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杜方
時代呼喚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新一代創新型、實踐型人才的基礎和關鍵是教育。課堂不變,教育就不變,教育不變,學生就不變,課堂就是教育發展的核心地帶。為徹底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實施以學生為本的素質教育,在閱讀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學習的“三性”(即:自主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的培養,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放飛想象、充滿活力的課堂,實現語文學習的可持續性。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閱讀總得‘讀,因為讀得好可以深切表達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就領悟它的思想感情”。葉老道出了讀的真諦。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讀得好、讀得多呢?我認為最根本的就是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做時間的主人,做讀書的主人,真正實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如在教學《孔明借箭》這課時,我不急于講解分析,而是給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自讀課文,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邊讀書邊獨立思考,掌握理解地讀。然后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曲,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和氛圍中,投入情感地讀。這樣,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使全班同學均有自讀自悟的機會。學生自己讀書,獨立思考,培養了學習的自主性,通過長期的閱讀訓練,既提高了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又提高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知,是克服高耗低效、從根本上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徹底摒棄教師一味講解、學生一味聽講的傳統教育模式,課堂上多讓學生動手做做,動口說說,使他們都有展現自我和施展才華的機會。
在教學《快樂王子》這課時,我向學生提出下列要求:一是通過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線索;二是把握好文中的“王子”“裁縫”“老人”“小女孩”“小燕子”等人物、動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三是以五人為一個小組,每人扮演一個角色,表演出完整的故事;四是挑選表演較好的一組進行示范表演。話音剛落,同學們都躍躍欲試,這時我來到他們中間,聽他們的議論,看他們扮演角色時的動作、神情,不時也為他們解決疑點,糾正動作,指導他們進行感情表達。接著,我把講臺當作“舞臺”,再把五個小演員稍加“化裝”后,進行《快樂王子》課本劇表演。臺上小演員們以生動的語言、感人的情節和逼真的神態,喚起了臺下觀眾們的共鳴,同學們都真切地感悟快樂王子無私救助窮人的崇高精神,也為主動留下的那只心地善良、不顧安危傳遞愛心的信使——小燕子的離去傷心惋惜。學生們以表演的手法再現課文中人物、動物的思想感情,不僅代替了教師枯燥的分析與講解,又提高了表演藝術水平,鍛煉了說話能力,還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樣的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廣闊天地。
教學就是教會學生自己學。閱讀教學如何教會學生讀,并讓學生從讀中明理、悟情,這是閱讀教學改革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一環。在閱讀教學中,我從三個方面指導學生:一是帶著質疑問題閱讀。它包括從課題中質疑;重點字詞、重點句中質疑;從句與句、句與段、段與段、段與篇、題與文的關系上質疑;從課后練習題中質疑;從單元讀寫訓練、重點項目中質疑。二是帶著情感體驗閱讀。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在心理與態度上產生的心理反應。良好的情感不僅使人們健康生活、和諧交際、調適心情,更能促進人格力量的形成,課文是情感信息的載體,教會學生帶著情感去體驗閱讀,可以愉悅性情,陶冶情操,培養健康的心靈和完美的個性。三是進入意境展開想象閱讀。交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后,我又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給學生一個開放性的思維空間。
總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服務者,在閱讀教學中,我們給學生于自主學習的時間,還學生于自主發展的空間,授學生于自主學習的“鑰匙”,我相信在閱讀教學的沃土上,將會培植創新意識之芽,孕育創新意識之花,結出創新意識之果。
責任編輯 李少杰