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娟娟
師生對于美術課的重視不夠、互動較少。我們的教學實效不強,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很難突出美術教學的特殊性,特別對于小學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學的枯燥,興趣不大。老師在教的時候,同樣也覺得課堂不活躍。筆者就結合教學提出了幾點看法來探討小學美術課堂中美的教育。
小學美術教學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基礎性課程。但是,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往往實際情況是家長不理解、學生不熱情,有的學校甚至壓縮美術課時。為此,各方應扭轉傳統的美術教學觀,重視美術在小學義務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是美育的基本要求。美育,又稱美感教育。即通過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我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當前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有以下幾個具體的方法來提高美育的達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真正投入到美術課堂中,去認識美、發現美、理解美,去全身心上一堂美術課,就需要激發學生對美術的熱情。要想扭轉學生對學習美術無用的想法,還需要教師巧妙地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出思想誤區,在生活中、在身邊發現美,愛上美,走近美。
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是美的發源地,也是美術素材取之不盡的資源。為了讓學生愛上美術,教師就要開動大腦,發揮創意,創設適于美術學習的“生活化”情境,努力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美術課堂學習氛圍。在創建“生活化”的情境中,要符合課堂的目的,也要注意創新性和新穎性。筆者所在的初中是一所農村初中,那么我在講授一些貼近生活的課題的時,總是帶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欣賞丟勒的《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的時候,我就讓學生們聯想放假時大家是如何休閑娛樂的,也能體會作者創作時代的背景與繪畫時的心境。再比如在上《爸爸媽媽》這一課時,我就會讓學生帶來這些年爸爸媽媽不同時期的照片,讓學生們感受歲月在父母的面龐上留下的變化,去理解父母辛勞給我們創造的生活條件和關愛。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懂不懂美,直接影響了學生對美的興趣。而且,有一定的鑒賞能力也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目標,美術又是以視覺形象為載體的藝術形式,所以,教師還需要采用各種手段,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讓他們能通過自己的眼睛讀懂美,通過自己的語言去描述美。
在本學期揚州市“五個一百工程”的推動下,其中百幅名畫欣賞,給我們很多美術老師一項新的學習和研究方向。平時光看一幅作品,學生可能只是覺得好,卻不知道好在哪里,也沒有很深刻的情感體驗。美術,是以筆畫心,每一幅畫都是作者嘔心瀝血的情感之作。在鑒賞課上,老師可以不單單只是講作品本身,而是要根據作品,延伸到和作品相關的故事。比如在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水墨改畫》中,老師可以展出出一些著名的畫作,并給大家講述這些作品的作家生平、創造肖像畫的故事背景,讓學生產生豐富的遐想,體會畫面背后的情感,懂的如何去看鑒賞一幅肖像畫。
如教師展示出《梵高自畫像》系列作品。梵高是偉大的畫家,他的一生顛沛流離,又非常短暫,但是他卻創作了幾十副自畫像。這些自畫像背景形態不一,但是眼神都非常自信、堅毅。老師可以將這些自畫像挑出幾幅極具代表性的作品給學生們展示出來,并讓學生去用心觀察,看到每副自畫像的不同,并談談自己對每幅畫賦予的情感的真實體驗。聽完學生的觀畫感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們講述畫作背后的故事。如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潰時候割下自己一只耳朵創造出的包著耳朵的自畫像、梵高的愛情故事、梵高的生平經歷等等。通過這些讓人唏噓同情的故事,學生們完全就能體會到一個偉大藝術家的心境,和他對藝術無盡的追求,同時,也會讓學生們感受到藝術的魅力、藝術的美。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還會反作用于生活,進而影響生活,因此,要想真正發揮美術課堂的美育作用,教師還要通過示范教學,鼓勵學生學以致用,用心和筆畫出自己的作品,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美。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美術教學中,教師通過示范教學,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美術學習效果。所以,代課的美術教師一定要重視示范教學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要依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的不同,依據所教授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擇合適的、多樣化的示范內容,不能簡單的將表現作品的步驟機械性的演示一遍。其實,示范教學的方式有很多中,比如教師現場演示表現作品的步驟、教師展示事先繪好的畫作、學生上臺示范演示、學生優秀作品示范展示等。豐富的示范內容,才會讓學生感觸到藝術的美妙,體會到美術的真諦,感悟到美術的繪畫技巧。
在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發現美,在藝術欣賞中感受美,在豐富的實踐示范教學中接觸美,美無處不在,美蘊含于美術的課堂中。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