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帆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的數學教學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習題課作為高中數學課的一種重要的形式,有著豐富的模式,不同的課型承載著課程標準的各種要求,不同課型又反映了教師對課改理念的理解。主要對習題課不同的類型加以研究和對比,對其優缺點進行反思和辨析,探究哪一種數學思想方法與哪一種課型之間應該如何搭配,提出優化高中數學習題課的策略,為高中數學教師的習題課教學提供借鑒的方法。
關鍵詞:習題課;課型;對比研究;策略
一、高中數學習題課的現狀研究
通過問卷調查及個案分析,目前,高中數學習題課存在違背新課改理念的一些現象,譬如,有的課堂仍以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以聽、想、模仿、練習、作業等步驟進行,在數學習題課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簡稱:“填鴨式”課型;有的課堂學生活動非常多,占用了大部分課堂時間,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發揮,課堂監管不力,少數學生能力得到了提高,大部分學生思維跟不上,有厭學的情緒出現,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簡稱:放任式課型;有的課型結構單一,千篇一律,強化基礎訓練,不注重思想方法的訓練和提升,重技巧,輕通法,偏重題海戰術,簡稱:呆板式課型;有的課堂靜動結合,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有分享交流,有思維碰撞,有方法總結歸納,有對數學問題的提出、解讀、破解、優化、再創造、課后反思、消化、檢查、再現等行為,簡稱:交互式課型。
二、幾種課型產生的原因以及對比分析
1.“填鴨式”課型產生的原因是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新課改之前全國各地基本采用此種方法進行教學,受傳統教育文化的影響,“填鴨式”教學揮之不去,在老一輩教師身上尤其明顯。但其優點明顯,適合中國國情,主要特點是進度快,可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對核心知識點進行反復強化,在大班教學中優勢較大,加大了對知識技能維度的強化和訓練。不足之處:師生互動較少,缺乏個性化教學,缺乏分層教學,缺失對學生情感態度照顧,對解題的元認知方面很少涉及,譬如:為什么這樣做?這樣解題有什么好處?主要體現了什么樣的數學思想?能否遷移到其他題目中去?等。
2.放任式課型產生的原因是受新課程理念以及新的課程標準的影響,教師轉變觀念:由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變革教學模式,由教師“一言堂”向合作分享式、探究式、自主式等方向轉變。其優點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倡小組合作交流,學會表達,善于傾聽,有摩擦,有爭議,有共識。缺點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體現出來,或者沒有一套有效的策略去指導教師如何把控這樣的課堂,若教師不干涉學生活動,對解題不進行有效的指導,會走向另一個極端,熱熱鬧鬧的數學課堂是學不到知識的。對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講放任型課堂根本不適合,學生缺乏管理,缺乏有效的監控,課堂效率低下,對學生數學思維的提高是毀滅性的。
3.呆板式課型產生的原因基是于教師的個人經驗,對知識點和數學方法進行簡單的重復、堆積、羅列。其優點是:對基礎知識的回顧和強化效率高,破解熟悉題型簡單而有效;其缺點是:不追求知識的本源,學生自主性缺失,長期停留在機械性的訓練上,對思想方法的深度提煉不足,導致學生只會做熟悉的題目,一旦題目有所改動或隱含條件,大多數學生就找不到切入點,對學生的自信心和攻堅克難的精神也造成打擊,我國高考正在發生一些明顯的變化,向能力型轉化,著重考查學生的綜合素養,尤其是轉化思想在高考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4.交互式課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主要模式如下:(1)個人獨自講解,解題完畢后學生之間相互提問,小組之間相互解答,不足之處教師點撥,教師點評,融合整理,總結反思,提煉方法。(2)小組合作分享講解,主要是攻克一種習題,習題可由老師根據教學任務以及重難點提供,小組成員需合作解決后再解給大家;老師點撥,通法通解,課后提倡編題造題。(3)小組競爭搶答問題,一般在非連堂課進行,有具體的評價機制和競爭說明,題目一般由老師根據教學任務來安排,培養小組合作和競爭;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放手讓學生一題多解,體會數學的魅力。(4)優等生講解,主要集中在課后或晚自修的時間,由搞懂一道題目的學生講解給其他不懂的學生,提倡學會分享與交流,落實強化。
通過幾種常見課題的對比研究,對高中習題課的教學策略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落實“雙基”,以新課標真題為例,適合高考題型中的選擇題1到5,填空題13到14建議采用傳統的“填鴨式”課型,呆板式課型,但要注重知識的本元,公式和核心概念的訓練要回歸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引導上來,基于教材,卻要對教材習題進行加工和改編。
其次,提高“能力”,以新課標真題為例,適合高考題型中的選擇題10到12,填空題15到16,簡答題第二問等,建議采用交互式課型,善于使用上述表達的幾種方法和模型,鼓勵學生發現問題,一題多解,交流分享,提倡規范化書寫。同時教師要充分備課,對課堂的突發情況要靈活應對,適當點評學生的精彩做法,課后讓學生消化吸收,反思,整理成冊。
最后,關注“情感”,不管是哪一種課型,都要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照顧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鼓勵解題成功的學生,讓學生產生正能量,激勵學生走得更遠,從情感與態度方面去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熱愛,以便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內在驅動勝于一切方法和技巧。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