了不良的國際軍事競爭,為國際安全埋下了隱患的種子。
3)世界安全降級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將會打破世界既有的核平衡,影響全球核軍控和裁軍,世界安全的維持離不開全球核軍控和裁軍進程的推進,而大國的自我約束與相互之間的和平談判是全球核軍控和裁軍進程的重要保障。
在美國和俄羅斯的關系之中,核問題是一個敏感而關鍵的問題,美國和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核武器,因此,兩國的關系如此直接影響了國際社會的安全。軍控談判被認為是兩國關系重新修復的重要途徑,而特朗普宣稱美國將退出《中導條約》,無疑是削弱了美俄之間的戰略互信和對話基礎。同時,美國軍備升級,恐將導致世界安全的降級,美國追求的絕對安全,是建立在破壞現有國際安全格局之上,美國此次的單邊主義態度給世界增添了更多的不穩定因素,將使得全球安全面臨更多的風險。
3. 對中國
中國的發展和復興,離不開國際社會和平穩定的外部條件,中程導彈問題關系到一系列敏感的國際問題,中國處境并不容樂觀,美國一次又一次“退群”的背后,是美國希望徹底打破舊秩序,建立一個美國為所欲為的新秩序,所有有可能對其霸權產生妨礙的—無論是其他國家的復興還是昔日建立的國際條約,都必須鏟除。
我國雖然擁有核武器,卻是一個有著高度自制力的國家,我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也不會對沒有核武器的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核武器攻擊,這是我國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核力量和美俄相比還差之甚遠,在當前國際環境下,中國應根據有效維護自身國家安全及核心利益的需要,在繼續秉承“在核武器發展上,中國永遠不與核大國比數量、比規模”的宗旨下,時刻保持警惕,這些工作應當說是刻不容緩的。
結 語
美國和俄羅斯一度處在關系的僵化之中。作為美國和俄羅斯關系的一個焦點,《中導條約》是一個關鍵。這看似是兩國的軍控問題,其實質上涉及的問題卻方方面面,對國際社會產生的影響十分深遠。
倘若《中導條約》被廢除,將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屆時,彈道導彈的擴散將難以受控,美俄兩國的軍事競爭加劇難以避免,美俄關系也將持續惡化,今后要簽訂這種軍控條約怕是難上加難。
冷戰結束至今,美俄雖在《中導條約》問題上多次發生爭執并相互指責,甚至也出現了多次退約的呼聲,但退約只是可選項之一,歷史已經在告訴我們,對于撕毀維持國際和平的條約的行為,都是沒有好的歷史結果的;《中導條約》誕生于機械化和核戰爭時代,存在著一定的適用性問題。美俄之間應該加強政治互信和安全對話,雙方共同努力擴大《中導條約》的適用范圍。不斷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才能夠提升國家的國際影響力,維護國際和平。
【參考文獻】
[1] 張業亮.美國欲退出《中導條約》的四點戰略考慮[J].世界知識,2018(22):36-38.
[2] 凌勝利. 美國為何執意退出《中導條約》[N]. 解放軍報,2018-11-01(011).
作者簡介:李梓碩(1996年—),男,漢,山東濰坊人,碩士研究生,國際關系(大眾傳播與國際關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