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業永
摘要: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質養成課程越來越被重視,素質拓展教學以“先行后知”、“邊行邊知”、“愈怕愈行”等體驗式的學習模式打破了傳統的以課堂講授式為主的教育模式,為高校職業素質養成課程提供了一個新的教學理念。本文對職業素質及素質拓展教學做了簡單介紹,闡述素質拓展教學模式與職業素質的關系,根據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的特點,重點探討了各個學院開展素質拓展教學對職業素質養成的具體作用。
關鍵詞:職業素質 ? 素質拓展
一、素質拓展教學對高職院校職業素質養成的意義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 16號文)要求:“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1]。”素質拓展教學模式在職業院校人才培養中的作用研究就顯得尤其重要。而通過拓展教學,學生在如下方面有顯著的提高:認識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磨練戰勝困難的毅力;啟發想象力與創造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群體的作用,增進對集體的參與意識與責任心;改善人際關系,學會關心,更為融洽地與群體合作;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能力理解等。因此,拓展教學對高職院校職業素質養成有其重要的意義。
二、素質拓展的教學模式
(一)理論結構
素質拓展教學模式從被培養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性格養成狀況和邏輯推理狀況著手,與我們常規教育模式有很多變化。常規職業院校教育模式著重在學生智商方面進行教學研究,而忽視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能力、開拓創新、認真負責、共享成功等方面的培養及研究。常規職業院校教育中受重視的是“成就性目標”,很少提及“體驗性目標”,而素質拓展教學就是創設情景,讓參與者體驗、分享、感悟和應用。
體驗—分享—感悟—應用(循環往復)結構模式,使我們的職業素質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不斷在感悟中運用,在運用中再感悟。俗話說: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得;讓我參與了我會明白。學生們在職業素質課程中學到的知識只有通過個體參與并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才標志著職業素質的養成。
(二)學習方法
素質拓展教學課程是集教育、教學、心理、體驗、娛樂、休閑、挑戰、競爭、等眾多學科于一身的新型戶外教學項目,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先行后知”、“邊行邊知”、“愈怕愈行”等體驗式的學習模式,打破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在愉快、積極、刺激的參與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領悟道理。在體驗式的學習中,學員是整個過程的主宰。如果學員感到課程的進程由他們掌控,他們將更加注意活動的過程——沒有人比自己更能走近自己的內心。研究指出,一般課堂講授式學習的吸收程度為25%,而體驗式學習吸收程度高達75%,能更加有效地將資訊傳授給學員。[2]素質拓展教學特別注重學生創新力和創新精神的挖掘與提升,通過創設種種特殊的情景(例如:高空鐵索橋、攀巖、生死電網、信任背摔、瘋狂市場等),讓上課學生的心理一直處于高度亢奮狀態,每一名同學都在這種高度亢奮中顯現出自己的“性格缺陷”、“人格缺陷”、“能力缺陷”,通過記錄每一個人的“缺陷”,有的放矢的進行個別指導與培養。在學生高度的參與課堂活動中,學生將不斷戰勝挫折,體驗成功,釋放和發揮自身優秀品質,實現“頓悟”。這正是職業素質養成的必備條件。素質拓展課中對于職業素養養成有困難的學生,我們根據每一個學生不同的表現進行有目的的強化訓練和認知訓練。對于大部分正常學生,在素質拓展模式教學中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責任心、奉獻精神、團隊精神等諸多素質品質。
三、素質拓展教學模式與職業素質的關系
大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能力還有開拓創新、認真負責、共享成功等方面是職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左右個人行為影響工作績效的主要內在原因,不易被人發現和比較,但它可以通過后天努力并在大學2到3年的學習或者熏陶中獲得。素質拓展課程在以下方面能夠幫助同學們提高職業素質。
