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英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全科醫學越來越引起人們廣泛的重視,它能保障和改善居民健康生活,建立和健全完整的醫學體系,所以說現我國衛生事業改革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發展全科醫學。全科醫生正是通過全科醫學理論指導和專業培訓,具有獨特的工作表現,對我高校而言,全科醫生承擔著學校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和轉診、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學生體檢等全方位服務,呵護師生的健康,就像是學校的“守門人”。但是全科醫學在我校使用中存在不足之處,本文將以此為探點,探討和推廣全科醫學的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全科醫學;高校;措施
【中圖分類號】R1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2
1 全科醫學的概念和特征
1.1 全科醫學的概念 全科醫學是臨床二級學科,在高校中全方位為全校師生提供服務,是臨床醫學、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復醫學等綜合性醫學專業學科。并將個體與群體健康融為一體,由全科醫生提供長期、綜合、整體性的以人為中心、以學校為單位、以社區為范疇的醫療服務[1]。
1.2 全科醫學的特點和基本特征
(1)全科醫生作為病患的首診醫生,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遇到危重病人能及時轉診,預防性防治疾病,為健康提供保障。例如,宮外孕早期發現的學生由于及時轉診,送到上級醫院治療,避免發生大出血的嚴重后果;常見性傳染病水痘、麻疹、肺結核、甲流等等,患者到學校門診就診時,接診醫生發現為疑似傳染病病人,進一步送到上級醫院確診治療,并嚴格按照學校《醫務室人員接診疑似傳染病病人操作規范》有序開展上報、消毒、隔離工作,嚴防傳染病在學校交叉傳染和爆發流行。
(2)以基層醫療為保健,社區為基礎。首先,門診病人病情較輕,以一般性常見病、多發病為主,全科醫生都能憑借全科醫學知識和技能處置完成,引起全校師生們好評;再有,目前大多數人偏愛醫院過度的治療和醫療檢查,不能正確認識預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對全科醫學及全科醫師的誤解,難免會有些疑惑。但是,當門診出現急危重癥患者就診及出診時,醫務人員具備專業的全科醫學知識尤其重要,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判斷病情并進行搶救,為送到上級醫院爭取了搶救時間。在健康教育方面,為提高學生們對醫學知識的興趣和愛好,結合“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世界艾滋病日、愛牙日等等”等特殊節日舉辦現場答疑,有獎問答等互動活動,軍訓期間給新生普及大學生健康課程,全力提升師生健康素養和身心健康水平。
(3)以人為主體,師生為中心,連續性、協調性、綜合性的醫療服務。每年的教職工體檢,針對個人的體檢結果,合理安排患者膳食,避免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疾病加重;相關功能鍛煉過程中遵循序漸進原則,督促患者戒煙酒,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正確指引患者用藥。新生入校體檢時,按照《高校新生體檢指引》精神,根據有效疾病資料和復查結果,及時慎重地作出學生體檢休學、退學或專業調整的通知,為免學生出現意外,將在校期間須免予軍訓或免予劇烈運動的學生名單分別報相關學院和體育部。同時建立學生健康檔案,跟蹤隨訪,對有可能出現重危并發癥的學生,及時與家長見面,詳細了解其患病病史以及診治情況,介紹其子女所患疾病時有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其注意事項,遵守隱私法并保護患者隱私,同時簽署相關協議。
2 全科醫學在我高校推廣與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全科醫學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科,隨著全科醫學教育的發展,需要本科室制定完善的師資教學和培訓管理制度,由于基層病人病情輕,大家搞科研的積極性不高,我們可利用學校醫護學院平臺與學院老師共同研發教學與科研,扭轉基層搞科研難的問題。明確培訓目標和目的,培訓時加強對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培訓,掌握急、危、重癥病人的早期診斷和轉診指征,跟蹤隨訪治療后的病人,把學到的全科醫療知識運用到工作中,這些都是全科醫學有別于專科醫學課程上的區別,真正實現醫學模式的轉變[2]。在上述中我們發現,全科醫學在我校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方面,全科醫生和護士的專業知識要求比專科人員更高,在這種工作模式中,要求每位醫護人員都要熟練掌握各門學科的理論知識。就目前來說,我們科室拿到的全科醫生、全科護士證就不到總人數的一半,這是因為科室整體學習氛圍不夠濃厚,師資力量較薄弱;另一方面,在專業技術上,我們的醫務人員大都是由內科、中醫科轉型而來,外科急救處理技能不夠熟練,心電圖基礎知識不扎實,不能快速分析診斷急危的病人。并且,與師生溝通不到位,容易發生誤解,這些都是我們工作當中遇到的常見問題。
3 完善全科醫學隊伍在我高校中應用的工作措施
全科醫師體系的3個關鍵環節是進修、培訓、考核,通過對全科醫師3個層次的標準建設,為全科醫生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3]。在全科醫生、護士人才培養上,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培養:一是,采取進修方式,選派一批業務骨干和業務水平較低的醫務人員到醫院進行學習,在學習中,全面掌握全科醫學相關理論和技術操作,規范進修內容、保證進修質量,鼓勵醫務人員考取全科醫師、全科護士證;二是,采取崗位培訓方式,由科室技術骨干定期組織大家業務學習和技能操作,熟練CPR、AED操作,掌握急、危、重癥病人的早期識別及轉診指征,并做好隨訪、跟蹤、登記;再者,是提高服務意識,加強繼續教育、提高全科醫學師資水平,以上內容可納入定期考核,作為個人評優以及獎金發放的參考。
4 結束語
相較醫院而言,高校醫療服務機構病人比較少,全科醫師的主要任務是“預防、保健、醫療、康復”一體化服務工作。隨著師生健康意識持續增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醫療行業的要求也要不斷提升,全科醫學作為一種新的模式在高校中運用,他可以為師生提供更便利、優質、個性化、綜合性、全方位的服務,其內容包括:了解患者需求,制定治療方案,心理護理,健康檔案建立,健康管理,多與患者溝通,電話隨訪等等。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完善全科醫學在高校中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J]全科醫學的定義 上海醫藥2012,33(6):45
劉彥玲、謝苗榮、陳建軍 國內外全科醫學師資建設研究 [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4):388-389,398[www,chinagp.net]
陸媛,于德華,潘瑩,等.國內外全科醫學師資標準現狀及建設設想 [J]. 中國全科醫學,2015,18(21) :2493-2497.[www.chinag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