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慧瑩 李冬妮 隋凱雪 蘭婷 林杰 黃擁斌
近年來,社團逐漸成為了技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包括傳統文化社團在內的一個個特色鮮明的社團在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引領學生提高綜合素質,適應社會與成才就業等方面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2017 年1 月中央辦、國辦聯合頒發的《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各地區部門實施,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現在已成為中華民族最強呼聲,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①筆者在擔任傳統文化社團指導老師過程中,與學生共同探索社團活動規范化流程路徑,以期提高社團管理的工作效率與水平,促進社團的長足發展。②本論文以筆者指導社團活動為例,探討技校社團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社團管理面臨的問題
(一)章程缺乏或不完善
技校的學生社團中,缺乏章程或者章程內容不完善的情況并不少見。以穗粵社為例,它有自己的章程,但章程的條文僅僅是原則性規定,沒有具體的權利義務的規定。社團干部、社員對章程的內容不太了解甚至一無所知。
(二)活動規范化不夠
1.技校特色不明顯
技校社團要脫穎而出,其活動應該與中小學、大專院校等有所區別。穗粵社目前的活動主要是做廣東文化分享,并沒有聯系社員的專業,活動內容技校特色不夠明顯。
2.社團發展的硬、軟件不夠
以穗粵社為例,它是屬于語言類的社團,學生需要充足的聽、說等方面的強化練習,固定的場所和相應的信息化設備應該配備。目前社團暫時沒有固定場所,一般是借課室上課;軟件方面,穗粵社目前配備了1名指導老師,還有學生小老師,基本能滿足社團常規活動的需要。隨著社團成員對社團發展的要求增加,相應的活動也需要增加。比如2018年6月社團舉行了首屆下午茶活動-感恩有您下午茶活動。在活動的籌備與進行,事后跟進的整個過程中,組織、主持、宣傳與后勤等方方面面工作都緊缺人手。隨著部分老生離開校園,新生能力需要培養,社團出現了“人才荒”。社團干部反映,在組織大型活動時往往很難找到適合的同學授權他們很好地完成任務。
(三)社團內外發生的糾紛解決機制不完善
如何協調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關系確實需要花費時間與精力去磨合,特別是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比如做兼職與參加社團活動發生沖突了,如何解決問題,才能最終實現共贏,最終構建社會和諧的人際氛圍確實需要一套規范的解決方案。
(四)部分成員甚至干部行為散漫,不遵守社團規定
部分成員僅憑個人喜好參與社團活動,對社團歸屬感不夠。喜歡就來一下,不喜歡就不來。如何規范社員們的言行舉止確實是社團發展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二、規范社團活動
傳統文化社團要做大做強,需要師生共同努力促進社團工作規范化,需要傳統文化理念的一個傳承。
(一)完善社團章程
完善現有的社團章程。1.指導老師先審核各個條文,形成章程完善建議草稿;2.指導老師將完善建議提交社長。授權社長組織干部在章程完善建議草稿基礎上完成章程修改稿一;3.指導老師與干部共同溝通,形成章程修改稿二;4.社長在社團群里公示,讓社員在公示期內提出完善建議,形成章程修改稿三;5.章程定稿并公布實施。(見以下社團章程完善流程圖)
(二)社團活動規范化基礎上創新
以穗粵社為例,社團這個平臺確實為社員能力的提升提供不少機會。比如,每周1次的粵語學習活動提升他們的口頭溝通能力;舉辦迎新、送舊、校外聯誼、社團特色活動則需要同學們群策群力,共同把它辦得有聲有色。這些活動的開展,培養了社員們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和組織能力。
1.文化分享
指導老師在組織社團活動過程中,利用廣東文化民俗時機通過讓不同文化組的同學制作PPT、做小老師、配合嘉賓上課等形式引導學生親自體驗并掌握相關的文化知識,提升他們對廣東文化的感性認識,進而上升至理性認識。在文化分享過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與提升其人文素養。
2.專業顯現
文化分享過程中,涉及專業的內容要予以適當考慮。技校的社團要發展,應有自己的“生存發展”之道。穗粵社正在嘗試將文化與專業 結合的活動,如廣東汽車文化歷史講座。
3.借助文化分享平臺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指導老師可指導社團干部借助活動機會培養不同人才。以穗粵社為例,1.安排廣府文化組的同學為上課的對話配粵語對白發到群里供社員學習參考;2.、迎新等大型活動的策劃、組織與宣傳等工作之中;3.安排潮汕、客家與廣府文化組的同學與大家通過學生上課、配合嘉賓老師上課等形式與社團成員分享相關的文化。
(三)和解與調解等爭議解決機制與對外宣傳適時使用
1.社團發生爭議,根據爭議性質靈活運用和解與調解解決機制。
根據爭議是否涉及重大利益為標準,分為四級爭議解決機制。(1)不涉及社團根本利益或社團人員財產利益、人身權益的問題,啟動四級爭議解決機制,盡量由社長等干部牽頭,引導當事人之間自行解決爭議;(2)當爭議比較大,涉及個人重大權益,啟動三級爭議,社長等干部要充當第三人嘗試調解當事人之間爭議;(3)當爭議很大,達到影響社員團結的程度,啟動二級爭議解決機制,指導老師與社長應共同充當第三人調解當事人之間爭議;(4)當社團成員關系緊張,達到影響社團發展程度,啟動一級爭議解決機制,指導老師與干部又無法解決的,應通過學校團委解決相關爭議。
2.事無巨細,離不開到位的宣傳。
對外宣傳是社團發展的有力助推器。以穗粵社為例,社團活動,事無大小,主要通過拍照、錄制視頻、出公眾號文章、與其他社團共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邀請社團干部觀摩活動等方式擴大影響力。
(四)建立進入到退出全程科學管理機制
1.吸收新學員,組織規范化老帶新活動(思維導圖)
