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冉
摘要:高空拋物作為城市化發展進程中一種特殊的侵權方式,一經出現便引起了理論界和實踐界的極大關注。文章以高空拋物與高空墜物之間的區別為切入點,以有明確責任人和無明確責任人的角度分析各自的責任的承擔問題。從立法的角度解釋高空拋物立法的釋義,再對現有立法的意義進行闡述,進而分析我國現有立法的不足。最終,在此基礎上從完善立法、明確責任、設立專項救助基金等角度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高空拋物 ? 高空墜物 ? 侵權行為人 ? 連帶責任
城市中拔地而起的一幢幢聳立的高樓是我國城市化和市場經濟發展的最好見證者。然而,高層建筑除了展示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規模以外,還涉及到諸多問題,比如采光問題、空間問題等。其中非常嚴重的則是高層建筑涉及到的高空拋物或墜物問題,因為該問題不僅涉及到行人的人身權問題,更是涉及到其財產權有可能遭受侵害的問題。近年來,高空拋物、墜物致人損害的案件比比皆是,例如,2018年4月廣州白云區某廠房高空墜狗致人高位截癱的案件,引起
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更引起法學界對于高空拋物、墜物法律責任劃分問題的探討。因此,本文從高空拋物與高空墜物的區分,高空拋物責任劃分的原因以及我國現有立法對高空拋物的規定為切入點,深入分析我國高空拋物責任劃分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高空拋物與高空墜物的概述
(一)高空拋物的含義
高空拋物是指,行為人從高層建筑物中或高空中拋擲物品,導致對不特定的第三人的人身或財產以及公眾安全產生不利損害后果的行為。[1]
(二)高空墜物的含義
高空墜物是指,高層建筑物上放置的物品或建筑物外的附著物,由于意外、不可抗力或管理人管理不善,導致第三人的人身或財產以及公共安全遭受侵害的結果。
(三)高空拋物與高空墜物的區別
第一,高空拋物本身是行為人有意或無意的具有一定主觀能動性的行為。而高空墜物與人的行為無關,是由意外、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的。
第二,高空拋物屬于行為致害,是由行為人通過拋擲、丟棄等行為而導致的侵害行為。高空墜物屬于物件致害,是物體由意外或不可抗力墜落而導致的侵害行為,如附著物老化從建筑物外墻脫落、大風等極端天氣致使物體墜落等。
第三,高空拋物的責任主體是行為人。該行為人不限于建筑物的使用者,任何可能出入建筑物的人都可能成為高空拋物的行為人。但由于高空墜物的原因具有多樣性,因此高空墜物的責任主體,既可能包括建筑物的使用人,也可能包括對建筑物承擔管理、修繕等義務的管理人。
二、高空拋物責任的劃分
目前,對于高空拋物責任劃分的依據主要是《侵權責任法》第87條,下文筆者主要依據該條的規定予以闡述。
(一)有明確責任人的情況下
筆者看來,當能夠明確高空拋物具體責任人,并對其進行責任認定時,首先要考慮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是故意。若其能明確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且主觀方面是故意的,那么該高空拋物的行為不能單純的依據侵權責任法來解決,應轉為刑法進行規制。若行為人主觀方面不是故意為之,則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即可。
(二)無明確責任人的情況下
目前針對高空拋物致人損害無法確定具體責任人時,司法實踐中,法官一般按照《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進行案件的審理,也就是在無法確定具體侵權人時,除能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以外,由所有建筑物的使用人共同承擔補償責任。[2]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找不到具體責任人,那么建筑物的所有使用人都應承擔補償責任。而侵權責任法中所規定的補償責任是民事賠償的一種補充形式,它包含在廣義的民事賠償范疇之中,是在侵害事實發生的過程中,受益人雖然在行為上無過錯,但基于與致害人的特定民事法律關系,根據公平原則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三、我國立法現狀分析
(一)《侵權責任法》第87條釋義的解釋
首先,高空拋物中的“物”的來源是建筑物,包括樓房(一般情況下認定為兩層以上的樓房)、天橋、鐘樓等。再者,劃分責任時的致害物既可以是拋擲物,也可以是墜落物,本條適用于難以確定具體責任人的情況。進而,除能證明自己不是具體責任人外的所有該建筑物的使用人共同承擔責任,其中,自證清白的方式為:(一)提供證據證明發生損害時,自己沒有在該建筑物內。(二)證明自己沒有占有或使用使損害發生之物。(三)證明自己所處的位置在客觀上不具有造成侵害的可能性。[3]最后,建筑物的使用者共同承擔補償責任,即基于公平原則的基礎上對受害者經濟方面的救濟。
(二)現行《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意義
首先,是對受害人負責。在無法確定具體侵害人時,若不采取相應的手段維護受害人的權益,那么受害人將獨自承擔全部損失。這樣的話,對于受害人的就醫等問題難免會造成困難。而第87條中對于受害人所規定的相應的補償措施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受害人的權利。
其次,有利于警醒眾人,預防事故的發生。對于建筑物的使用者而言,在共同被判定承擔責任后,此后必定會采取相應措施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對于社會的影響而言,該項立法出臺后,對所有高層建筑的使用者也會敲響警鐘,也使人們意識到高空拋物不僅僅是道德的缺失,更是觸及他人人身安全的違法行為,使公民主動地對高空拋物危害進行宣傳。
