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琳 于知源

【摘要】目的:探討針對腦出血患者術圍期護理模式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效果分析。方法:研究時間:2018年1月-2018年1.2期間。研究對象為腦出血患者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25例。行常規護理組為對照組,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組為觀察組。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結果:對照組患者術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整體高于觀察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400%明顯低于對照組2000%(P<005)。結論: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腦出血圍手術期效果十分理想,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腦出血:圍手術期:護理:臨床:路徑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1.2.4-01
腦出血常發于伴隨高血壓疾病的人群,高血壓的慢性影響,久而久之會使患者腦血管發生病變,當患者受到外界刺激或者情緒起伏較大會導致異常的腦血管破裂,產生出血[1]。腦出血有著自身的幾個特點:發病急、病死率致殘率高、恢復過程長。臨床上常見的癥狀表現為突然出現劇烈的眩暈,伴隨著惡心嘔吐,出血量大水腫程度高的患者會出現局部癱瘓、呼吸抑制等。腦出血嚴重性不言而喻,針對腦出血患者常采用手術進行治療,治療期間護理質量對患者術后恢復有著極大的影響。針對腦出血患者圍手術期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效果進行研討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2018年1月-2018年1.2期間。研究對象為腦出血患者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25例。兩組患者均被我院確診為腦出血患者,均知曉并同意配合我院治療研究,無手術禁忌癥,排除有嚴重精神疾病的患者。對照組患者年齡40~68歲之間,平均年齡(45±751)歲,其中男15例,女10例,出血量15-51ml,平均(31±391)ml,高血壓病程6-36個月。平均病程(25±751)月;觀察組組患者年齡39~66歲之間,平均年齡(43±341)歲,其中男20例,女20例,出血量1.3-52ml,平均(33±194)ml,高血壓病程6-36個月,平均病程(26±753)月,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發現無明顯差異,因此具有可比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模式,其中主要內容包括對患者術前、術后進行相關指導、日常用藥指導等。
觀察組患者采用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干預,其中主要內容包括:(1)入院基礎護理:護理人員積極主動地向患者介紹醫院的環境以及注意事項;給予患者進行相關檢查。并對患者病情進行初步的評估。(2)術前護理:術前給予患者針對性心理護理,部分患者對自身的病情保持恐懼心理,醫護人員給予患者講解自身病情發展狀態,幫助患者正確的了解自身的病情,并給予鼓勵安慰,列舉治療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治療的信心。給予患者講解患者術前注意事項等。對自身病情有困惑的患者,醫護人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講解病理狀態,引發腦出血的潛在原因以及臨床常見癥狀。(3)術中護理:詳細了解患者病情,并針對情緒過于緊張的患者給予鼓勵,幫助患者平復緊張心理。積極與醫生進行手術配合,順利完成手術工作。(4)術后護理: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情況,針對切口情況、引流管情況注意觀察,并告知患者手術情況,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搭配,給予患者家屬相關的護理指導,積極鼓勵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給予相關用藥指導,恢復良好的患者,給予相應出院指導及相關注意事項等。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進行評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
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隨后利用t進行檢驗,用X2進行對比,當P<005時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手術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對照組患者術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整體高于觀察組(P<005),詳情見表1
2.2比較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400%明顯低于對照組2000%, (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腦出血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腦出血的產生對患者生命安全存在極大的威脅。在患者治療的過程中,有效的護理工作對病情有著積極的影響[2]。
采用臨床路徑護理干預,從患者入院的基礎護理入手,給予全方位的護理工作。在患者術前給予相應的術前指導以及針對性心理指導,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給予患者專業知識普及,幫助患者正確的理解自身的病情[3]。術中,積極配合主治醫師順利完成手術工作,采用路徑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工作流程明確清晰,為患者開展對貼合患者實際需要的護理工作、實用、科學、優質的護理工作,對患者病情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有效的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可有效的減緩。路徑護理由術前至術中至治手術結束后,全方位的護理工作,提高了患者生存治療及治療效果[4]。
綜上所述,護理路徑干預護理工作明確護理工作流程,對患者臨床情況有明顯的改善作用。采用護理路徑干預護理工作效果確切,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榮秀,余麗麗.高血壓腦出血圍手術期的中西醫護理體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1.1):48-49
[2] 劉琴. 腦出血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64):197
[3] 夏萍,王微,張文杰.預見性護理在高血壓腦出血圍手術期患者臨床護理中的優勢[J].農墾醫學,2016,38(03):265-267
[4] 何海燕.臨床護理路徑用于腦出血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吉林醫學,2015,36(1.1):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