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
批注式閱讀是常用的閱讀方法,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本文深入研究了語文核心素養在閱讀過程中的現實體現,提出批注式閱讀中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改進建議。
語文核心素養在閱讀過程中主要表現為,一是通過閱讀了解掌握語言組織結構,學會言語的組織建構與運用能力;二是通過對視覺材料的理解,發散思維和提升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三是在理解文章表達含義的基礎上,學會對文章優美片段的鑒賞,不斷提高審美情趣,發展創造性寫作水平;四是理解文章寫作創作的文化背景,傳承與理解優良傳統。概括起來,即是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四個層次的集中體現。
批注是常用的閱讀方法。閱讀的時候把讀書感想、疑難問題,用線條、符號或簡潔的文字,隨手批寫在書中的空白地方,以幫助理解和深入思考。批注包括注釋、提要、批語三種形式。
批注式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張揚其個性;它注重閱讀的審美性,可以提高課堂有效性。用這種方式,使被動閱讀變為主動閱讀,通過多角度鑒賞文章語言表達,深入品讀文章內涵,也使閱讀變得更有個性,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再創作能力。
盡管批注式閱讀在教學實踐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如有的學生批注過多或言之無物,主次輕重不分;有的學生為批注而批注,甚至把批注當作一種累贅,批注活動失去應有意義;有的教師理解批注式閱讀教學不深刻,認為批注式閱讀教學僅適用于精讀課文中,甚至質疑批注式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
為此,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可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第一,不能將批注式閱讀過于民族化、經驗化。批注其實是人類所通用的一種讀書方法,西方的“marking up a book”方法,提出在閱讀過程中,邊閱讀邊畫線和做筆記,實質上就是一種批注式閱讀方法。我們傳承中國傳統教育的同時,也要吸收西方學界的優秀成果。
第二,不能主觀限制批注式閱讀的文體適用范圍,從而降低了批注式閱讀對于學生思想發展的意義。很多語文教師認為語文教學是靠作品的形象來感染、熏陶讀者,引發其情感共鳴的。然而,語文學科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學學科,批注式閱讀作為一種閱讀方法廣泛適用于各種文體。對說明文進行批注有助于知識積累和寫作方法學習;對議論文進行批注有助于與作者進行思想交流、發展思維能力。
第三,不能忽視了批注系統的完整性,濫用批注式閱讀方法,不能為了批注而批注。靈活地使用符號式批注和文字式批注,才能在保證閱讀質量的同時,提高閱讀效率。
教師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教學實踐。
第一步,印發批注式閱讀范例,幫助學生直觀了解批注。批注從模仿開始。可先選取學過的批注教例印發,讓學生初步了解批注方法,進而從名家評點中學習借鑒。教師還可以在備課時,將對課文的理解、感悟以及研讀文本的收獲批注于課文書眉頁側,以備上課時與學生交流,學完課文后印發。這樣,學生可根據范例較好地把握批注范圍和批注主次。
第二步,學生評點課文,教師組織批注式閱讀課堂教學。略讀課文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批注閱讀。每次批注后由一名組員將全組的批注進行整理,去粗取精,形成一篇新批注,并全班共享、交流。這樣可以讓學生意識到批注不僅僅是任務,批注也可以為加深文章理解服務。
第三步,批注式閱讀從課內走向課外。評點課文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也使教學重難點更為突出。課內批注閱讀初成規模后,就應該走向更廣闊的課外閱讀。教師可以在學生對篇章批注比較熟悉后,再引領他們批注閱讀整本書。學生的評點雖然并不完美,但卻是學生的個性理解。課外批注更有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文化廣度的提升。
目前,批注式閱讀教學在培養語文核心素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它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學生主體性、發揮了學生主觀能動性、豐富了語言積累,培養了語感,發展了思維。然而,作為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教學模式,批注式閱讀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還需要廣大的教育工作者進一步研究與嘗試。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