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曉昀

5月13日,“長三角”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
當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會議指出,長三角—體化發展具有極大的區域帶動和示范作用,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
“一體化”,時至今日已走過37年。自1982年上海經濟區邁出步伐,至2018年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成立,再到黨中央決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區域的協調發展,正在跑出“中國加速度”。
“高質量”,同樣是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注重協同和銜接,整合資源,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空間格局,促進地區利益分配達到一種公平的狀態。
“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的依靠力量,是人。蘇浙皖滬三省一市的決策者、管理者,須以新“長三角”人的胸懷和視野研究戰略、思考問題、平衡利益、化解分歧,才能最大限度減少行政壁壘造成的區域分割,減少地方利益保護導致的低效發展。
“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也是人。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優質的要素和資源在區域內流動起來,交通、稅收等無縫對接,企業才能釋放潛力、全盤發展;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富有效率、更加開放、聯動發展,新“長三角”人才能共享美好生活。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目標,是要成為一個樣板。在這一進程中,新“長三角”人唯有創造性地探索,爭分奪秒地推動共融共通,同時,也切實在協調發展中不斷增強獲得感,長三角的一體化,才是真正具有了極大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