為了提升社團骨干的工作能效,2017年12月到2018年1月指導老師舉辦了第一期社團干部培訓活動。教師主要通過微信群組織干部們進行每周四1次的集體探討活動。涉及的內容包括:團隊合作、贊揚與批評、社團活動調查、邀請其他社團干部參與社團發展研討等等。培訓的流程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逐個發言-教師總結-書面總結。 2018年2月,指導教師申請了網易郵箱,并指導干部們下載相關手機app,郵箱開始運作。2017年3月開始,干部除了在社團微信群發布社團活動通知外,也同時在郵箱發布信息,作為社團活動的證明。社團干部也會重要的活動總結上傳,供社員學習交流。為提升新學員工作能力,每次指導老師授課采用組長輪流負責制模式。也就是各個小組輪流負責1次的地方方言教學。
2.指導教師借助傳統文化進行德育與法制教育滲透,強化社團團結意識
通過社團干部培訓,首先要培養他們為社員服務的意識,不怕吃虧。干部再培訓社團的骨干成員參與社團的管理。通過層級管理來提高學員的團結精神,達到對社團的價值觀的認同。(1)社團范圍內,指導老師通過課堂的學習,引導社員認真學習粵語,運用所學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2)社團范圍外,指導老師引導學生參與校園內外活動,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符合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求的人文素養做出努力。
3.組織學員參與評優等學校官方活動,增強社團發展競爭力
2017年,指導老師組織社團干部制作相關資料,參加廣東省技工院校社團活動評比。由于穗粵社第一次參與評選活動,指導老師不但發動了社團干部力量,還商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參與宣傳社團的視頻制作工作。這個過程非常艱辛,但是社團的老師和干部都從中收獲良多,比如提升了人際交往能力、資料組織能力等。皇天不負有心人,最終我們社團獲得全省三星級社團稱號與優秀指導老師稱號。社團還還獲得2018年優秀社團稱號。
4.引導學生認同并逐步傳承傳統文化
指導老師通過三個方面培養社員對傳統文化認可并自覺傳承。1. 根據社團的特點可以提升學習能力,培養其解決問題能力和理性精神;2.社團內部與社團之間要組織活動,改善人際關系,培養社員們的公共參與能力;3.組織學校內部甚至校外交流活動,探討品牌保護問題,培養社員學會行使手中權力的問題。
5.關于社員退社問題的處理
指導老師應引導社團干部清楚一點,盡量不讓任何一個社員中途退社。有原則就有例外,根據章程規定,累計一個學期內無故不參加社團活動達到3次以上,作退社處理。對于該條款,指導老師與社團干部會謹慎使用,但當社團成員經過教育后,不思悔改,那么只有嚴格執行退社的規定了。當然,要執行這個條款事先應給予該社員充分的解釋權利,避免錯誤處理事件發生。
三、結語
穗粵社通過兩年的實踐,獲得一定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指導老師一直引導社團成員努力學習,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并在社團活動中不斷提升公共參與素質。在社團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關注以下事項。
(一)社團流程要根據實際情況做靈活拆分
如果社團活動比較大型,比如送舊活動,下午茶等特色活動,時間可能持續1個半小時以上,流程比較復雜。那么教師應引導參與活動組織的社團成員學會將流程拆分為一個個簡單的環節。然后逐個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社團活動應在規范軌道進行,但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就是規范性要與靈活性相結合;指導老師與社員們要有心理準備: 前期建設一定很辛苦,可能很努力去做,但是沒有得到很多認可。老師要引導學生一起做好準備;
(二)逐步建立流程監督制度:指導老師逐步引導社團設置組長和干部的監事
隨著社團的不斷發展,社團工作要走向流程與規范,必須建立相應的監督制度,保證社團活動切實有效地履行。
(三)復盤:及時回顧和更進流程。
每次重大活動舉行后,指導老師及時指導社長組織社員召開回顧會議,總結整個活動的收獲與需要完善的地方,為下一次活動流程更順暢打好基礎。
通過廣東省機械高級技工學校穗粵社團活動的開展,可以略微窺見中國當代技校社團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狀況。根據活動所示,當代技校社團已經成功融入了技校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其優越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體現與較為自覺的發揮。雖然技校社團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上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其潛能也遠未能得到充分地開發與運用,但誰都無法否認,社團為當代技校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歸根結底,決定當代技校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何去何從的,其實并非社團本身,而在于每一個生活中的技校生去接觸傳統文化的存在,體味傳統文化的精髓,思考傳統文化其中那鮮活躍動的生命。③
注釋:
①孫達:《高校茶文化社團發展現狀及對策———以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現代農業科技》,2017年,第10期,第279頁。
②楊豆琪:《數字化校園背景下的社團管理模式探析》,《人才資源開發》,2017年,第3期,第68頁。
③張雨欣:《當代大學生社團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情況調查報告——以江蘇師范大學為例》,《戲劇之家》,2018年,第1期,第139頁。
參考文獻:
[1]孫達.高校茶文化社團發展現狀及對策———以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17,(10):279.
[2]楊豆琪.數字化校園背景下的社團管理模式探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7,(03):68.
[3]張雨欣.當代大學生社團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情況調查報告——以江蘇師范大學為例[J].戲劇之家,2018,(01):139.
(作者單位: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