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鴻娟 宋黎明
前言: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在職業教育醫學院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斥著教學課堂,傳統的教學手段逐漸被遺忘,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大量的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遠離黑板、粉筆等傳統教學工具,其實傳統教學手段是尤其特殊優勢的,不能將傳統教學技術全都拋棄。本人將對比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化化教學手段的優缺點,強調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化教學手段在醫學基礎課程中的合理應用,有效結合,才能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傳統教學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幾副歷史掛圖等?,F代化教學手段是指各種電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錄像機、電視機、電影機、VCD機、DVD機、計算機、手機等等搬入課堂,作為直觀教具應用于各學科教學領域。因利用其聲、光、電等現代化科學技術輔助教學,又稱為“電化教學”。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大量的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遠離黑板、粉筆等傳統教學工具。誠然,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夠減少教學時間, 活躍課堂氛圍, 將更多教學信息傳授給學生, 并能夠實現圖文并茂的效果, 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直觀, 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 使教學效率得到提升。但是現代化教學手段也不是全能的, 還是需要發揮傳統教學技術的優勢。
職業院校學生的普遍特點是學生高考尾段生,錄取分數較低,學習領悟能力較低,有部分學生為文科生, 理科背景缺乏, 邏輯思維能力欠缺, 學習起來較吃力。 自主學習能力不強, 主動性不夠。課時專注力不夠, 容易開小差。 頭腦靈活, 好奇心強, 興趣愛好廣泛。學習的興趣不高,對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依賴程度較高。其中部分進入醫學院的學生是因其父母覺得醫療行業前景光明而被迫選擇學醫,這部分學生對醫學甚至產生抵觸的情緒。
醫學基礎課程作為醫藥類專業的重要課程,在醫藥高職院校系統醫學教育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因課程涵蓋內容多、理論性強、概念抽象,對基礎較薄弱的高職學生來說全面掌握和運用是一個很大的難題。職業院校的醫學基礎課程主要有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病理學、生理學、藥理學等與臨床知識聯系的學科,其中人體解剖組織與胚胎學和病理學主要在于識圖分析記憶知識點,而生理學、藥理學重點在于邏輯的推理,需要從一個知識點根據機制推理出另外一個知識點。這些課程的特點正是職業院校學生所缺乏不擅長的,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出現不能理解記憶力差等問題。再加上醫學基礎課程基本上都開設在大一,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這樣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從來沒有接觸的科目表現出無所適從,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習的難度。
作為教師必須首先研究和總結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化教學手段各自有哪些優勢, 有哪些不足, 然后根據醫學基礎課程的特點恰到好處地運用現代化并結合傳統教學手段的使用, 充分發揮兩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優勢, 形成優勢互補, 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針對職業院校的學生的特點和醫學基礎課程的的特點,本人將從學生角度和教師角度闡述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在職業教育醫學基礎課程中應用優缺點。
1.1 優點
從學生角度,傳統教學手段,教師通過講解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把難點通過在黑板上畫圖展示,邊展示邊講解,這個過程花時較長,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可以理解以便記憶深刻;在生理學、藥理學這種邏輯性強的學科,適用于此種方法,在黑板上展示一個知識點根據機制用箭頭標示推理出另外一個知識點。學生課后如遇到類似問題,也可以模仿教師的這種方法來理解推理。從教師的角度,這種傳統教學手段需要教師充分備課,在不斷的備課中提高了自己的教學能力。尤其對于正在進步中的青年教師,傳統的教學手段可以督促青年教師不斷的發現自己的問題不足,以便更好的解決問題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提高教學基本功。
1.2 缺點
從學生角度,一堂課45分鐘,全程集中注意力聽教師講解,對于部分學生來說較難,尤其是對醫學不感興趣的被父母逼著學醫的學生來說,教師的講解在他們眼里非常枯燥乏味,他們容易出現開小差、睡覺、玩手機等情況。從教師角度,全程用傳統教學手段教學,對教師要求較高,教師上課的課前準備需要更多的時間,全程的講解比較消耗教師的體力和腦力。
2.1 優點
從學生角度,現代化教學手段融入了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與計算機技術, 將視頻播放、音頻學習等生動的學習方式引入課堂教學中, 刺激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受, 帶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使他們在課堂的主動參與率大大提高, 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學習效率。此外, 現代化教學手段還可以實現對學生課堂學習狀況的記錄, 便于后續課程學習評價時進行參考。從教師角度,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教師的上課變得更加輕松省力,尤其是在醫學基礎課程表現出以看圖為主的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病理學,可以通過視頻或3Dbody等各種手機APP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認識圖中所指的部位。
2.2 缺點
從學生角度,這種視頻音頻的刺激時間短暫,很容易課后遺忘。從教師角度,很多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有些教師甚至把所有要講的知識點羅列在PPT上直接照PPT念,長期以往教師忽略了教學基本功的培養,忽略了與學生的課堂交流互動。
在職業院校的醫學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如果光靠單純傳統化講解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求, 在講授過程中, 利用制作精良的ppt課件引入, 配以簡單易懂的動畫以及一目了然的圖片視頻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可將學生從紛繁復雜的醫學理論知識中解脫出來, 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醫學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有些知識點僅靠講解和在黑板上畫圖這種傳統化教學手段不容易解釋清楚, 比如為了更生動具體地介紹某些器官、組織的微細結構和各種生理、病變的過程, 常常需結合教材中的各種示意圖進行講解。但書本中示意圖表達的意思畢竟是靜止的、抽象的, 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 通過現代化的動畫和聲音的處理, 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步接受信息的刺激, 掌握起來就輕松愉快得多。如我們講解心臟的構造和功能時, 為了讓學生了解心臟的三維結構, 心房和心室的位置和毗鄰關系, 可以隨意放大定格某一畫面, 或自由任意重現某一個部位, 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解能力。
從以上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職業院校醫學基礎課程中的應用的優缺點來看,在今后的教學中需傳統的教學手段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效結合使用,才能使職業院校的學生和教師在醫學基礎課程的學與教中受益和進步。
(作者單位: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