[職業意識]在素質拓展教學過程中拓展精神的核心是培養學員積極的工作態度和人生態度、樹立良好的職業意識。樂觀自信,從我做起,環境因我而變;坐言起行,言必行,行必果。
[職業道德]素質拓展教學嚴格的紀律和行為準則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有效方法
[職業能力]拓展教學中職業能力的提升,讓你從更高的一個層面認識職業興趣,發掘職業興趣。沒有職業能力,職業興趣就只剩下空想,沒有職業興趣,職業能力就不能充分發揮,而且這樣的職業生涯必然很乏味。
[開拓創新]拓展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碰到困難都抱有開放的心態,應對變化,積極進取。
[認真負責]拓展教學過程中人和事因認真而完美,注重細節是專業化的表現,也體現了對工作的態度。負責不僅是種責任,更是一種使命,在履行職責中積累信用。
[分享成功]在拓展教學中,成功是協作的結晶,來自每個人的努力和貢獻。分享成功的經驗,共享成功的好處,是培養學員養成資源互補,多方共贏素質的良好途徑。
四、素質拓展教學模式在職業素質養成中的運用
素質拓展教學模式在學生群體內的運用,以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為例,把學生劃分為六大類,并根據六大類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與養成、有的放矢的教育。
拓展教學的課堂大部分設在教室外,這就充分調動了同學們上課的積極性,擺脫了以教室為載體的上課模式。拓展教學首先是“破冰”,了解體驗式教學起源和教學形式,通過起隊名、畫隊徽、唱隊歌等營造團隊氣氛,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礎。增加學生的動手力和團隊歸屬感;接下來是根據不同類群學生的主要特點進行不同教學項目,根據專業特色我們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六類:
商貿類:商貿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最基本職業素質有誠信、合作等。需要體驗拓展教學項目有信任背摔、盲人足球等項目。體驗過程中的回顧、感悟和運用主要表現在怎樣建立信任;理解信任的四要素(能力、關心/關愛、承諾、自始如一);領悟“個人的自信力來自于自我挑戰和團隊激勵”;合作的建立需要彼此的信任等。
信息類:IT業精英需要的是默契配合和團隊合作等。體驗的拓展教學項目有生死電網、蒙眼作畫等項目。體驗過程中的回顧、感悟和運用主要表現在相互協調和精心操作;感受面是由點組成的,團隊是由成員組成的,團隊計劃的完成是一個個成員計劃完成的體現;感受面對困難時協作的重要性。
旅游類:高素質的旅游人才展現出高度的責任心和不斷探索的精神等。需要體驗的拓展教學項目有生命之旅、雷區取水等項目。體驗過程中的回顧、感悟和運用主要表現在每個人一生中都難免遭遇波折坎坷,經受種種不幸或打擊,但無論走入怎樣的低谷,面臨多大的困難,只要相信自己、堅守責任、永不放棄、用心靈碰撞之后的火花印證生命中責任的真諦,最終總能走出困境、越過荊棘、迎來燦爛明媚的新天地。
財金類:財會金融類學生需要的是精準理性、認真負責等工作態度。體驗的拓展教學項目有紅黑大戰 、七巧板等項目。體驗過程中的回顧、感悟和運用主要表現在團隊之間信息的發現、處理、分析和共享,團隊之間的信息共享有利于資源的高校利用和整體價值的提高;感受團體與團隊之間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清楚團隊之間良性競爭的意義;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大局觀。
語言類:語言是交流的工具,交流需要的是有效的溝通和換位的思考。體驗拓展教學項目有孤島求生、戰俘的故事等項目。體驗過程中的回顧、感悟和運用主要表現在面對復雜問題要有良好的分析判斷能力,正確的分析判斷既是習慣,也是能力;培養團隊成員之間有效溝通意識、資源共享意識、換位思考意識和觀察推理意思。
藝術類:藝術需要的是靈感,需要的是超越自我和發散的思維。體驗的拓展教學項目有高空單杠、驛站傳書等項目。體驗過程中的回顧、感悟和運用主要表現在跨越雖然是一小步,但超越的卻是一個舊我,看似不可逾越,實則輕而易舉;讓你認識到人性未發掘的一面,教你正視自已心理上的潛能,面對困難,要敢于向自我挑戰,決不輕易放棄;在機遇和挑戰面前,不要輕易說不行,而是發散我們的思維,創造我們的想象。
參考文獻:
[1]朱海蓮.綜合素質拓展訓練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影響研究[J].嘉興學院學報,2010,(01).
[2]陳愛華.淺談如何提升黨校教學魅力[J].管理學家,2009,(12).
(作者單位: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