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亞萍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燒傷整形科 江蘇 蘇州 215006)
燒傷將在患者皮膚形成瘢痕,對于患者外觀形成嚴重影響,而通過采取瘢痕整形手術是對燒傷患者進行治療的有效措施。燒傷患者在接受疤痕整形手術期間面臨著較大心理壓力,通過采取科學有效的圍術期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依從性降低其心理負擔,對于提升手術治療效果以及促進預后康復等均具有重要意義[1]。本次研究將重點分析燒傷患者接受瘢痕整形手術期間有效的護理措施及其應用效果。
抽取院內2018年1-12月診治的28例行瘢痕整形手術的燒傷病人為分析對象,利用數字法,定義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包括患者14例,男性5例,女性9例;年齡范圍20~52歲,年齡均值(35.4±0.3)歲。對照組:包括患者14例,男性6例,女性8例;年齡范圍19~53歲,年齡均值(35.2±0.4)歲。兩組研究對象上述線性資料組間比較均衡度高(P>0.05)。
對照組患者圍手術期內實施常規護理,包括手術前協助患者完善好身體檢查,于術后密切觀察其整形部位的具體情況等;而觀察組患者則在圍手術期內采取綜合護理,主要方式如下:(1)手術前護理:手術之前護理人員需詳細耐心的進行自我介紹,同時向患者講解手術前的相關注意事項以及院內情況等,同時還需要住并陪同完成相關檢查,包括血液檢查和尿液檢查等;(2)心理護理:圍手術期內須做好患者心理疏導工作,積極的童話著加強溝通及交流,詳細了解其內心狀態及想法,還需耐心回答患者各類疑問以消除其恐懼感和緊張感。可通過介紹成功治療病例等方式,幫助其樹立康復信心。同時充分發揮患者家屬的積極作用,給予其陪伴和鼓勵,幫助其擺脫焦慮、擔憂等負性情緒;(3)手術前清潔:術前需要對瘢痕及正常皮膚組織之間形成的污垢堆積進行清潔,以緩解其術后發生感染的風險。同時還需應用溫水對其疤痕處實施浸泡,每日需浸泡一次以上,以達到清潔污垢和軟化瘢痕組織的作用,為術中處理奠定良好基礎;(4)術后護理:手術后患者麻醉前需要監測其各項生命體征并進行記錄,協助患者維持舒適體位,確保呼吸道暢通。對其床單進行定期清理和更換,每日開窗通風確保室內空氣的清新和流動,對病房內溫度及濕度進行調節,病床之間可用簾子進行隔離,同時告知探望親友避免大聲說話,確保病房中的安靜;(5)對癥護理:整形手術后需注意其敷料處存在滲血情況與否,特別是在植皮穩定后,可應用溫和無刺激性洗面奶對其面部皮膚進行清潔。對于四肢整形者可協助其抬升患肢,并利用甲板進行固定,并密切觀察其患肢血流情況,避免發生血栓,并結合病人實際情況,指導其開展適量運動;(6)飲食護理:結合其實際情況制定科學飲食方案,避免食用具有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可給予患者高熱量食物,以易消化食物為主,可多食用新鮮瓜果蔬菜及富含維生素類食物。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后的自由離床活動時間以及整體住院時間;統計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內的并發癥情況。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離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治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組間比較均具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圍術期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圍術期指標對比(±s)
組別例數離床活動(d)住院時間(d)觀察組142.11±0.6211.17±2.62對照組144.57±1.2619.62±3.24 t 4.1965.398 P 0.0000.000
觀察組圍手術期內發生的肺部感染、壓瘡及供皮區感染等并發癥率均低于對照組,且組間對比沒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圍術期并發癥率對比[n(%)]
燒傷后的疤痕整形手術是對于燒傷患者進行治療的主要措施,圍手術期內的有效配合,有助于提升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可促進其身體機能盡快恢復,同時也關系到患者手術治療效果的高低以及日后生活能力的提升[2]。因而護理期間需要站在病人角度思考問題,詳細了解其心理狀態,幫助其樹立自信心。同時燒傷后患者整形手術為主,其護理也是一項復雜且持續的工作,在此期間需要給予患者有效的鼓勵,確保其能夠積極主動配合醫護工作,同時給予其精神上的鼓勵與安慰,確保患者保持積極樂觀心態,有利于提升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中,對于觀察組患者采取了圍術期綜合護理,分別從心理、飲食并發癥等各個層面加強患者護理干預,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住院時間以及術后離床活動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同時并發癥率低于對照組。這提示,通過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促進燒傷患者術后盡快康復并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對于提升手術治療效果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燒傷患者接受瘢痕整形手術期間采取圍術期綜合護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并發癥風險并促進其盡快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