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鏡 劉慧穎
本文針對高校創新創業指導服務出現的問題進行闡述,并提出建立高校創新創業指導服務體系。該體系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理論指導,宣傳活動,實踐指導和項目記載系統。希望對高校創新創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參考。
近年來,全國高等教育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各高校紛紛建立大學創新創業服務部門,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支持并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并取得一定成果。隨著創新創業教育的展開和深入,提高創新創業指導服務的需求也隨之增多,建立創新創業指導服務體系將有利于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理論及實踐教育,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實效,提高高校指導水平,并更加深入貫徹執行創新創業教育政策。
1.1創新創業指導服務還處在“普適”階段,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
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層次,能力水平,知識體系認知,及個人實踐經驗等方面。使得一部分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理解不夠,認識不清,不能夠充分利用所學專業和自身資源,合理開展創新創業工作。
1.2大學生創新創業熱情較高,但落地及成功率較低
畢業后繼續堅持的創業企業更少。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在校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僅為3%,而這3%的學生當中,堅持創業滿3年的不到50%。可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率和持續性有待提高。
1.3對國家相關扶持政策解讀不明確
各高校在傳達國家相關政策文件方面的執行效率參差不齊,信息對稱性不好。大學生對國家下發的各類支持創新創業的政策性文件理解不透,不能精準地把握時機,合理運用。
1.4高校指導工作宣傳力度不夠,宣傳途徑單一
學生創業經驗交流途徑少,經驗短缺,學生對創新創業活動參與度不夠,創新創業活動對學生覆蓋面小,校園氣氛不濃。
1.5創新創業服務指導組織機構建立不完善
部分高校隨設有創新創業相關部門,但工作范圍僅局限競賽報名等日常事務性工作。缺乏專職機構和教師專業指導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教師指導能力和專業素質不能滿足學生的指導需求。。
2.1理論指導
通過建設相關理論課程,對學生分層次,分年級進行指導。對入學不久的低年級同學,應重點傳授創新創業思想和創新創業理念,將創新創業思想深入學生學習生活。各專業教師,結合本專業特點,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理論教學當中,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創新創業路徑,為將來思想的落地做好準備。對高年級學生,應具體教授創新方法和創業實踐,讓學生參與到企業模擬訓練中來,切實進行實踐體會,為學生日后創業提供經驗參考和方法依據。定期為學生開展培訓,邀請校外創業專家到校指導,交流創業經驗,為學生提供學習途徑和依據。對政府下發的有關創新創業的文件,應組織教師及學生開展學習和討論,交流思想,交換意見,更好地落實文件政策,幫助學生和教師理解政策內容,以便更好地落實文件精神,切實幫助學生運用好國家政策,從而更好地運行創業實踐。
2.2宣傳活動
高校組建創新創業類學生活動組織,定期開展校級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周,創新創業論壇,沙龍等活動。學校通過創新創業服務網、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廣播、宣傳欄等多種媒介大力宣傳創新創業政策和動態、創新創業典型,活躍校園氣氛,帶動學生興致,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將創新創業活動同其他校園活動一起,深入學生生活。著力宣傳創業典型,邀請創業成功學生分享經驗,發展學生創業能力,打開創業溝通渠道。這將有利于學生參與交流,激發思想,能更好地理解創新的意義和創業的方法。
2.3實踐指導
對已經投入到創業實踐中的學生,學校配備專業指導教師,采取針對性較高的指導服務。針對學生創業過程的不同階段所產生的問題,進行全程指導。讓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共同參與指導,實現指導全方位覆蓋。從而提高學生創業實踐的成功率。定期組織學生培訓。邀請校外企業成功人士作為校外創新創業導師,定期開展座談,沙龍等活動,通過面對面問答的形式,解決學生創業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為學生提供企業經驗,社會資源和人才通道。打開融資通道,定期組織路演等活動,向社會和全校展示創業項目,吸引投資,招納人才。解決學生創業公司運營資金問題,讓學生創業團隊和項目能夠走得更長久。
2.4項目記載系統
對在校創業的大學生創業項目進行系統記載,分層次,分方向,分階段記錄觀測各項目和企業發展狀況,分析企業運營中產生的問題和運行優勢。根據統計數據,更合理地分配學校幫扶資源,形成問題解決體系,為日后指導工作提供經驗和參考。對已經畢業的學生創業項目,跟蹤服務一段時間,幫助學生在轉型期順利過渡,取得更好發展。
2.5增設專業服務指導機構
設立專業創新創業教研室,對學生創新創業指導服務系統化,規范化管理。增加教師培訓交流機會提高理論素養,鼓勵教師參與創業實踐以增加實踐經驗,鼓勵教師深入校外企業學習管理經驗。
建立高校創新創業指導服務體系將有利于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率,有利于貫徹落實創新創業政策,促進就業率,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實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大連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