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姍姍
【摘 要】目的:探討在腎臟疾病臨床診治中的尿液分析存在的問題。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間收治的病患中1968例病患的尿液標本進行分析檢測。結果:腎臟疾病早期診斷中尿常規篩選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篩選等尿液分析都存在著不足之處。結論:臨床上采用尿液分析診斷病患的腎臟疾病雖然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缺乏足夠有效的研究精力。
【關鍵詞】腎臟疾病;尿液分析;問題
【中圖分類號】R24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1
前言:近年來腎臟疾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而目前對于腎臟疾病在臨床上廣泛采用的是尿液分析的方法進行檢查,尿液檢查對于病患病癥的狀態以及病患自身健康狀況的評估都有著重大的作用與意義。但是目前臨床上對尿液分析投放的研究精力明顯不足,尿液分析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的問題。本文就以尿液分析在腎臟疾病臨床診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間收治的病患中選取1968例病患的尿液標本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128例,女性840例。所選取的病患年齡均在8至76歲之間,平均年齡(42±3)歲;所選全部病患按尿液標本性質進行分組,分別為腎小球性疾病、非腎小球性疾病以及正常三組分別命名為A組B組C組。其中腎小球性疾病(A組)共1026例,非腎小球性疾病(B組)共822例,正常小組(C組)共120例。
1.2 方法 對選取的1968例病患尿液標本通過分析所采用的尿常規檢測方法、步驟及其最終結果進行觀察并得出腎臟疾病診治中尿液分析存在的問題。
標本采集與處理:通過使用尿沉渣專用的塑料試管對所選取的全部研究對象進行收集新鮮的20毫升中段晨尿并混均后為10毫升的尿液,并且貼上條碼以便區分。標本采集過后將采集到的尿液排架上機,并在兩小時內完成相關實驗。
顯微鏡檢測:將處理混勻的尿液取一滴放置在改良細胞計數板內,隨后由兩位檢驗師同時使用顯微鏡檢測統一標本,對紅、白細胞以及腎小管上皮細胞分別計數,并將其換算成每微升尿液中所包含的細胞數。
隱血陽性結果處理:通過相關儀器檢測隱血陽性以及RBC計數小于或等于6/μL 時,就將收取到的病患尿液標本進行加熱煮沸后再進行重新測定。
1.2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各組間比較應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3 結果 三組研究對象RBC計數及形態分類結果比較A組與B的RBC計數均明顯升高,與C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三組研究對象尿液隱血實驗與RBC計數結果相比較,尿液隱血試驗陽性與鏡檢RBC陽性符合率達91.7%,在所選取的1968例病患尿液標本中,檢測出隱血假陽性率與假陰性率分別為1.80%和0.78%
2 尿液分析問題討論
2.1 尿液分析在腎臟疾病早期診斷中的問題:腎臟疾病是一種能夠嚴重威脅病患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嚴重疾病,病患在患上腎臟疾病時不僅會給自身身體健康帶來危害同時還都會擔負沉重的經濟壓力。由于目前的尿液分析準確度不高加上病患廣泛缺乏預防保健意識導致了腎臟疾病的頻發[1]。經過對選取的研究對象觀察過程中能夠發現在對腎臟疾病早起診斷中尿液分析存在的一些問題:
尿常規篩選存在的問題:尿試驗在對管型細胞與結晶成分等的識別上缺乏著一定的識別能力,因此在出現異常時,尤其是合并糖尿病高血壓以及泌尿系統疾病等病患,通常都需要進行顯微鏡檢查。通常在進行尿蛋白測定時都需要與染料結合,但是不同的尿蛋白與染料結合能力不同,需要避免干擾物質影響結果。
尿微量白蛋白篩選存在的問題:在一個正常的人體內尿液中,通常蛋白質的含量都比較少,正常情況下每24小時排量在40至120mg,如果24小時的排量在150gm以上時即可以判定為顯性蛋白尿,由于尿微量白蛋白不能通過常規檢測方法檢出,就有可能會導致病患尿液中的白蛋白水平被低估,其仍存在著較高的漏診率。
2.2 尿液分析在腎臟疾病嚴重程度評估中的問題 腎臟疾病病變嚴重的程度估計是臨床診治的重要環節,就目前而言,針對腎臟疾病臨床主要的依據是根據病患腎活檢組織的病理進行診斷,雖然腎活檢在診斷手段中有著顯著的效果,但是也有著具有創傷性的缺點,并不適宜進行反復監測[2]。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一直致力于在尿液中尋找出有利的證據用以反映腎臟的結構損傷以及嚴重程度。
尿液中有形成分的診斷價值:尿液中有形成分的顯微鏡檢一直以來就是一種極具實用診斷價值的手段。特別是在腎臟組織結構發生損傷時,對尿液中有形成分的類型和含量等對估計腎臟病變的眼中程度起著重要的作用。
尿液中蛋白質電泳的診斷價值:現目前的電泳技術已經得到較好的發展,在對于一些腎臟疾病,尤其是一些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只需要夠根據尿液中出現的主要蛋白成分就可以正確的對蛋白尿進行分類并且判斷出腎小球過濾屏障的受損程度。
2.3 尿液分析對腎臟疾病病因判斷的指導價值 隨著今年來對腎臟疾病病因和病發狀況不斷深入的研究了解,腎臟病因學實驗診斷也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新的突破和進展。
與自身免疫相關性的病因診斷:一般多種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病因通常都被認為是與病患自身免疫系統相關的因素有關聯。在病患體內經常可以檢測出多種病患自身抗體或者組織成分起免疫反應的細胞,還有一些針對腎組織結構的自身抗體,這些目前均被認為是原發性血管炎的血清學標記。
尿液分析與感染性病原體相關的病因診斷:現階段已經能夠證實多種感染性病原體是引發腎臟疾病的病因之一,在臨床診斷中實驗室檢查感染病原體能夠為診治提供有效的依據。目前,血清學以及分子學和病毒學已經成為實驗室對感染性病原體的常用診斷方法。在感染后引發的腎炎發作的相關病原體中因病毒感染所引發的腎臟疾病已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重視。
3 結語
在腎臟疾病的臨床診治中,尿液分析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其臨床應用研究的空間還非常大,現目前對尿液分析的投入力度和科研能力都還不夠強力,只有將尿液分析的應用價值有效的挖掘出來,并加大投入力度才能更好的為腎臟疾病臨床診治提供更加科學和合理的依據。
參考文獻:
姜儻.腎臟疾病臨床診治中的尿液分析問題[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5,28(4):340-343.
耿志娟.腎臟疾病臨床診治中的尿液分析問題[J].醫學信息,2015(18):3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