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峰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山鎮農業綜合服務站 陜西 商洛 726000)
辣椒青枯病是一種嚴重的土傳病害,屬細菌性病害。植株受害的典型癥狀為初發病時僅個別葉片萎蔫(從頂部開始),傍晚可恢復,之后逐漸擴展,不能恢復,青枯而死。病莖外表癥狀不明顯,莖稈折斷后變為褐色,用于擠壓有乳白色的黏液溢出。
1.1 試驗地概況。試驗設置在商洛市商州區黑山鎮辣椒地,試驗地面積600 m2,沙質壤土,肥力中等,為可灌溉旱坪地。辣椒青枯病危害較嚴重。
1.2 供試藥劑。青枯散600倍液、敵克松400倍液(赤峰市農藥廠)、4%抗霉菌素120水劑8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上海正新化工有限公司)。
1.3 試驗方法
1.3.1 與禾本作物輪作防治試驗。辣椒忌連作,應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以減少病菌發生,減輕病害。試驗設置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與未輪作(CK)2個處理組,進行對比試驗。以單株為小區,輪作后調查防治效果。
1.3.2 拔除病株后撒熟石灰消毒防治試驗。發現辣椒地中心病株后拔除,及時撒熟石灰消毒,施用石灰后,調整土壤pH值,使土壤呈酸性,惡化病菌生存環境,以抑制病害發生。試驗設置拔除病株及時撒熟石灰消毒與未拔除消毒(CK)2個處理組,做對比試驗。以病株為小區,拔除病株消毒后調查防治效果。
1.3.3 灌根防治試驗。①方法1:發病初,用青枯散600倍液與敵克松400倍液的混合液灌根,以清水作為對照(CK),設2個處理組做對比灌根試驗,每7~10 d灌1次,連續灌根2次,最后1次灌根后7 d調查防治效果。②方法2:發病初,試驗設置4%抗霉菌120水劑8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灌根處理病株,以清水作為對照(CK),設3個處理組進行灌根對比試驗,每7~10 d灌1次,連續灌2~3次,每株灌藥液250~500 ml,最后1次灌根后7 d調查防治效果。
2.1 與禾本科作物輪作防治效果。從表1可以看出,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后,病菌數量降低,病害減輕。輪作區病株率為9%,防治效果明顯。
2.2 拔除病株后撒熟石灰消毒防治試驗。發現中心病株并及時拔除后,撒熟石灰消毒,使土壤呈酸性,惡化病菌生存環境。其病株減退率為87.7%,防治效果良好。

表2 拔除病株后撒熟石灰消毒防治效果
2.3 灌根防治效果
2.3.1 青枯散600倍液與敵克松400倍液的混合液防治效果。從表3可以看出,此混合液灌根后,其病株減退率為92.0%,防治效果明顯。

表3 青枯散600倍液與敵克松400倍液的混合灌根防治效果
2.3.2 2種藥劑灌根防治效果比較。從表4可以看出,發病初,用4%抗霉菌素120水劑8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溶性粉劑1 000倍液灌根后,其病株減退率分別為89.0%、88.0%,防治效果良好。

表4 2種藥劑灌根防治效果比較

表1 與禾本科作物輪作防治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與禾本科作物輪作,病株率為9%,防治效果明顯。拔除病株后撒熟石灰消毒,病株減退率為87.7%,防治效果良好。發病初,用青枯散600倍液與敵克松400倍液的混合液灌根后,其病株率為92.0%,防治效果明顯。用4%抗霉菌素120水劑8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灌根后,其病株減退率分別為89.0%、88.0%,防治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