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
【摘要】目的:分析康復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效果。方法:通過雙盲法分組標準將本院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接收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n=40)接受常規康復,實驗組(n=40)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常規和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干預效果。結果:兩組患者干預前焦慮、抑郁評分差異并不明顯(P>005);經過干預以后,實驗組焦慮、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形成統計學價值(P<005);實驗組康復1d后NT-proBNP水平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康復14d和28d以后NT-proBNP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形成統計學價值(P<005)。實驗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心絞痛發作時間和次數優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均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結論:護理干預能夠緩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改善患者心力衰竭指標,應該推廣。
【關鍵詞】康復護理;急性心肌梗死;不良情緒;心力衰竭因子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094-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危急重癥,是持續性缺血缺氧造成的心肌壞死,在老年群體當中十分多見,臨床表現為劇烈性的胸骨后疼痛,并且會伴隨心力衰竭、休克等情況。該疾病發病兇險,起病比較快,嚴重者甚至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1]。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方式促進患者康復。現探析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本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康復護理的效果,內容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于本院接受治療,納入時間由2017年5月開始,到2018年5月結束,均分成兩組。入選標準:患者均通過溶栓或者保守治療;無其他肝腎器官疾病;患者心功能評價低于Ⅲ級。排除標準:患者精神障礙比較嚴重;存在溝通和認知障礙。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44-75歲,平均(603±95)歲。心功能Ⅰ級22例,Ⅱ級18例。實驗組男女之比為3:1,年齡45-76歲,均值(61.2±102)歲。心功能Ⅰ級2.1例,Ⅱ級1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后差異小,P>005,滿足研究要求。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發病以后要注意休息,對患者實施肢體護理,保持患者皮膚的清潔程度,協助患者進行翻身。患者好轉以后保持半臥位并且活動四肢,開始進食。10d以后下床進行活動,適當進行行走,調查患者心理情況和心律失常。
實驗組實施康復護理干預,首先,將患者床位抬高15°,保持2min以后,抬高30°,維持4min以后抬高到45°,維持3omin后患者保持平臥位,每天進行3次上述操作。保持患者的皮膚清潔,活動患者四肢。2.4h以后主動起床,開始進食。逐漸進行康復鍛煉,每次30min,每天3次,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鍛煉的強度,逐漸增強。96h以后主動進行行走,提升行走的距離。向患者和家屬說明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講解治療的原則和方式,手術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關注患者的心理情況,積極梳理患者可能產生的負面情緒,提升患者治療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
通過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進行有效評價,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檢測兩組患者NT-proBNP水平和濃度,對患者進行隨訪,記錄入院后1d、14d和28d各項數值。
14 統計學方法
借助SPSS 2.10統計研究數據,%表示計數資料,χ2檢驗;(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P<005提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對比
2.2兩組患者NT-proBNP水平比較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持續性缺血缺氧造成的心肌壞死,臨床表現為持久性和劇烈性的胸骨后疼痛,會產生心律失常,休克等,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2]。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形成管腔內血栓,誘因為休克、脫水、出血、手術、勞累、激動等。在心梗以后會發生嚴重的心律失常、休克情況,會擴大梗塞面積。由于該疾病對患者的影響比較大,患者會產生焦慮等負面情緒,如果不及時進行引導,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3]。患者患病后進入醫院后,面對陌生的環境,治療器械等都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降低治療的效果。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患者對醫院的科室情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對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也更加明確,讓患者了解更多的知識,降低自身的心理負擔,提升治療的信心[4]。
在本次研究當中,對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況進行評估,實驗組經過康復護理干預以后,焦慮、抑郁評分有明顯的改善,從中能夠看出向患者及時有效的進行疾病知識的講解能夠降低患者內心產生的心理壓力[5]。同時與患者家屬一起能夠滿足患者被關懷的實際需求,給予心理和語言支持,對其進行耐心的引導,從而對患者不良情緒進行有效改善[6]。同時,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的案例,說明治療的原理和流程,能夠提升患者治療的信心,也能夠提升患者配合度[7]。實驗組經過干預以后,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疾病的影響會對患者形成較大的打擊,通過康復護理干預能夠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的指導,降低患者的負面情緒,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NT-proBNP是心血管肽類激素,是心力衰竭的生化標志物。本次研究發現,實驗組NT-proBN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從中能夠看出,康復護理干預能夠讓患者在心理上獲取有效的支持,精神上得以安慰,能夠降低患者心理上產生的應激反應。沈婷,王燕[8]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癥的研究發現,實驗組心率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發生率有明顯的降低,雖然在患者心肌梗死的再次發生方面沒有效果,但是能夠降低患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發生率,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負面情緒能夠起到明顯的調整作用,對患者心衰因子有明顯的改善,臨床價值比較高,具有推廣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麗,宋巧鳳,王希柱等.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質量和自我效能的影響研究[J].河北醫藥,2016,38(16):2540-2542
[2] 陳玲玲,楊柳,張雨馨等.醫院-社區模式康復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炎癥因子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19):2.4-27
[3] 付紅玲.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6,6(15):93-95
[4] 王曉婧.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5):756-758
[5] 史麗麗.對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探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17):2.19-220
[6] 楊麗華,王丹丹.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伴腦血管病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5):1.25-1.27
[7] 劉純芝.早期康復護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患者中的效果[J].飲食保健,2018,5(17):1.18-1.19
[8] 沈婷,王燕.康復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PCI術后血流動力學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9,(15):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