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華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應培養好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六大核心素養。在六大核心素養中,數學建模強調應用,目前仍然是不少學生的短板。那么,在“二次函數在配方法中的應用”的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成功的課堂,有賴于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以解決教學問題、優化學習為目的的特殊的教學活動。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們以高效課堂為目標,注重知識的引入,中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及基礎知識的落實。學生對完全平方式與平方差公式,容易混淆。讓學生認識公式的基本形式,區分平方差公式入手,關注各項符號,為后面的運用做好充分準備。在思維的訓練方面,符合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的發生、發展。在數學思想的訓練方面,注重類比、化歸法的運用。在問題的探討中,不拘泥于因式分解與解方程,更涉及二次函數的最值及幾何圖形的判斷。同時從研學案的設計過程來看,符合“研學后教”的教學理念,充分體現自主學習、探究合作、課堂反饋、拓展提升的教學模式。在操作上,我們先復習完全平方式,將一個二次項配出一個完全平方式,由二次項的系數是1到不是1的情況,逐步深入,提高難度。然后,復習二次函數的頂點式,由特殊到一般,讓學生由二次函數的頂點式寫出函數圖像的頂點、對稱軸及與x軸的交點坐標。其實這時候也為后續學習打下了堅定基礎。當給出一個二次函數的一般形式,求頂點坐標時,學生自然會想到要化為頂點式。而化解的過程與思想方法,可由前面的一元二次的整式化為含平方的式子的知識牽引過來,類比思想,化歸思想在學生的學習中潛移默化。
在教學設計實施過程中,首先制定合理的研學路線圖,研學路線圖作為實際課堂的概括表征,在課堂觀察、課堂分析、設計優化等研課環節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研課質量的重要工具。
先溫故而知新,復習完全平方式,讓學生明白完全平方式有兩個,并且關注各項符號,以及完全平方式在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數中的簡單呈現,為后面的運用做好鋪墊。知識的運用,注重知識的發生、發展及能力的不斷提高。由一元二次的整式化為含平方的式子,讓學生由二次函數的頂點式寫出函數圖像的頂點、對稱軸及與x軸的交點坐標。再自主探究、合作,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小組合作精神,不僅在思維的拓展上有層層遞進的作用,在能力的提高方面,也是循序漸進。符合科學的發展觀。也符合教學的基本要求,更切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最后及時反饋,檢測學生掌握情況,有利于落實教師目標。
1.教學設計實施中遇到的問題
高效課堂的特征有: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為追求課堂的高效性,實施過程中我們體會到了教學設計與“路線圖”的“護與導”“扶與放”“踐與悟”“研與評”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作用。
按最初的設計我們課堂第一環節,基本上做到全面復習,然后通過逐個知識點的應用,讓學生全面了解并掌握配方法的運用。可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難以靈活變換,轉化思想難以形成。面對問題,學生出現束手無策的情況。前面復習的幾個知識點,怎樣對應到例題中去,找不到配方法的作用。明白了當函數值為零時,得到一元二次方程,要判斷二次函數圖像是否與x軸有交點,得判斷相應的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實數解,必須滿足判別式大于或等于零,可怎么判斷判別式大于或等于零,是學習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判斷利潤最大問題中,也要將問題轉化到頂點式的配方中來。于是學生在探索中遇到問題,思考問題,但難以突破。
2.教學設計的改進
針對第一次授課中學生出現無從下手或山窮水盡的現象,鋪設適度臺階和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勢在必行,化整為零,逐個攻破才是有利的戰略戰術。在第二、第三次的教學設計與課堂實施中,改變了前面的模式,課堂開始部分,只進行了兩個公式的復習。對于每個知識點,逐個復習、應用,盡可能做到一步一個腳印,實施化整為零,逐個擊破的方式。然后再提高,最后再進行綜合運用,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應。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