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來鋒 陳升 陳析
職業道德是人們在從事社會職業,履行職責過程中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和準則。正確的職業道德能為個體提供持續穩定的工作動力,從而推動工作者以積極的態度行為投入職業。本文從分析職業道德教育的內涵著手,對中職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從調整課程體系;改革職業道德教育方法,實施實踐性教學;創建良好的職業道德教育環境;加強德育師資隊伍建設,完善職業道德教育實效評價體系四方面進行了對策的探索與思考,希望為當前國內建筑類中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論上的新思路。
“道德”是衡量行為正當的觀念標準,是指一定社會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職業生活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是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責任等的總稱,屬于自律范圍,它通過公約、守則等對職業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規范。總言之,職業道德是學生的道德在職業活動中的知情意行的統一,即道德意識、道德行為規范、道德品格的統一。
“建筑行業職業道德教育”主要是針對建筑從業人員和建筑類專業學生開展的一種職業道德教育模式,是建筑行業人員在長期的職業教育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總結出來的,用以調整建筑從業人員與社會之間、建筑從業人員個人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職業道德關系,是培養建筑行業從業人員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的一種職業道德教育方式,是主觀意識和客觀行為的統一。建筑行業的職業道德有其特定行業的特點,但基本要求依然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建筑行業職業道德其核心內容應該包括:對待工作要科學施工,安全生產,遵規守法,廉潔奉公;建筑工程要為民造福、創新開拓、嚴謹求實、艱苦奮斗和團結協作等行業規范,并賦予建筑行業時代特色。
2.1 中職學校普遍存在不重視職業道德教育的現象
目前很多中等職業學校將目光主要放在如何設置專業技能以及專業課程的教育,對職業道德教育的關注不夠。學校往往認為畢業生就業率的高低與專業技能直接相關,因此學校更多關注學校開展的專業課程是否能培養出符合社會和企業所需要的畢業生,從而忽視了職業道德教育是否也符合社會和企業對勞動者質量的要求。不僅如此,很多中等職業學校在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時,都只是將它作為道德課程的一個次要部分,在德育課程中一帶而過,很少學校會將職業道德教育方面的內容作為德育課主要內容。這就造成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內容少、課時短的現象,職業道德教育成了“副科”。
2.2 職業道德教育方式多為紙上談兵,課堂教學照本宣科,缺乏針對性
職業道德教育可分為一般職業道德教育和行業職業道德教育兩個層次。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所開展的大多為一般職業道德教育,而行業職業道德教育,作為該行業從業人員所應該具有的行業規范則往往被忽略。這種現象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職業道德教育現在更多的表現為課堂教學的模式,即老師講,學生聽,課本上怎么說,老師就怎么講,至于企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從業者,則不在講授范圍之內。這種現象歸根結底是因為當前學校與行業、企業缺乏聯系,從而使得職業道德教育缺乏針對性,只能泛泛而談,不能涉及到行業、企業對從業者的真正要求。
2.3 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安排缺乏科學性,評價體系單一
多數中等職業學校課程安排的特點,一般都將基礎文化課程安排在第一學期,這樣有利于在以后的學期里集中、系統的安排專業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最后一學期則安排為實習。這種課程設置與安排就使得學生在就業前不再接受理論課教學,也就更談不上繼續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另外,目前中等職業學校中職業道德教育的評價方式主要以書面考試的為主,由一張試卷、一個分數來決定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結果,學生們也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只要考試過關就是已經符合社會和企業的用人要求了,從而忽視了職業道德教育真正的意義所在。
2.4 職業道德教育的專職教師缺乏
專職從事職業道德教育和研究的教師普遍很少也是目前中等職業道德教育所面臨的問題,而普通德育課教師由于缺乏參加企業實踐的機會,對行業、企業所需要的職業道德缺乏了解。并且,在學校中常常認為職業道德教育是德育教師的教育任務,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師、實習教師、學校管理者以及教輔人員似乎不承擔職業道德教育的任務,這就使得學生缺乏一個職業道德養成的良好氛圍。
職業教育的性質和內涵決定了職業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能力是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表現出的、能動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實踐能力,由專業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會能力構成。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為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了前景。
不斷創新的職業道德教育活動平臺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血脈,是德育工作得以延續與創新的源泉,它不但為師生提供展示才華、發展個性的舞臺,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此,我校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德育活動新平臺。
3.1 把職業道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
針對學生學習的五個階段,構建了“團隊合作”、“自學成長”、“自信自尊”、“感恩導行”、“角色適應”五個主題框架。從2017年開始,面向2017級新生全面開展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建設,第一學期以“團隊合作”為訓練主題,采用“1+5”授課模式:其中“1”指以“團隊組建+團隊PK+團隊融合”為授課模塊,由指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1天的戶外團隊合作能力培養與訓練;“5”指圍繞團隊合作能力培養與訓練中的5個項目(即:團隊目標制定、團隊規章制定與實施、團隊成員執行力培養、如何應對團隊沖突、團隊核心成員培養),并結合專業特點開展培訓。
3.2 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堂活動
為了讓學生在健康運動中快樂成長,在運動中增強集體榮譽感和班級凝聚力,我校開展“現代活力校園”趣味運動;同時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塑造學生美好心靈。學生通過誦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自編自演節目、設計手抄報等,在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協調能力,藝術鑒賞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極好的錘煉。
3.3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健全職業道德教育實效評價體系
建筑行業中職院校的教師在職業道德素養和職業行為示范,不僅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在生活中更是學生們樂于學習模仿的榜樣。所以,建設德高為范的師資隊伍是提升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實效的重要途徑。這對于“人們的職業活動具有明顯的導向、調節和激勵作用”。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教育水平的專業師資隊伍,能夠在根據行業特點結合教學過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掌握課堂進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運用師生互評的手段和方法,建立、健全學校職業道德教育效果的評價標準體系,認真梳理、總結,分析用人單位和學校對于職業道德教育的關切異同點、加大校企溝通合作,從而更好更快的解決建筑類中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現實訴求和未來預期。
伴隨著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規劃的實施,作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現代職業教育,必須緊扣時代經濟社會發展脈搏,與時俱進地按照區域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不斷創新優化德育工作模式,強化職業道德培養,加強團隊協作意識,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在健康向上的活動中收獲自信,收獲成功,不斷提高創就業的競爭力。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建筑類中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研究”(FJJKCG17-556)科研論文。
(作者單位:福建建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