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
摘要:隨著教育的改革和創新,教育工作重心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人們更加注重學生思政教育,行為規范是學生思政教育的外在表現。在高職院校中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由輔導員來負責,主要是從學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塑造學生良好的行為是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輔導員如何把握十九大精神的實質,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要求培養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以從而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關鍵詞:黨的十九大 ? 精神 ? 高職輔導員 ? 學生行為
學生良好行為是建設文明校園的重要內容,自十九大召開以來,全國掀起了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熱潮,同時十九大報告對高校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總體方針和任務,開展各類活動積極推進十九大精神走進校園、課堂、走入學生的心理。學生良好行為的塑造是高校教育踐行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對中國特色教育事業中的具體目標的有力回答。青年是我們國家未來的希望,如何將十九大精神浸潤學生心理,培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高尚思想修養和文化品質,同時使學生能夠深刻的認識到自身肩負的使命和責任。開創新時期教育事業的新局面,是目前高校探討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戰略方針建設教育強國是關鍵工程,將教育工作放在重心,加強現代化教育建設工作。因此高職院校踐行十九大精神內涵,緊抓教育事業、重視學生思政教育、塑造其良好的行為是整個高職教育工作的核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人才的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也提出,思政教育其實是做人的教育,教育工作者需緊緊圍繞學生,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質、將培養青年綜合全面發展與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工作結合在一起。因此學生良好行為規范塑造不只是國家對教育的要求,同時社會對學生的要求。行為習慣是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體現,受外界條件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思想潮流充斥在學生的周圍,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造成影響,因此高職院校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點。同時學生想要未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除了必備的知識技能之外,良好的行為基礎。根據研究表明學生行為是可以后天養成,隨著周圍環境、知識、年齡的增長隨之變化[1]。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同時引導學生養成行為能力的過程,可幫助學生改進自身的行為習慣,在一言一行中體現中華文化的魅力,進而促進高職院校學生養成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及良好的抗壓能力。
二、高校輔導員學生行為塑造工作現狀
(一)缺乏關心
高職輔導員為了更好幫助學生學習和生活,解決生活困境,實現育人的目標。輔導員往往會關注學生的生活,密切注意學生的行為習慣。但目前卻存在關心不夠全面,在處理學生問題時沒有結合實際情況,以偏概全。甚至很多時候會出現越俎代庖的現象。長期以往使學生養成依賴感,無法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同時輔導員在面對較難處理的問題時卻敬而遠之,存在關心不足、不到位的情況。
(二)教育的吸引力不夠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多為90后,缺乏責任感、享樂主義、團隊協助能力較差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針對這些問題,輔導員需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在高職教學體系中雖然德育課程開設較少,每學期都有相應的課程在開展,但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對于學生而言德育教學內容枯燥,缺乏興趣,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2]。
(三)缺乏服務學生的意識
輔導員主要工作是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社會、培養其正確的價值觀,使其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適應社會的發展。在具體的工作中輔導員缺乏服務學生的意識,仍是以管理為主。很多時候采取強制性措施,同時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較少,從而導致教育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
三、高職輔導員學生行為塑造工作中有效融入十九大精神
(一)尊重并關心學生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應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明確學生主體地位,增加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促使學生能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學生能夠在德育教育中獲取成就感。
輔導員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關心和關愛學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精神指引,將國家層面、社會層面等價值取向等融入到學生思想教育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準則,堅持不懈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十九大精神的堅實踐行者、傳播者、模范者。同時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認真分析每一位學生的特長及優點,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并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從而增強學生自信心,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做好輔導員教育工作。
(二)開展生動有趣的教育活動
在日常教育中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其良好的學習品質,以此來使十九大精神的學習能夠落到實處。積極開展思想信念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十九大精神的學習列入高職院校學生培養方案之中,同時以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在實踐活動中踐行十九大精神。高職院校可舉辦反映十九大精神的課外活動,如,開展關于十九大系列講話的講座,邀請先進工作代表、校領導講解十九大內容,從而能最大程度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關注十九大精神。同時在社團、學生會、班級活動之中,輔導員積極發揮優秀學生的模范帶頭作用。通過多種形式的德育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思想品德的學習,最終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教育扶貧
在學生行為塑造的工作中,首先需將學生重點關注問題與十九大工作報告內容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十九大中惠民政策,同時將十九大思想、路線等融入到學生行為塑造的工作之中,從而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學生教育、引導、塑造的目標。例如,在十九大工作報告中指出2020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現行標準下的脫貧,在高職院校中很多學生都來自于偏遠的農村,甚至有部分學生家庭屬于貧困家庭,主要以種地為生,家庭經濟收益差且人口多。目前國家已出臺了相關的教育扶貧政策,但在學校中具體工作的落實還需要輔導員來協助完成[3]。
輔導員工作除了對學生的資助工作以外,更需注意對學生的教育。雖然目前已設立助學貸款、助學金等體系,但這些都不是長久之計,學生在畢業之后仍需依靠自身能力來適應社會。因此在高職院校在教學扶貧工作得到落實的情況下,應將教育資源和人才培養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就業及創業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意識。最終能夠實現“一人就業、一家脫貧”的目標。例如,高職院校可組織學生參與創新大賽等活動,并給予一定的經濟支持,使學生能夠發揮專業優勢和特長,最終落實十九大教育扶貧的指示方針。
(四)增強自信心,提升文化素養
高職輔導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還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教育之中,從而堅定學生信念。建設富強,民主、和諧社會主義強國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因此輔導員在教育中融入十九大精神,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成為能夠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新人。同時踐行十九大精神“依法治國”方針,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素養,引導學生提升認識到自身法律素養的重要性和價值,同時以實踐活動為指引將十九大精神融入到學生思想道德素養和法律素養的培養之中,從而在實踐中踐行十九大精神。
(五)建立十九大精神研究社團
青年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青年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國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前途。緊密圍繞十九大精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立十九大精神研究社團。例如,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可以針對與自身密切相關的十九大精神中精準扶貧相關政策展開討論,或者是針對城鄉教育發展發表自身的觀點[4]。
四、結語
高職院校塑造學生行為是學生思想教育的外在表現,因此在日常教育與管理之中輔導員應準確把握十九大精神內涵,以立德樹人和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為最終目標,深入領會十九大精神,并將其內化為關心學生、服務學生、教育學生的工作實踐。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踐行十九大精神,使其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播者、擁護者。最終培養學生成為擔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新人,這既是高職輔導員的責任同時也是義務。
參考文獻:
[1]陳曉盾.將黨的十九大精神融入高職輔導員學生行為塑造工作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9,(03):27-29.
[2]于雪姣,李宣虹.高職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方法初探[J].同行,2016,(03):94-96.
[3]韓雨杉.淺談如何做好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J].新校園(上旬),2016,(01):164-164.
[4]常星.高職院校輔導員如何進行“輔導”工作[J].經營管理者,2017,(18):247.
(項目基金:2018年度河南省社科普及規劃項目,立項編碼為0245;作者單位: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