最后,有利于切實地尋找真正的侵權責任人。由于第87條中有關于共同分擔受害人損失的規定,建筑物使用人往往會為了維護自身的權益,主動為案件提供更多的人證、物證。一方面證明自己的清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找到真正的侵權責任人。
(三)現有立法的不足
首先,沒有具體規定高空拋物與高空墜物的區別。由于《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的條款中,將高空拋物與高空墜物的規定放到一個條文中,筆者認為,高空拋物與高空墜物的嚴重性、原因,責任承擔等是不同的,因此,應將其進行分別規定。同時,區分時可依據致害物的類別,如,重慶煙灰缸案中,煙灰缸很明顯不可能是墜落物。
其次,在建筑物的所有使用權人需要承擔責任的案件中可能出現的執行難問題,將有損法律的權威。第87條是一種過錯推定責任,即被告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或者被告不能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均要承擔民事責任。[4]這往往會導致承擔責任的主體過多,如“重慶煙灰缸案,渝中區法院判決24家住戶分擔受害人17.8萬元,每戶賠償8101.5元,執行過程中,僅有兩人做出了全額賠償,還有一個被執行人給了1000多元,其他被執行人分文未給,以至于法院不得不中止執行。”[4]這不僅使受害人無法得到相應的賠償,還會使責任承擔者失去對法律的信任,導致社會上出現質疑法律權威的聲音。
最后,涉案當事人存在舉證困難的情形。第87條在舉證責任上,司法實踐中采用的是過錯推定的原則,也即是首先推定建筑物內所有的使用人承擔補充責任,只有其能夠舉證證明自己不在現場時,方可免于責任承擔,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建筑物使用人的舉證責任問題。[5]
四、完善高空墜物法律規制的建議
(一)明確區分高空拋物和高空墜物的前提下細化責任的承擔
由于高空拋物是具有一定的主觀動能性,大部分案件可以明確具體責任人,所以在確定高空拋物行為之后,依據責任人與受害人的社會關系等方面查明其是否存在故意傷害的可能,爾后再判斷民事或刑事責任承擔的問題。由于高空墜物是因意外或不可抗力所致,所以應找出墜物的原因,如,是建筑本身施工問題,物業管理不當問題還是居民物品放置不穩的問題,再確定責任人并進行責任劃分。
(二)降低自證清白的難度
在高空拋物中,建筑物使用者依法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而自證無罪。公民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無法為自己提供充足的證據的。因此,在筆者看來,為了使更多的人不受不白之冤,維護法律權威,需公安機關、小區管理者、社區服務者、法院等共同配合,發揮各自的職能共同尋找真正的責任人。
(三)設立專項的基金對受害者加以救濟
在高空拋物行為難以明確責任人時,對受害者進行的補償是基于公平的社會救濟原則,這種社會救濟并不能完全解決受害者的困難,而且更多的時候,法院做出判決后受害人并不能及時得到相應的賠償。如前文提到的重慶煙灰缸案件中十四年來只有少數責任人承擔了應負的責任,這使受害者的權益嚴重受損。因此,筆者認為,為了加強救濟力度和效益,應由社會組織及國家相關機關出面,建立專項社會救濟基金,將高空拋物納入社會救濟范疇,這樣可以在難以得到賠償的情況下,使受害者的就醫、生活等得到基本保障。
(四)加強普法宣傳教育
筆者認為,解決高空拋物問題的根本還是要使人們心中有法,對高空拋物的危害要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對此,筆者提議,在未來建立可操作的社區律師制度。爭取做到一個社區有兩到三名社區律師,既可在平時提供常規性法律援助,也可定時、定期、定點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尤其是針對高空拋物這一極易可能發生的行為,社區律師應通過生活中發生的實際案例讓業主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引發的危害。
五、結語
城市化進程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對住宅需求的增加帶動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越來越多,尤其是高層建筑物相關法律問題的出現,引發了社會對于高層建筑物,尤其是高空拋物這一話題的關注。因此本文從高空拋物與高空墜物的區別,高空拋物責任的劃分以及我國現有立法入手,探索針對我國高空拋物相關法律問題進行規制的策略方法,為最終解決此類問題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李虹霏.高空拋物致人損害侵權責任問題研究[J].法制與經濟,2018,(01):109-125.
[2]彭凱.論高空拋物的侵權責任—兼評《侵權責任法》第87條[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12):59-63.
[3]王浩華.淺析加害人不明的高空拋物玫害案件——以證明責任為視角[J].金卡工程,2009,(08):108.
[4]金富文.高空墜物致人損害案件適用《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的困境及出路[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2):8-12.
[5]曲妍,王卓.論高空拋物侵權責任-以《侵權責任法》第87條為視角[J].法制與社會,2018,(04):60-61.
(作者單位:河南省焦作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